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诗词作品『抄袭』的构成要件及判定依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20 05:37 1

摘要:今天之所以谈论这一话题,最主要的原因源于本人诗词创作实践过程中经常遭遇各种莫名其妙的猜疑、无端中伤与蓄意诋毁。动辄一顶巨大的『抄袭』帽子强行往你头上扣,说实在的这种乱扣帽子和乱打棍子的行为性质非常恶劣,不仅严重地伤害他人感情、侮辱他人人格,而且还严重地撕裂这个

今天之所以谈论这一话题,最主要的原因源于本人诗词创作实践过程中经常遭遇各种莫名其妙的猜疑、无端中伤与蓄意诋毁。动辄一顶巨大的『抄袭』帽子强行往你头上扣,说实在的这种乱扣帽子和乱打棍子的行为性质非常恶劣,不仅严重地伤害他人感情、侮辱他人人格,而且还严重地撕裂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正常纽带,给社会带来不和谐等巨大危害和不确定性风险……

一、『抄袭』的定义:

抄袭是指将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窃为己有而公开发表的行为。

二、抄袭的构成要件:

抄袭的构成要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接触:抄袭者有接触被抄袭作品的可能性。这可以通过直接阅读、听闻、网络浏览等方式实现。

2. 实质性相似:抄袭作品与原作品在核心内容、主要情节、关键表述、独特的创意或构思等方面存在高度相似性。这种相似不仅仅是表面的相似,而是在实质内容上的重合。

3. 缺乏合理使用或授权:抄袭者没有获得原作者的合法授权,也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范畴(如为评论、研究、新闻报道等目的适当引用)。

在实际的判定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件,并结合具体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是否构成抄袭。不同的领域和司法管辖区可能会对抄袭的构成要件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和特定的解释。

抄袭的判定依据

诗词抄袭的法律判定标准是综合考虑接触可能性、实质性相似、创作时间先后、合理引用与借鉴的排除,以及作者的意图和解释等多方面因素。

● 接触可能性:如果被告有接触原告诗词的机会,例如原告的诗词已经公开发表、传播,而被告能够通过合理途径获取并知晓该诗词内容,那么存在抄袭的前提条件。比如,原告的诗词在知名文学刊物上发表,被告是该刊物的读者,或者原告的诗词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被告有浏览到的可能性。

● 实质性相似:

○ 内容相似:两首诗词在整体构思、情节脉络、主题表达等方面高度相似甚至几乎相同。比如,都以描写春天为主题,且对春风、春花、春雨等元素的描写以及情感抒发极为相似;或者在诗词所讲述的故事、情节发展上基本一致。

○ 语言表达相似:大量使用相同或极为相似的词汇、句式、修辞方法等,且这种相似不是出于文学传统或常见表达方式的合理运用,而是刻意模仿。像频繁使用相同的独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在语句结构和用词上极为相近。例如,“愁绪如丝”这样较为独特的比喻在两首诗词中同时出现,且其他语句也有诸多相似之处。

● 创作时间先后:一般情况下,后创作的诗词如果在内容和语言上与先存在的诗词有明显抄袭迹象,且作者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那么抄袭的认定更具说服力。比如,甲的诗词于 2020 年发表,乙的诗词在 2022 年创作完成,经对比发现乙的诗词与甲的诗词存在大量相似之处,而乙又不能证明其创作的独立性和原创性来源,就可能被认定为抄袭。

● 合理引用与借鉴的排除:在判定抄袭时,需要区分合理引用与借鉴和抄袭的界限。合理引用通常是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对他人作品的适当引用,比如引用目的是为了评论、说明、学术研究等,引用的内容有明确的标注和说明,且引用的比例适当,未对原作品的正常使用和市场价值造成影响。而借鉴则是对他人作品的风格、手法等进行学习和启发,但在具体内容上有自己的创新和创作,并非简单复制。例如,某诗词中引用了一句古人的诗句来增强表达效果,并明确注明了出处,这就属于合理引用;如果只是模仿他人诗词的风格,重新创作了一首主题和内容完全不同的诗词,这属于借鉴。

● 作者的意图和解释:虽然作者的意图本身难以直接证明,但在一些情况下,作者对其作品创作过程的解释和说明也会作为参考因素。如果作者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创作的独立性和原创性,例如创作草稿、灵感来源记录等,可能会对判定结果产生影响。然而,如果作者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者其解释与作品实际情况存在明显矛盾,那么这可能会加重对抄袭的怀疑。

判断一首诗歌是否抄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入手:

●主题与情感:若两首诗在主题和所传达的情感上高度一致,且表达方式相似,可能存在抄袭嫌疑。但需注意,相同主题在诗歌中较为常见,重点在于情感抒发的独特性和深度。

●意象与象征:诗歌常借助特定的意象和象征来表达内涵。如果两首诗使用了大量相同且独特的意象、象征,且组合与运用方式雷同,需进一步审查。

●语言风格: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式结构、韵律节奏等。若语言风格极为相似,甚至出现相同的独特用语、修辞手法,可能是抄袭。

●结构与布局:诗歌的起承转合、段落划分、章节安排等结构方面若高度相仿,也是判断抄袭的重要依据。

●创作时间:比较两首诗的创作时间,后创作的与先创作的相似度极高时,抄袭的可能性增大。

●作者背景与创作能力:了解作者的文学素养、创作经历和一贯的风格。若某作品与作者以往水平差异过大,或与其风格不符,可能存在问题。

●文献检索:通过广泛的文献检索,查看是否有相似的诗作已存在。

综合以上多个方面的考量,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一首诗歌是否存在抄袭现象。但需谨慎判断,避免误判合理的借鉴与引用。

判定一首诗是否存在抄袭,不能单凭某一方面因素来衡量,而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并结合诗词的核心内容进行全面评判。

立擂方唐寅:

花正/开时/月正/明,花如/罗绮/月如/银。

溶溶/月里/花/千朵,灿灿/花前/月/一轮。

月下/几般/花/意思,花间/多少/月/精神?

待看/月落/花残/夜,愁杀/花间/问月/人。

一攻潇湘诗话:

花自/缤纷/月自/明,花如/仙子/月如/霦。

羞羞/月里/花容/俏,郁郁/花前/月色/匀。

月下/曾多/花/吐艳,花间/几见/月/吟颦?

可怜/月浴/花红/夜,寂寞/花零/望月/人。

首联:

唐寅:

(花正)开时〈月正)〈明〉,(花如)罗绮(月如)银。

潇湘诗话:

(花自)缤纷(月自)明,(花如)仙子(月如)霦。

颌联:

唐寅:

【(溶溶)月里花】千朵,【(灿灿)花前月】一轮。

潇湘诗话:

【(羞羞)月里花】容俏,【(郁郁)花前月】色匀。

两者虽在【句式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否存在【抄袭】须进一步综合全诗的其他核心要素进行【实质性相似】的合理评判:

对于这两首诗,从所列举的句式结构相似性这一点,确实容易让人产生抄袭的怀疑。

但判断诗歌是否抄袭不能仅仅依据句式结构的相似,还需要综合考虑诗歌的整体意境、情感表达、意象运用、语言特色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就这两首诗而言,唐寅的诗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与潇湘诗话的作品在细微之处存在差异。潇湘诗话的诗在某些表述和情感侧重上有其自身的特点。

核心意象表达明显不同,各有侧重。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

唐寅:

一、对花月的描写过于传统、老套,花月意象选取泥于常规。

二、侧重于关注自然与生命规律,但未能透过自然与生命规律对现实与社会生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潇湘诗话:

一、意境营造与主题挖掘上更为独特细腻和富有创意。

情感表达相对较为常见。

潇湘诗话:优势明显。

在意境营造上,通过“可怜月浴花红夜,寂寞花零望月人”等诗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情感抒发能够大胆地跳出常规思维,善于运用乐景衬哀的艺术手法去拓展和延伸诗意,让读者如临其境能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望月人的孤独与遗憾。

在主题挖掘上,深入到离思难已、羁旅飘零之人不能团圆的遗憾,相较于唐寅单纯感叹时光与美好易逝,更具深度和独特性。

潇湘诗话:

语言优美,清新脱俗,富有诗情画意,意境更深,拟人化表达富有特色,指向更加具体、明确。譬如:

花自(缤纷)月自(明),花如(仙子)月如(霦)。

(羞羞)月里花(容俏),(郁郁)花前月(色匀)。

从以上诸多核心内容与表达方式来看,两者有明显差别,潇湘诗话的境界和深刻性都超过唐寅,显然不构成【实质性相似】,因而,谈不上【抄袭】。

判断诗词作品之间是否存在抄袭,主要以“接触+实质相似”这两个标准来进行判断。所谓“接触”是指后一作品的作者是否有条件或有可能了解前一作品。一般来说,前一作品公开发表后,就可以推定后一作品作者有接触可能。所谓“实质相似”通常是根据作品的不同类型,从该类作品基本构成要素方面去对比分析两件作品在思想以及具体表达方面的相似程度。如果后一作品作者有接触前一作品的可能,同时后一作品在思想和表达方面与前一作品具有实质相似性,就可以判定后一作品是抄袭前一作品的侵权之作。反之,则不能认定为抄袭。

来源:诗雨潇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