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业余天文学家的帮助下,科学家们成功追踪到一颗小行星从太空进入大气层的全过程,还回收到了它撞击地面后的陨石碎片。这项发现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太空岩石是怎么解体的。
在业余天文学家的帮助下,科学家们成功追踪到一颗小行星从太空进入大气层的全过程,还回收到了它撞击地面后的陨石碎片。这项发现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太空岩石是怎么解体的。
2023年2月13日下午4时左右(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时),法国西北部的天空突然被一道炽白的光划破,一颗来自太空的小行星在大气层中剧烈解体,随后化为碎片坠落地面。
2023 年 2 月,志愿者在法国安吉安寻找陨石
一位匈牙利天文学家在离地球大约20万公里的位置,首次发现了这颗小行星。消息传出后,NASA和欧洲空间局ESA迅速上阵,几小时内就精确算出了它的轨道和坠落时间。
随后,全球各地的天文台纷纷响应,架起设备,开启了对它的“全球直播”。
这颗名叫2023 CX1的小行星,直径不到1米,重约650公斤,体量不算大,但它的“行程”却被完整记录了下来。从被发现到坠落地球,仅仅过去了7个小时。
2023 CXI 上脱落的一颗陨石在法国西北部被发
一个由专业与业余天文爱好者组成的观测网络——FRIPON(火球复原和行星际观测网络),以及附属的项目Vigie-Ciel(天空守望),在接到消息后迅速展开行动。
这群业余天文爱好者,发动社交媒体,号召大家上传目击照片和视频。这些素材成了科学家分析小行星解体过程的重要证据。
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陨石专家布丽吉特·赞达(Brigitte Zanda)表示,他们通过这些来自公众的数据,得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还原整个撞击过程。
有团队在前线计算小行星的轨道,科研人员跟踪它的飞行路径,还有普通人用手机拍摄并提供了“第一视角”,最终大家合力拼凑出了完整的天文事件记录。
甚至其中一段视频,还完整捕捉到了小行星在空中炸裂的全过程。
根据研究,这颗小行星进入大气层后,经过了两次剧烈的解体,直到离地面大约28公里时才完全崩溃。在这个过程中,它失去了大约98%的质量,最终只有少量碎片成功落地。
两天后,在法国西北部的圣皮埃尔勒维热尔镇(Saint-Pierre-le-Viger),有人捡到了第一块陨石,重达93克。至今,总共找到了约12块陨石碎片,全部被收进了博物馆。
这场看似不起眼的“天文小事故”,是科学界的一次大胜利。因为截止到现在,人类只在11次小行星撞击事件中成功提前发现了目标,其中仅有4次最终找到了陨石。而2023 CX1正是这稀有的“第四次”。
研究团队后来将这项成果发表在《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进一步分析认为,这颗小行星可能来自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属于“马赛亚小行星家族”的一部分。
科学家指出,这种剧烈炸裂式的解体,比起那种慢慢分裂的方式,可能带来的破坏更大。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事件那颗直径20米的小行星,就是“渐进式解体”的典型。
虽然“慢慢炸”,但依然震碎了整座城市的窗户,导致上千人受伤。而2023 CX1虽然体积小,但爆炸方式更猛,好在它选择了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才避免了严重后果。
天文研究不是只有博士才能玩的“高阶副本”,有时候,一部望远镜、一段视频,也能成为破解宇宙奥秘的一把钥匙。在浩瀚宇宙面前,谁都可能成为那个“看见星星的人”。
来源:晓婷医生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