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慧云端混合能源定制化生产领域,首帆动力已服务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为冬奥会提供应急电源,到为联合国非洲微电网项目打造乡镇供电系统。在高度定制化和低毛利的行业背景之下,首帆动力始终在探索:如何在满足全球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筑牢成本底线?答案藏在用数据
在智慧云端混合能源定制化生产领域,首帆动力已服务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为冬奥会提供应急电源,到为联合国非洲微电网项目打造乡镇供电系统。在高度定制化和低毛利的行业背景之下,首帆动力始终在探索:如何在满足全球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筑牢成本底线?答案藏在用数据据驱动的每一个业务环节里。
随着业务全球化脚步加快,客户对产品的定制化要求越来越细,首帆动力发现传统数据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节奏,决定用一套高效的数据分析工具打破困局。观远数据的一站式智能化BI平台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如今,首帆动力使用观远BI构建起高效的数据分析与业务支撑体系,实现了多系统数据的融合互通,更通过数据赋能核心业务场景:在2万种产品组合与1万种可选件中快速响应全球客户的定制化报价需求;通过设计BOM与报价成本自动比对,实时监控订单成本与生产进度;实现采购数据与生产数据跨系统联动,支撑连续4年审计零差错……
这场以数据为核心的效能升级,究竟如何让首帆动力在“边设计、边采购、边生产”高度定制化的业务中实现精细化管理?又怎样让数据价值渗透到每一笔订单的全生命周期?让我们一同探寻首帆动力的数智化转型之路。
数智价值穿透业务,支撑定制化生产全流程
当数据分析成为全员能力,数据价值便在定制化生产的每个环节真正释放。从外贸报价的分钟级响应,到成本偏差的事前预警,再到全球订单的全流程追溯,首帆动力用数据据驱动着“边设计、边采购、边生产”模式下的精细化管理。
数据接入:整合多系统数据,实现定制化订单全流程追溯
首帆动力的业务数据分散在多个系统:CRM管订单,PLM管设计,MES管生产,ERP管财务,还有自研的选型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过去,一个订单从报价到交付,要在不同系统间手动录数据、核信息,光是“CRM的物料编码与ERP 的物料编码对不上”就常导致采购错单。
首帆动力通过观远BI把这些系统的数据串了起来,解决数据孤岛难题。业务员在CRM录入的订单,会自动同步到观远BI;生产部门在MES里更新的进度,ERP的财务数据,都会实时汇入系统。从客户下单、物料采购,到生产进度、成本归集,每个环节都能通过订单号追溯。
客户想知道订单进度,业务员在系统里输入订单号,就能通过看板获取到例如“物料已采购80%、生产完成30%”等信息;项目经理想核算订单成本,系统会按订单号自动归集料、工、费。
解决了多系统数据孤岛问题后,首帆动力进一步将数据能力渗透到定制化生产的核心环节——报价环节,实现效率与准确性的双重突破。
报价环节:规范选配逻辑,提升定制化报价准确性
对外贸业务员来说,报价曾是个难题:
数据量大:公司拥有 2 万种产品组合与 1 万种可选件,业务员要在厚厚的Excel表中翻找参数,稍不注意就会出错,直接导致订单毛利骤降或者错误的高价导致潜在客户订单丢失。
协作迟缓:业务员多为外语专业人才,对工科参数不熟悉,过去一份报价单还得请售前工程师反复核对,效率极低。
首帆动力自研了一套选型系统,将数万种组合的参数、价格、选配逻辑全部固化到系统中。将其与观远BI结合后,业务员只需在选型系统中输入客户需求,比如“300kW柴油发电机组,配英国产发动机”,系统就能自动匹配对应的发电机型号、断路器规格,甚至计算出包含折扣的最终报价,在几分钟内生成带配置清单的正式报价单。
过去需要2-5天的报价工作,现在仅需5-15分钟即可完成,效率提升超 90%;报价准确率从 85% 提升至 99.5%,有效避免毛利流失;过去依赖工程师核对,现在系统自动校验。这不仅让客户等待时间大幅缩短,更让报价准确率提升,从源头守住了订单毛利。
成本管控:实时比对数据,实现订单成本偏差事前预警
首帆动力所在的行业毛利低,但定制化生产中,在数以万计的料件之中,技术员误将国产料件换成进口件,导致成本增加的情况并不少见,而这往往要等到领导发现订单毛利异常,才能倒查原因,此时损失早已造成。
现在,首帆动力通过观远BI打通了设计BOM与报价数据。一旦技术员提交新的设计方案,观远BI就会自动比对设计料件成本与最初报价成本,如果偏差超过预设阈值,观远 BI 会立刻向财务和生产部门推送预警。
不仅如此,观远BI还每天自动比对报价时的物料价与实际采购价,并及时预警。如果采购价因供应商涨价、汇率波动等原因上涨,系统会马上提醒采购部标记“正常波动”或“异常调整”,避免业务员用旧价报价而导致订单亏损。
成本管控从事后补救变成事前拦截,让每一笔订单的利润都看得见、控得住。
库存管理:建立预警机制,提升定制化生产库存周转效率
制造行业的企业仓库里躺着发动机、发电机等产品,单台价值七八十万甚至上百万。这些主机有严格的“先进先出”规则,一旦过期(比如存放超3个月),不仅可能贬值,还会占用大量资金。
观远BI让库存管理有了“智能大脑”。系统给每台主机设定了过期时间,临近到期时自动标红,生成促销清单推送给销售部门。例如,“3台英国产200kW发动机将在15天后过期,建议折价5%促销”。同时,系统每月梳理物料,对连续6个月没被使用的呆滞物料自动“禁用”,避免工程师误用。
这套机制让数据准确率大幅提升,连续4年审计时,审计团队扫码核对,从型号到制造日期全对得上,实现零差错,为IPO数据合规性提供了硬支撑。
推动全员用数据,构建数据驱动型组织
对首帆动力而言,数智化转型不只是引入一套系统,更是让数据成为全员的工作习惯。为此,首帆动力做了两件事:
机制绑定,激发用数据动力
将 BI 数据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这一举措成为激发全员用BI数据的核心引擎。比如,生产总监的KPI中20%与“订单交期达成率”绑定,数据完全来自BI系统;业务员的提成计算依赖系统中的“订单毛利数据”,若数据异常,系统会实时提醒相关人员调整。
实时协同,深入业务场景
通过系统预警机制与流程管控,实现业务问题的快速响应与解决。例如,当物料采购价与报价成本出现偏差、主机库存临近过期、生产工序异常时,系统会自动发送预警邮件给采购、销售、生产等相关部门,相关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并标记原因;同时,系统会监控各部门审批效率,对超时未审批的流程自动发送提醒通知。
数据已成为跨部门协同的通用语言,推动着这家以定制化见长的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实现运营效率与业务价值的双重提升。
首帆动力转型心得:中小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更需数据发力
很多人认为“数据工具是大企业的专利”,但首帆动力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更需要用数据据解决实际问题。
对定制化生产企业而言,‘高度定制’与‘极致成本控制’的平衡是核心挑战。而通过观远BI,首帆动力实现了报价效率提升、成本事前管控、库存快速周转、全流程透明追溯。这些不是抽象的“数字化”,而是实实在在的业务改善。
不是大企业才需要数据驱动,而是想把业务做精、做透的企业,都需要用数据据说话。这种数据能力,正是首帆动力能服务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支撑冬奥会等重大项目的底气所在。
首帆动力与观远数据的合作不仅为中小企业‘数据破局’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更印证了‘数据驱动’是定制化企业全球化竞争的核心底气。未来,其将持续以数据为纽带,在智慧能源领域深耕,为全球客户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让‘中国智造’服务更多国家和地区。
来源:观远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