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赏析:首联点明阿丘哥哥心境昏茫,岁月在虚度中悄然流逝,连梦想都显得寒凉。颔联描绘其壮志未酬,豪情不再,年华老去,两鬓染霜的状态。颈联具体指出其因蹉跎和慵懒,既错过了美好时光,又疏于学业创作。尾联紧扣主题,强调其罪过不可饶恕,致使天地都失去了光彩。
文/邱晓辉
诗曰:
七律·叹阿丘虚度
阿丘哥哥意昏茫,岁月虚流梦亦凉。 壮志未酬心已老,豪情渐逝鬓添霜。 蹉跎每误良辰景,慵懒常疏锦绣章。 罪在不赦尘垢染,乾坤黯黯失华光。
赏析:首联点明阿丘哥哥心境昏茫,岁月在虚度中悄然流逝,连梦想都显得寒凉。颔联描绘其壮志未酬,豪情不再,年华老去,两鬓染霜的状态。颈联具体指出其因蹉跎和慵懒,既错过了美好时光,又疏于学业创作。尾联紧扣主题,强调其罪过不可饶恕,致使天地都失去了光彩。
七律·阿丘之失
曾怀绮梦映朝暾,却入虚浮岁月痕。 宴乐频耽心渐堕,诗书久弃志难存。 身如倦鸟迷归处,影似残花落旧村。 罪在不赦星斗暗,人间失却好乾坤。
赏析:首联回忆阿丘哥哥曾经也有过美好的梦想,如朝阳般灿烂,但如今却陷入了虚度的岁月。颔联指出他沉迷宴乐,疏远诗书,导致心志堕落。颈联以倦鸟和残花比喻他迷茫、落魄的状态。尾联再次强调其过错严重,使得星辰失色,人间失去了美好的景象。
七律·哀阿丘虚度
青春似水付东流,阿丘浑浑度几秋。 逐利追名皆幻梦,寻欢作乐尽闲愁。 光阴枉掷容颜改,事业无成岁月休。 罪在不赦天地黯,山河失色意难酬。
赏析:首联将青春比作流水,一去不返,阿丘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多年。颔联批判他追逐名利是虚幻的梦,寻欢作乐只能带来闲愁。颈联说明他浪费光阴,容颜改变,事业却毫无成就。尾联强调其罪过让天地黯淡,山河失色,自己的心意也难以实现。
七律·阿丘虚度感怀
人生本应谱华章,阿丘偏偏负韶光。 逸乐常随迷幻境,忧思每伴黯昏乡。 心无远志途难进,体有微慵业易荒。 罪在不赦乾坤暗,日月无光叹断肠。
赏析:首联感慨人生本应创造辉煌,而阿丘却辜负了美好时光。颔联描述他沉迷逸乐,陷入虚幻之境,忧愁常伴,身处黯淡之境。颈联指出他没有远大志向,身体慵懒,导致事业荒废。尾联强调其罪过使天地昏暗,日月无光,令人悲痛断肠。
七律·叹阿丘之庸
阿丘哥哥性疏慵,岁月消磨意未浓。 常卧轩窗寻旧梦,罕临书案觅新踪。 青春易逝如飞矢,壮志难酬似断蓬。 罪在不赦星芒隐,大地蒙尘失碧空。
赏析:首联直接点明阿丘哥哥性格疏懒,岁月在这种状态下被消磨,他也没有进取之意。颔联描绘他常躺在床上回忆旧梦,很少到书桌前学习探索。颈联以飞矢比喻青春易逝,以断蓬比喻壮志难酬。尾联强调其罪过使星辰隐没,大地蒙尘,天空失去了湛蓝。
七律·阿丘虚度之殇
韶光荏苒若飘蓬,阿丘虚浮岁月匆。 懒对诗书消永昼,频邀酒友醉残虹。 情怀渐老心成槁,意气全消志已穷。 罪在不赦乾坤冷,日月含悲失暖融。
赏析:首联以飘蓬比喻时光飞逝,阿丘在虚浮中度过了匆匆岁月。颔联描述他懒得读书,却频繁与酒友饮酒作乐。颈联说明他情怀老去,意气消沉,志向已尽。尾联强调其罪过让天地寒冷,日月都含着悲伤,失去了温暖。
七律·哀阿丘之误
人生正道应勤勉,阿丘偏行懈怠途。 花月常迷心自乱,琴棋久弃意全芜。 流年似水空
流逝,壮志如霜渐染枯。 罪在不赦山河泣,日月无光映废墟。
赏析:首联指出人生应勤勉,而阿丘却走上了懈怠的道路。颔联描述他沉迷花月,荒废琴棋,内心混乱,意志荒芜。颈联说明流年似水,他却虚度,壮志如霜般渐渐枯萎。尾联强调其罪过让山河哭泣,日月无光,仿佛大地变成了废墟。
七律·阿丘虚度之叹
阿丘岁月付荒唐,醉梦醺醺误锦章。 朝暮浑忘家国事,春秋只恋酒茶香。 才情渐隐心成漠,意气皆消鬓染霜。 罪在不赦乾坤晦,日月蒙尘失瑞祥。
赏析:首联指出阿丘的岁月过得荒唐,在醉梦中耽误了美好的前程。颔联批判他早晚都忘记家国大事,只贪恋酒茶之香。颈联说明他才情渐失,意气消沉,两鬓染霜。尾联强调其罪过使天地昏暗,日月蒙尘,失去了祥瑞。
七律·伤阿丘虚度
往昔韶光不可追,阿丘虚度梦成灰。 闲游野径迷芳蕊,醉卧轩台赏落晖。 壮志消磨如逝水,豪情消散似寒梅。 罪在不赦乾坤暗,日月无光意已颓。
赏析:首联感慨往昔时光一去不复返,阿丘虚度光阴,梦想成灰。颔联描述他闲暇时在野外游玩,沉醉于美景,在轩台上欣赏落日余晖。颈联以逝水和寒梅比喻他壮志消磨,豪情消散。尾联强调其罪过使天地昏暗,日月无光,自己的心意也已颓废。
序言
追寻,一直在路上
时光匆匆几十载,还有多少时间留给我来爱你?忘记了多少狂乱的晨昏,点点滴滴思念的痛,收拾起不愿让你看见的脆弱,梦里你是无法拥抱的温暖。离乱里的灯光模糊了曾经的美丽,那些过往的时光留在了这里独自喝着酒。这个秋天软软的,暖暖的。只因有你。
对于秋天的诱惑,我无法拒绝。于是依然还是独自喝着酒,就坐在那些时光照不到的角落。喜欢你就如这酒已成瘾,对你的爱渐成依赖,那种心动我戒不掉。依然坚持着曾经的曾经,直到他们变作过去的过去。往事我不愿回首,过往的记忆会反光,我的眼睛怕光会流泪。
地下的叶子应该落了很厚一层了吧,将路盖的很深很深。落脚满是牵绊。我是一个行者,我愿踏过这些树叶,听他们呐喊着的心。在路上,循着叶子的脉络追寻印象中的幸福。
虚度年华赋
光阴如弃我而去的故人,空留余痕在记忆的深潭
阿丘哥哥坐在老屋的门槛上,目光穿过院子里那棵歪脖子枣树的枝叶间隙,望向一片灰白的天。枣树是他出生那年父亲种下的,如今已四十余载,树干虬结如老人的手背,枝叶却依然在每年秋天结出红得发亮的果实。他想起父亲临终前抓着他的手说:“丘儿,这树比你强,它年年结果,你呢?”那时他二十五岁,如今他四十八,二十三年光阴从指缝间溜走,竟未留下一丝值得称道的痕迹。
一、年华似水空自流
阿丘哥哥的本名早已被人遗忘。村里人只记得他是个“哥哥”,仿佛他永远停留在某个未成熟的年纪。他每日清晨被鸡鸣唤醒,却总要赖到日上三竿才慢悠悠地起床。灶台是冷的,水缸是半空的,他舀一瓢凉水胡乱抹把脸,就算开始了新的一天。
时间在他这里失去了刻度。春耕秋收的节律与他无关,别人家地里麦子黄了一茬又一茬,他家那亩薄田却长满齐腰的荒草。村里孩童唱起不知从哪学来的歌谣:“阿丘阿丘,日日发愁,年华虚度,万事皆休。”他听了也不恼,反而咧开嘴笑,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
老屋的墙上挂着一本日历,依然停留在二零一八年五月。纸页已经发黄卷边,像是被时
光遗忘的证物。阿丘哥哥常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不多乎?”这话听起来似是而非,却道尽了他对时间的漠然。
二、罪愆之感如影随形
若说阿丘哥哥全然不知自己虚度光阴,那是冤枉了他。深夜里他常被噩梦惊醒,汗湿衣背,心跳如鼓。梦中总有父亲拄着拐杖站在床前,叹息声如秋风扫过枯叶:“丘儿,你对不起祖上传下来的这块地啊!”
真实世界里,老村长也多次敲开他的木门:“阿丘,县里搞扶贫培训,免费学技术,你去不去?”“阿丘,水库招巡护员,轻省活儿,我给你报个名?”阿丘哥哥总是点头如捣蒜:“去去去,报报报。”可真到了时日,他却找各种借口推脱——身子不爽利啦,老母鸡要孵蛋啦,甚至说门前喜鹊叫得凶,恐非吉兆。
罪愆感最强烈的时刻是每年清明。他随着族人上山祭祖,看各家摆出丰盛的祭品,述说一年来的成就:建房、娶亲、升学、致富。轮到他时,他只能点燃纸钱,磕三个响头,嘴唇嗫嚅着说不出话来。下山时他的脚步格外沉重,仿佛祖先的目光烙在他背上。
三、日月无华心已灰
阿丘哥哥的世界没有光彩。别人看朝阳喷薄而出觉得充满希望,他只看得到夕阳西下的凄凉。他的眼睛好似蒙了一层灰翳,对美视而不见:春天野花遍开,他觉得“乱糟糟的”;夏夜星河璀璨,他嫌“晃眼”;秋月澄明如镜,他叹“冷清清”;冬雪皑皑覆野,他怕“滑倒”。
去年村里通了光纤网络,家家户户看上了高清电视。侄子给他送来一台旧智能手机,教他如何视频聊天、看大千世界。他摆弄两日便失了兴趣:“花花绿绿的,没甚意思。”手机被扔在床头,电量耗尽后再也没有充电。
他甚至对美食也失去了兴趣。一碗白粥配咸菜,他能连吃半月。妻子早年跟人跑了,他说“省得吵”;儿子在外地打工数年不归,他说“省心”。唯一能让他眼睛稍微亮起一点的,是村头小卖部的散装白酒。二两下肚,他的话才多起来,拉着人讲他年轻时的“风光”:曾去省城打过工,曾与包工头吵过架,曾见过一辆宝马车的车祸现场。
四、救赎之机渺如烟
今年开春,村里来了位年轻的第一书记。听说阿丘哥哥的故事后,特意登门拜访。那是个阳光很好的下午,书记坐在门槛上,递给他一支烟:“老哥,人说四十不惑,您这年纪,该活明白了啊。”
阿丘哥哥深吸一口烟,忽然问:“书记,你说日月为什么无华?”书记愣了片刻,答:“日月本自有华,看不见的人,怕是心里先灰了。”这句话像根针,轻轻扎了他一下。
书记走后,阿丘哥哥破天荒拿起扫帚,把院子扫了一遍。扫到那棵枣树下时,一颗干枯的枣子落在头上。他抬头看,发现枯枝间竟已冒出细小的新芽。春天又一次不请自来,不管他是否准备好了。
当晚他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条蚯蚓,在黑暗的土里钻行。突然头顶土裂,一束光透进来,他不由自主地向上爬。钻出地面时,他看见父亲站在光里微笑,手里拿着他小时候最爱玩的竹风车。
梦醒后他坐了很久,直到晨光再次透过窗棂。他慢慢起身,打水,仔细擦洗了脸,还刮了胡子。镜子里的人陌生又熟悉,眼睛里有一点微光闪烁。
他推开屋门,清晨的风扑面而来,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村头的广播正在播放新闻,说的是一个六十岁老人开始学画画的故事。他站在院子里,第一次注意到枣树的新叶是那种嫩绿的、仿佛透明的颜色。
阿丘哥哥走向那本停在二零一八年的日历,轻轻撕去了旧页。日子停在五月二十日,不知是什么特殊的日子,上面用铅笔淡淡写了两个字:“希望”。
虚度的年华已如东逝之水,不可追回。但此刻站在晨光里的阿丘哥哥忽然明白:日月并非无华,只是需要自己睁开眼睛。他拿起锄头,走向那片荒芜已久的田地,第一次觉得锄头的木柄握在手里是如此踏实。
天地寂静,唯有风声如叹息又如鼓励,吹过他那未老先衰的鬓角,吹过那片等待复苏的土地。
人生虽然漫长,紧要处只有几步
一直很喜欢读传记,因为我深信,所谓历史其实是人史,而以史为鉴,往往也是以人为鉴。读大学时,曾一度陷入迷茫,看不到人生的方向,整日郁闷彷徨,在友人的启发下,读了许多名人传记。我将他们的丰功伟绩抛弃一边,一心一意地专注他们的学生时代。或是人生转折时刻,希望得到一些启发,或是人生失忆时刻,希望得到一丝共勉,或是人生致胜时刻,希望得到半点劝解。其中以商界人士、哈佛精英为重点,因为哈佛的教育理念让我极为倾心,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而那段阅读经历,确实使我受益匪浅,思索万千。
在读到金赛的传记时,发现他喜爱生物学,却被父亲安排去读机械,于是苦不堪言。而后来他选择了转学进入了缅因州的生物学院,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而后来他开始了论文‘金赛报告’,成为学术界、医学界的一个里程碑。他告诉我们:一个人最大的成功,莫过于了解自我的优势,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张之路,尽可能的发挥潜能,因为“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其最强的优势领域”。
在读《李普曼传》时,我知道了哈佛崇尚言论自由,人们可以谈论世界,谈论大胆新奇的设想,谈论离经叛道的思想。异端邪说一直是哈佛的一种精神,得到学校鼓励支持。李普曼一篇针贬时弊的文章,居然让著名心里学家威廉.詹姆斯深感欢喜,亲自上门拜访。想象一下,一位70岁的老教授,声明远播天下,却去敲开新生宿舍的房门,与20岁的他谈笑风生。这是多么让人心动的场景。大学里我没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周围也没有自由谈论的气氛,只好用枷锁拷住,加紧读书,率意撰文,以弥补不足。
还有其他人物,诸如林语堂的超逸,罗斯福的力挽狂澜,基辛格的运筹帷幄,比尔盖茨的英勇决断。虽然读过之后记忆有点儿模糊,但他们人生规划与定位,他们的精神光芒,一直都将照耀着我的人生道路。
当然,我不崇拜精英,更不会刻意模仿,因为每个人都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胆量。但我觉得,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处。人不外乎是自己选择的产物,这些人物之所以功名成就,都是在人生的紧要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从中折射出心灵的格局,优秀的品质。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我希望书中的哈佛精英的人生经历,尤其是那‘紧要处’的几步,能够引领我认识自己,省察人生,过一种积极、充实,同时又超逸、自由的生活。像他们一样活的浩荡而灿烂,时常会由衷感叹一声:就这样,活在珍贵的人间!
拿破仑曾说:“生活如同一盘棋,你的对手是时间,假如你行动前犹豫不决,或拖延地行动,那将会因时间过长而痛失这盘棋。你的对手是不容你犹豫不决的”如果你还一味的抽搐不前的话,那么就请抽出时间来,用心和他们谈谈,或许你会有许多意料之外的惊喜。
昨天的那场雨
眼前一片朦胧,看不清手心仅存的一点光芒,那是内心渴望的压抑、寂静与沉默。
拉开蒙蔽了双眼的帘幕,烛光摇曳,那光芒如此耀眼,如此孤独,似乎一不小心就会被来往的风所吹灭。我小心翼翼地用双手保护着它,让它的光绽放得再久一点,再久一点……
顾不得旁边的漆黑,周围的冷嘲热讽,我只要那一点点光明,它弱小而庞大,脆弱而坚强,呆呆地望着它,望着它……仿佛时间停止了走动,定格在那一瞬间……
不知过了多久,时间滴答滴答地响了起来,眼前的光已变成一个点,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消失在我的视线,我却只记得那巨大的光芒在心底闪烁,而眼前依然是一片朦胧,我迷失了方向……我摸索着,等待着,失落着,期待着,继续寻找那相同的光芒,可我再也找不到,不知是我的心境不同了亦或是那光芒不属于同一个,我不想再分辨,不想再寻找,眼眶里的热泉浸湿了所有的烛光,我知道我回不去了。
渐渐地,我害怕了黑暗,害怕了孤独,我也变得和那弱小的光一样,被风一吹就飘走了,消失了,飘到了另一个世界又一个世界,最后我看清了。不只是我守护过光芒,害怕过黑暗,被风带到任何一处,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一段段重复着,而现在的我连落泪的勇气都没了,怕眼泪太重带不走。
终于我停下来休息了片刻,把所有的束缚都放开了,变得更轻盈,更自由,飞得比原来更快,我把那场大雨留给了昨天。
回过头看,那里还是一片朦胧,而我却已走出了那段是非之地,慢慢走向昨天……
让心去飞翔
从小经历了太多的冷暖人生, 看多了丑恶的面孔,所以我的性格变的有些内向, 常常寡言少语, 不大和人沟通,不管有多大的事喜欢一个人去解决一个人去沉思,我喜欢把自己的心思用文字去释放去开解, 所以我记录了很多的心情日记, 欢乐的疼苦的糟糕的愉快的都被那些蚂蚁文字所代替,我也就自然而然的喜欢了写心情, 而不是向别人诉说心情.
在读初中时我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写我的心情日记,别的同学害怕写作文写周记,他们说没什么可写的,可我却是常常有写不完的文字,我总会有好多的心情需要用文字去倾诉去低语,在星星漫天的夜里,我会坐在校院的操场一角,静静的守望守望我眼里的蓝天,听远处蝉鸣和知了的叫声,感受夜的宁静和广阔的星际的神秘,我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对人生有太多的奢望,每天象个新生的婴儿一样贪婪的追求着新知识新事物.在夜深人静时伴着煤油灯跳动的灯花,我把自己的点点心绪用文字来记录,那里有我的笑我的泪我的梦......
可是新的打击如飘零的秋叶一样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落榜的伤疼和现实的残酷使我不得不选择了错误的一程,可当时自己对世事和前途没有太多的经验,自己的选择也就随风入流了,走进了无奈的人生征程.
一路的挫折一路的坎坷,但我依旧诉写着我的心情日记,对人生还充满着幻想和痴梦,以至到走上工作的岗位,心里的梦还在, 每天除了上班就是自学,总希望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来主宰由自己去描绘,但是生活不是你怎样就怎样的,直到我象别人一样踏着炮声成为他人的妻子的那一刻,我的梦依旧在,我把自己编制在一个美丽的痴梦里.
世事沧桑,人情多变,一切都是上帝觅觅之中就缘定的,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亘古.我忽而明白自己就是女娲用柳条抽打出来的那些就该低着头苟着腰活着的人,自己的命运自己有时是无法自己掌握的,你有再多的梦也只能是梦而已.
现实是一本厚厚的哲学书,是你一生都学不完的道不透的天书,你只有学着去跋涉去趟过你的人生小河,深一脚浅一脚的去摸索你看不到的搓脚石,你一路的艰辛只有你自己可以解读,没有人能帮你,父母亲人朋友都只是旁观者,他们可以帮你解决外在的看的见的那些压力,但是正真的来自于心灵的那份艰难和压力,是谁也无法开解的,所以你的心灵的跋涉才是你一生最漫长的道路.
在日子里微笑是我的做人原则,把痛苦埋在心灵的洼地,让岁月漫漫地去焚化,失去的和存在的都是人生的风景而已,心灵的海岸波涛汹涌,笔是最好的疏送器,大自然是最好的聆听者,把人生看的简单些,把生命看的平淡些,日子似流水,人心似四季,有春天的希望,也有夏天的
炙烤,有秋天的收获,也有冬天的寒冷,希望不灭,失望常伴,日子象飘零的秋叶,在风雨里飘失,在春风里滋生,没有痛苦的沐浴,就没有洗礼的收获,我喜欢去聆听大自然的那份宁静,去平息心灵潮汐的汹涌.
人在自然界的面前是非常非常的渺小,所以当你面对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蓝天白云,你才发现自己的那些心心缘怨都不值一提,因为在你的眼里全是宁静和温馨的自然美.你会感受到宇宙的浩瀚,生命的短暂,光阴的飞速,等待你去关心的人和事太多,使不容许你长久的停留在悲伤和痛苦中的,那些龌龊的世事也不是你能左右的,世界还有美好存在,还有善良存在,心灵依然有阳光普照,大地依然有生命在延续......
让心去飞翔,给自己一个开解的人生
站在十字路口的人
今天是圣诞节,以往的这一天,我总是会费尽心思的思索和计划着晚上的活动:看电影?吃大餐?与朋友去KTV高歌几曲……每次我都仿佛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个个美妙的主意像电光火石般的跳进脑袋供我选择,无论最终我选择了哪个,都能够达到过节的目的。而此刻,我看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思绪万千。
大学毕业至今已有7年多了,我先后换过三份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稳定工作,收入也算过得去。通过父母的帮助在这座大城市里买了房,结了婚。在朋友们的眼中,我是被很多人羡慕的对象,按理我应该很满足了。可即将三十而立的我,却并没有感觉自己真正“立”了。每天重复的工作已经让我失去了当初的斗志和人生的方向,事业处于瓶颈期,停滞不前,人活得没了追求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动力。我觉得我的人生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是进是退?是左是右?我迷茫了。因为这个选择关乎自己的未来,远不像选择怎样过节那么简单。
曾一度热播的北京青年虽然过于戏剧化,但剧里何家四兄弟的重走青春路却让广大的八零后热血沸腾,他们不是简单的重走青春,而且在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对自己未来道路的思考,对未来人生的勇敢探索。人不怕多走路,怕的是走冤枉路。也许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刚出校园的雄心万丈慢慢的被安于现状的生活所磨灭。人生的道路很漫长,我们应该每走一步或每走几步都去回头看看自己选错方向没有,自己的脚印有没有走歪,时刻及时调整自己的每一步。
当你发现你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停留的时候,也许你会焦急不安,也许你会迷茫无助,但请你先停下脚步,看一看你走过的路,给心放一个假,给平日忙碌的自己一个思考的机会。只有在这个十字路口处能静下来想一想的人才能撩开眼前的迷雾,最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对的方向。
这一天的惬意
这是惬意的一天,因为窗外的雨声,我终于可以为自己找一个礼拜天不出去的理由了。手机寂然的躺在那里,既没有需要接听的电话,也没有打出的电话。一个人的清静,在没有左临右舍的牵绊里,变得格外地真实和惬意。
桌子上摆放的《老子的智慧》、《红与黑》以及《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已经好久没有问津了。我住在四楼,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那飘摇在空中的一线雨帘,继而落在地面的一滩雨水中,激起层层涟漪。再远处是一条大马路,竟被窗外的层楼遮掩的没有半点缝隙。唯有那疾驰地车轮声,硬生生地闯进你的耳朵里,不管你是否同意,也不管你是否接受。
搬来椅子坐在窗前,任凭那雨声淅淅沥沥,翻开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跟随着那个素来被称为“多于人”的主人公-于连,进入到异国他乡,那个久远的时代…
雨声和翻书的声音,就这样被搅和在一起,心此刻是毫无杂念的,顷刻之间我忘记了自
我,而是跟着余连,去感受他父兄的冷漠,去体味瑞那夫人与他的缠绵,并与和他共走神学院的求学生涯,最终来到了巴黎拉穆尔侯爵家。这一路的行程,让我似乎如同余连一般,不是在陪伴中穿越,而是在自行中身临其境。当拉穆尔小姐爱上他的时候,当余连的头颅躺在拉穆尔小姐的怀中时,她没有恐慌,而是在亲吻着它,并将他下葬。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在那个时代里,人情冷漠到没有了父子之情。官贵人避开政治而空谈奢华,你几乎找不到说真话的人,这些达官贵人依然会为了加官进爵而勾心斗角。那些怀揣着梦想的平民青年,想挤身于上流社会,他们或许不缺少才华,他们或许不欠缺礼仪,只是他们可怕的思想与大无畏的追求,终于给了那个不容挑衅的当权者,一个惩治异端,维护“正义”的借口。
那是一个虚伪肮脏的时代,往往一个灵魂龌龊的人却能以社会贤达者自居。那是一个不谈政治的年代,人们只是在无端的寂寥中,用浮华来掩饰自己的不安。那也是个六亲不认的时代,为了某种利益和名望,妻子与孩子往往会是一种弃之不顾的对象。那还是一个独裁统治的时代,倘若你在前朝的书籍或者在当时的社会里,用一种学说或者信仰来独立行事的时候,你就会成为异端分子、危险人物。那些昔日里与你称兄道弟的人,不知在什么时候已成为密探或举报者。我沉陷在这无尽的文字中,随着小说的情结一路走去。那极具幽默而又不失智慧的话语,在我的笔下可圈可点起来。
也许这就是名师大作的特点,在你的拜读中,那些曾困惑你已久却无从下笔的语言,在他们的平铺直叙中,在他们的轻描淡写中,竟被一一恰到好处地诠释出来,而你仔细推敲起来,却被他们一一镶在了一事一人中。若你把它们强行地摘出,却似乎没有了那种味道!这或许就是大师们的高人之处,于平凡中见不凡。读他们的作品是一种享受,不在于你的身临其境,而在于那寻常故事中不同寻常的情节,还有那曲折复杂的人性和意料之外的结局。我喜欢这样的作品,在于它的艺术手法,在于它对人物内心地刻画,还在于它对人性入木三分的跃然纸上。我知道自己目前还做不到这些,甚至还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正因为有这样的的差距,所以我在提升洞察力的同时,我还在“临帖”。当我不再受“物役”的时候,当我可以不再局限统领区区数千文字的时候,当我可以取众家之长且有一家风格的时候,或许那个时候我的文字才会令人耐读,发人深思,或许那一刻我才能做大师们的关门弟子。
窗外的雨声,在此刻越发的不可收拾了。而这一天我只是在精神的自由里,享受着清静的味道,而书里的故事,竟使我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窗外的嘈杂,一切思绪都在内心深处翻滚,哦这难得惬意的一天…
秋日硕果
在告别炎炎夏日后,小坡上一串串的桂圆像在等待阔别已久的主人,不由自主地向我招手,嘴馋的我直接薅上家中的剪子和背篓径直走到桂圆树下。突然我停下动作,觉得这串好看,那串数量多,旁边的那串肯定甜。 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选择相信麻雀,它选择的一定比我强。随后便用剪子把那一串桂圆剪下,第一时间拿到手里便尝了起来,“嗯,甜,水分不错”,接着又在树枝上剪了几串带回家。
还没到家就叫爸妈吃桂圆,在家休息的爸妈听到我的叫声连忙走出来接过剪子和背篓。我从背篓里拿出那串甜的桂圆,摘下两个递给爸妈,还侧着头问:“甜不甜,好不好吃?”得到爸妈的一致好评后,又给旁边的邻居们一起分享,回来后爸妈说抽空的时候把桂圆都下树了,我惊讶地说:“这么多,全下树怎么吃得完呢,想吃的时候直接去摘新鲜的不好吗?”我妈用食指点了点我的额头说道,你啊你,眼睛大肚子小,送给亲戚朋友邻居一些,再自家留点就行了,吃多了不怕上火啊!我迟疑了一下还是点头赞同。
几天后,全家总动员去摘桂圆,两个背篓装得满满当当,背回家后,稍微修剪一下,用绳子绑成一束束的放在一旁,收拾利落后,便背上装满桂圆的箩筐,骑上电动车去了亲戚朋友家。收获了一堆感谢后,不得不说,桂圆自由我是实现了。
这正是:
七律·阿丘虚度其一
光阴似客去无痕,岁月如沙逝有存。 阿丘独倚残门槛,老枣斜伸乱叶根。 目对苍冥思往梦,心游往昔忆前恩。 年华虚掷成空叹,落日余晖映旧村。
赏析:首联将光阴比作离去的客人,岁月如沙,形象地写出了时光流逝的悄无声息却又留下痕迹。颔联描绘出阿丘坐在残旧门槛上,旁边歪脖子枣树斜伸乱叶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破败、孤寂的氛围。颈联写阿丘望着天空,陷入对往昔的回忆。尾联点明虚度年华的感慨,落日余晖映照旧村,更添一份凄凉。
七律·阿丘虚度其二
故人一去岁华迁,记忆深潭梦惘然。 阿丘闲坐苔阶上,老枣孤摇夕照边。 眼底残云凝旧恨,心中逝水绕新怜。 空抛岁月徒增叹,瘦影伶仃伴暮烟。
赏析:首联写故人离去,岁月变迁,记忆中的梦已惘然。颔联中“闲坐”体现出阿丘的无所事事,老枣在夕照中孤独摇曳,增添了画面的孤寂感。颈联中“残云凝旧恨”“逝水绕新怜”,将阿丘内心的旧恨新愁具象化。尾联感慨虚度岁月,瘦影伴着暮烟,更显落寞。
七律·阿丘虚度其三
光阴远逝若惊鸿,记忆余痕梦几重。 阿丘静倚柴扉畔,老枣横斜夕照浓。 目尽长天思旧事,心随逝水忆前踪。 年华虚掷情难了,古巷昏灯映倦容。
赏析:首联把光阴比作惊鸿,快速消逝,记忆中的痕迹引发多重梦境。颔联描绘阿丘静倚柴扉,老枣在浓烈的夕照中横斜的画面。颈联写阿丘望向长天,回忆旧事和前踪。尾联感慨虚度年华,情难了却,古巷昏灯映照出他的倦容。
七律·阿丘虚度其四
岁月匆匆似断蓬,光阴如客去无踪。 阿丘坐对荒庭树,老枣摇于落日中。 忆里繁华成旧梦,眸前衰景惹新忡。 空抛岁月徒留憾,残照寒鸦伴晚钟。
赏析:首联以断蓬比喻岁月匆匆,光阴离去毫无踪迹。颔联描绘阿丘坐在荒庭对着老枣树,老枣在落日中摇晃的场景。颈联对比回忆中的繁华和眼前的衰败,引发新的忧愁。尾联感慨虚度岁月留下遗憾,残照、寒鸦和晚钟增添了凄清的氛围。
七律·阿丘虚度其五
故人远去岁光流,记忆深潭意未休。 阿丘闲立颓檐下,老枣斜生古院头。 目对寒空思旧侣,心随逝水忆前谋。 年华虚掷成空负,衰草寒烟绕旧楼。
赏析:首联写故人远去,时光流逝,记忆中的情感未休。颔联描绘阿丘闲立在颓檐下,老枣斜生在古院头的画面。颈联写阿丘望着寒空,回忆旧友和从前的谋划。尾联感慨虚度年华是一种辜负,衰草寒烟环绕旧楼,更显凄凉。
七律·阿丘虚度其六
光阴若矢去难留,记忆余痕梦亦愁。 阿丘独坐荒阶上,老枣孤垂夕照幽。 眼底残霞凝旧怨,心中逝水绕新忧。 空抛岁月徒悲叹,瘦月寒星伴古丘。
赏析:首联把光阴比作箭矢,快速离去难以挽留,记忆带来忧愁的梦境。颔联描绘阿丘独自坐在荒阶上,老枣在幽微的夕照中孤独垂立的场景。颈联中“残霞凝旧怨”“逝水绕新忧”,生动地表现出阿丘内心的新旧忧愁。尾联感慨虚度岁月只能悲叹,瘦月寒星伴着古丘,增添了孤寂感。
七律·阿丘虚度其七
岁月飘如陌上尘,光阴似雁绝音信。 阿丘静倚破墙根,老枣横遮落日晕。 忆里欢娱成幻影,眸前萧索惹伤神。 空抛华岁徒留悔,冷雾寒鸦绕古村。
赏析:首联将岁月比作陌上尘,光阴比作远去的大雁,突出时光的飘忽和不可捉摸。颔
联描绘阿丘静倚破墙根,老枣遮住落日晕的画面。颈联对比回忆中的欢娱和眼前的萧索,令人伤神。尾联感慨虚度年华留下悔恨,冷雾寒鸦环绕古村,更显冷清。
七律·阿丘虚度其八
故人一去岁华悠,记忆深潭意暗愁。 阿丘闲坐旧轩前,老枣斜依夕照柔。 目尽遥天思往迹,心随逝水忆前俦。 年华虚掷情难寄,荒径残花伴暮秋。
赏析:首联写故人离去,岁月悠悠,记忆中暗藏忧愁。颔联中“闲坐”体现阿丘的闲散,老枣在柔和的夕照中斜依,画面宁静却又透着孤寂。颈联写阿丘望向遥天,回忆往事和旧友。尾联感慨虚度年华,情感无处寄托,荒径残花伴着暮秋,更添一份悲凉。
七律·阿丘虚度其九
光阴似水去无还,记忆余痕梦亦单。 阿丘默立古檐下,老枣孤悬落日间。 眼底浮云凝旧念,心中逝水绕新叹。 空抛岁月徒成憾,衰柳寒鸦伴暮山。
赏析:首联把光阴比作流水,一去不返,记忆中的梦也孤单。颔联描绘阿丘默默立在古檐下,老枣孤独地悬在落日之间的场景。颈联中“浮云凝旧念”“逝水绕新叹”,将阿丘内心的旧念新叹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感慨虚度岁月留下遗憾,衰柳寒鸦伴着暮山,营造出一种凄清、落寞的氛围。
作者简介:邱晓辉,本名邱瑞辉(邱氏族谱上亦是如此书写),曾用名:邱国辉。字文长,号天成。当代非著名诗人,旅行家、美食家。图书馆学研究学者。男,生于一九六〇年,江苏省徐州市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副教授)。研究领域: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新闻与传媒;古籍保护与修复;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高等教育;地方政务信息公开;书目参考咨询。
来源:奇幻喜鹊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