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四五”】铸魂润心强根基 协同实践育新人——吉林市校外教育指导中心“十四五”工作成果综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6:18 1

摘要:“十四五”以来,吉林市教育系统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置于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度,锚定建设“教育强市”目标,奋力书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答卷。为全景式展现“十四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凝

吉小育说

“十四五”以来,吉林市教育系统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置于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战略高度,锚定建设“教育强市”目标,奋力书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答卷。为全景式展现“十四五”期间我市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凝聚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磅礴力量,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市教育局精心策划推出“回眸‘十四五’教育绽芳华”系列专题报道。本系列报道将深入盘点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本期推出《铸魂润心强根基 协同实践育新人——吉林市校外教育指导中心“十四五”工作成果综述》,敬请关注。

吉林市校外教育指导中心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文化传承等方面入手,开展独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注重“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持续推进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2021年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评为青少年维权岗;2023年荣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称号。

吉林市校外教育指导中心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以“每月一主题”贯穿全年德育主题教育工作,全市德育工作有主线、有延展,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吉化第一实验小学、第五中学、第十八中学与桦甸市第一实验小学获评教育部“一校一案”典型案例。2021年举办了吉林市中小学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心向党 致敬未来”文艺汇演,回顾党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吉林市校外教育指导中心连续10年开展“书香致远 和谐至恒”吉林市初中、小学读书征文活动,这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阅读成果、分享阅读感悟的舞台。吉林市书香校园建设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13个学校获评省级“书香校园”。2023年举办了“书香致远 和谐至恒”吉林市中小学生庆“七一”读书行动汇报展演,全面展示我市中小学生精神风貌,同年我市“书香致远 和谐至恒”读书活动被教育部评为青少年读书行动优秀案例。

2024年开展以“赞大东冬之神韵 写江城雪之激情”为主题的吉林市中小学生冰雪运动主题征文活动,20篇优秀作品在《江城晚报》发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吉林市校外教育指导中心特别策划开展了绘制“美丽中国 文化地图”活动,探寻各地人文地产之丰富,了解各民族习俗风情之趣味,评选出35幅绘制精美、文化内涵丰富的优秀作品连续在吉林市教育局公众号展播,在此基础上,学生带着极大热情参与了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的“美丽中国”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活动,其中少儿手绘地图大赛部分,我市永吉县第十中学孔维西同学的作品入围自然资源部级名单,另有9名学生作品入围省自然资源厅级名单。

二、持续举办“阳光心态 魅力人生”新时代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活动,强化“润心赋能”心育工作。

吉林市校外教育指导中心持续开展“阳光心态 魅力人生”新时代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活动,邀请具有实战经验的教授、教师通过线下线上同步直播方式,为全市心理教师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送去科学家教范本。2022年启动全市教育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援助公益志愿服务工作,搭建了“4+1+1”工作布局,构建了“2+3”心理援助服务模式,有关工作被吉林省教育工委党建指导处列为典型经验推广,并相继在《中国吉林网》《文明吉林》《吉林教育》《吉林雾凇台》《江城晚报》报道。2024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吉林市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暨心理健康服务(培训)中心”,面向全市教师、学生和家长发布公益热线4000-915-525,并招募70名专业理论扎实、实战经验丰富的心理教师组成了吉林市教育局公益热线志愿服务团队,为广大教师、家长提供心理健康及家庭教育服务。2024年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被教育部评为典型案例,并在《人民教育》刊发报道。

三、先锋试点“教联体”区域建设,首开“教联体”实验区工作。

2025年根据教育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任务要求,聚焦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结合我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实际,建构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有效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召开了吉林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交流推进会;印发《吉林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实施方案》,发挥教育主导作用和专业优势,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联合开展“六项行动”,实施“七大工程”,实现“四个突破”,确保我市“教联体”建设工作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发展性。推选出8个省级“教联体”建设工作典型案例,分别由吉林市教育局、蛟河市教育局、市幼儿园、市第一实验小学、市松江东路小学、市第五中学、市第五十八中学和省城市建设学校提交。

四、拓展“研学+”与“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实践育人”工作。

吉林市校外教育指导中心在不断总结研学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拓展出“研学+红色教育”“研学+人文历史”“研学+高新科技”“研学+生态文明”“研学+现代农业”“研学+现代工业”“研学+国防教育”“研学+冰雪运动”“研学+名师名校”等九个板块的研学内容,创建了高、初、小一体化的研学实践教育体系。目前我市已获评吉林省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8个,营地1个。

2021年以来,吉林市校外教育指导中心坚持以“吉林生态日”活动周为契机,结合每年生态文明教育、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林长制、河长制工作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进校园等各项工作进程,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构建全市生态文明教育新格局,2023年获评吉林省河湖长制工作优秀集体。现已评选出6所市级生态文明示范学校,打造2所垃圾分类标杆学校。2023年编制推出了《吉林市生活垃圾分类教育读本》〔幼儿·亲子共读版〕和〔中小学、职业学校通用版〕,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

下发《吉林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指导清单(试行)》《吉林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管理细则(试行)》《吉林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指导意见》《吉林市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系列文件,推荐3个劳动教育典型案例至省教育厅,推荐6家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申报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