当默沙东们逃离英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资本用脚投票”给谁敲警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5:43 1

摘要:2025年9月,英国生命科学圈炸了锅,默沙东直接宣布关了伦敦的药物研发中心,不是缩减规模,是彻底清场,所有业务全挪去美国,只留个空壳子应付注册。

2025年9月,英国生命科学圈炸了锅,默沙东直接宣布关了伦敦的药物研发中心,不是缩减规模,是彻底清场,所有业务全挪去美国,只留个空壳子应付注册。

这事还没凉透,礼来又跳出来说,原定在英国搞的生物技术孵化器不弄了,理由是“等生命科学环境明朗点再说”。

本以为这俩就算狠了,结果本土巨头阿斯利康也跟着凑热闹,直接冻结了剑桥研究中心2亿英镑的投资。

到了9月15号,法国赛诺菲也公开表态,要对英国采取类似立场。

前几年这些药企还只是观望,现在直接变成“集体跑路”,曾经的欧洲制药高地,怎么就成了跨国药企眼里的“投资黑洞”?

其实这些跨国药企跑路,真不是主动想走,是英国的税收压得实在喘不过气。

药企在英国做事,要扛公司税、研发税,还得给药品销售返款,一层叠一层。

提到英国NHS,不少英国人都觉得是骄傲,毕竟号称“免费医疗”典范,但现在老龄化越来越重,NHS钱不够用,压力就全甩给药企了。

根据英国的法定定价方案和“品牌药定价、获取与增长自愿计划”(VPAG),药企得把一部分销售额返还给NHS,补医保的缺口。

这意思就是,卖得越多,返给政府的钱也越多,实际能赚的钱直接被压缩。

之前就有药企受不了,艾伯维和礼来先后退出了VPAG计划,说这政策会毁了英国市场的创新性,BMS更直接,取消了34项和NHS的合作。

但比这更无奈的是那些没退出的,比如辉瑞、阿斯利康、诺华,只能砍掉在英国的药品研发计划。

本来压力就够大了,今年税收负担还加码了,今年一季度,纳入2025年法定定价方案的药品返款率是15.5%,跟预测的VPAG比例15.3%差不多。

可后来新药卖得比预期好,VPAG直接把返款率提到22.9%,卫生与社会保健部(DHSC)还觉得不够,提议涨到23.8%。

最后实际执行的时候,上半年按15.5%交返款的企业,下半年得按32.2%交,说实话,三分之一的销售额都得返回去,换谁也扛不住啊。

更有意思的是,英国政府一边要更多“回扣”,一边还砍药品预算。

英国医药行业协会ABPI说,英国用在新药上的医保支出比例才9%,而日本是20%,西班牙17%。

本来蛋糕就这么大,政府想让更多人有药可用,能投到创新研发的钱自然就少了,药企搞研发的积极性肯定受打击。

8月22号那天,英国卫生大臣韦斯·斯特里廷还跟药企放最后通牒,说自己提的方案多“慷慨”,结果被药企拒绝,谈了好几个月的药品定价彻底崩了。

无奈之下,药企只能撤资、砍项目,有的甚至部分退出英国市场,开头说的阿斯利康、诺华那些操作,其实都是被逼的。

行业里早就有警告了,要是返款率一直维持在20%以上,到2033年英国可能要流失约110亿英镑的研发投资,换算成人民币得有1066亿。

当然也不是所有药企都走了,比如BioNTech和GSK还在坚守,但这到底是真的看好英国,还是没办法妥协,谁也说不准。

就像GSK,一边说要继续在英国投资,一边又计划在美国追加300亿美元,这么一对比,英国在它心里的分量,不用多说了吧?

说起来,英国曾经手里的牌是真不错,妥妥的制药企业欧洲“黄金门户”。

脱欧前,有欧盟统一市场,药品“一次审批,全欧洲能用”,伦敦的金融资本多到用不完,牛津、剑桥源源不断出科研人才,NHS体系大,能支撑临床试验。

靠着这些,英国长期都是全球制药投资的香饽饽,本来以为脱欧能更自由,结果发现一切都戛然而止。

首先是审批效率掉得厉害,英国药监局MHRA虽然独立了,但流程又多又繁琐,审批排名从全球第6直接跌到2024年的第18位。

临床试验申请更夸张,要等186天,差不多是欧盟的两倍,创新药研发讲究“快”,效率下来了,跟自废武功没区别。

然后是人才和科研合作出了问题,脱欧后,欧盟的人员自由流动政策没了,跨国科研团队根本没法组建;临床试验想跨国家推进,效率也差了很多。

本来脱欧是想找独立发展的机会,结果把曾经的优势全变成了劣势。

当然,脱欧也给了英国“政策自由”,不用再受欧盟法规限制,能自己定税收政策。

可面对NHS的高额支出和财政缺口,政府居然开始“收割”大型药企,VPAG计划就是典型例子

其实欧洲其他国家早就有类似VPAG的经验了,比如德国是最早搞药物参考定价制度的,法国也修改过药价管控条款;就算是创新药天堂美国,医改也一直在控费和产业激励之间找平衡。

英国政府的初衷其实没问题,想控制药价、缓解财政压力、保障患者利益,但执行的时候,因为财政压力太大会,直接走了极端。

2024年底,政府宣布VPAG的返利比率再提高,到了23.5%,这远超其他国家的平均值(大概7%),甚至是法国的4倍。

结果就是,跨国药企对英国的预期彻底崩塌,投资热情全没了,患者能拿到的药物反而更少了。

脱欧切断了一体化的红利,VPAG计划又进一步挤压利润,再加上国际竞争,英国直接被边缘化了。

曾经的全球制药投资高地,没几年就成了“资本弃子”,想想都觉得可惜。

来源:青溪史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