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睡“大师”三天速成?3亿失眠者买单,乱象何时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16:17 1

摘要:悦铭干这行三年了,只要有空就播一整晚,哪怕下播的时候,直播间里还剩好几千人,不少人是真能听着他的手碟声睡一整晚。

晚上11点,悦铭的手碟演奏直播间一开播,上万号人就涌了进来。

他自己都说,这些人都是来让他哄睡的。

说实话,这事儿听着挺新鲜,但想想现在失眠的人多,也就能理解了。

悦铭干这行三年了,只要有空就播一整晚,哪怕下播的时候,直播间里还剩好几千人,不少人是真能听着他的手碟声睡一整晚。

手碟这东西,声音特贴近自然频率,很多人第一次听都会觉得“哇,这声儿真舒服”。

现在它在睡眠疗愈圈里越来越吃香,悦铭账号评论区里全是催播的:“今天不播吗?”“没你直播我咋睡啊?”“等你开播呢!”

本来想,可能就是小范围受欢迎,后来发现,这“哄睡”需求早成了刚需。

悦铭也不只在线上播,线下还开了手碟冥想课,专门帮那些睡不好的人。

线上有悦铭的手碟直播撑场,线下的疗愈空间也没闲着。

北京国贸写字楼里藏着家叫“吾观”的店,老板李红颖搞了个“城市午休助眠计划”,火到得提前好几天预约。

每天早上9点前,她就得去店里准备,调香薰、铺睡垫,还得把颂钵用的铜钵预热好,就等上班族来歇会儿。

李红颖说,现在高强度脑力工作的人,睡眠基本都有问题。

她干疗愈这行三年了,专门学过颂钵和冥想,把店开在国贸,就是瞅准了上班族需要“都市里的歇脚地”。

有个事儿她印象特深,一个不到30岁的小伙子,搞金融的,头发快掉光了,每天就睡三四个小时,还老醒,这情况持续了三四年。

吃药、看门诊都没用,跟李红颖说,晚上躺床上就忍不住想工作上的事儿,越想越睡不着。

老实讲,这事儿真不是个例。

国贸附近的上班族,好多都这样,要么兴奋得睡不着,要么焦虑得躺到天亮,时间长了就是恶性循环。

李红颖开这个午休计划,就是想让他们中午能歇口气。

不光她这儿,还有家叫“深滤空间”的店,老板唐挺干了11年,本来是做洞穴盐疗治呼吸问题的。

后来发现三分之一的客人是来解决睡眠的,就靠高浓度负离子营造舒服的睡眠环境,还请了颂钵老师来帮忙。

五感音愈中心的张达,是理工科背景,他说的话挺实在。

现代人睡不好,大多是因为节奏快、压力大,身体老处于“随时要干活”的紧张状态,交感神经一直绷着,根本放松不下来。

颂钵的声儿和振动,能帮身体打破这状态,让副交感神经“上班”,这样才能真歇着。

如此看来,睡眠疗愈火起来,还真不是没原因的,毕竟谁不想好好睡一觉呢?

需求这么大,难免有人想钻空子。

“疗愈时刻”的主理人麦麦说,现在行业里特乱,好多颂钵培训课,三天就能教出个“老师”,收费还不低,一般四千块。

培训机构赚得盆满钵满,可那些学完的人,大多干不长久,也赚不着钱。

本来想,就算学得快,好歹能入门吧?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张达深耕颂钵多年,还出了中文专业书,他说起这事儿就来气:“三天能学会敲钵就不错了,合格的疗愈师得懂声音原理、人体结构,还得会点心理学,这哪儿是几天能搞定的?”

那些速成的“大师”,连基础常识都没有,操作起来没轻没重,搞不好还会帮倒忙。

更离谱的是,有些“大师”还搞出些没科学依据的“对症表”,说什么“感冒敲这个钵,头痛敲那个钵”,把自己吹成能治百病的神医。

说实话,这都快踩线了,纯属误导人。

还有些机构,把尼泊尔、巴厘岛包装成“颂钵发源地”,搞些“朝圣”噱头,其实就是抓着人信神秘学的心理,给自己贴金。

弃碗正念冥想中心的周朝阳就说:“有些从业者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没背景没体系,看着就不靠谱,甚至还有骗子。”

不光培训乱,营销也没谱。

有失眠几十年的人,被机构忽悠着交10万、20万,说能包解决,结果啥用没有。

之前还有个六旬阿姨,花4万4报了80节琴疗课,机构说“不用吃药没副作用,能减压助眠”,最后啥效果都没有,还是消委会调解才退的费。

更让人不放心的是,有些线上哄睡服务,打着陪伴的旗号,说些暧昧的话,甚至还提供“试照”,这哪儿是助眠啊,分明是跑偏了,搞不好还会违法。

乱象多了,政策也该出手了。

2025年7月,人社部正式把“睡眠健康管理师”定为新工种,还是北大人民医院这些权威机构牵头弄的。

北大睡眠研究中心的韩芳说,这标志着睡眠防控从“等人生病了再治”变成“主动预防”,还要建“预防-筛查-干预-康复”的体系,以后不是谁都能随便搞睡眠管理了。

而且这新职业分两支队伍,一支是专业医生,另一支是搞非医疗干预的健康管理师,分工挺明确。

行业里也有人在主动规范,2025年5月,鲁新华组织了“大湾区艺术疗愈高峰论坛”,几百位专业人士参与,就是想推动行业学术化。

上海凡音优眠的沙建军,早就开始做睡眠健康管理师认证,连医生都来学。

音昱疗愈机构还请了中西医背景的马骥当康养负责人,专门解决“疗愈效果没数据支撑”的问题。

鲁新华说得挺对,疗愈这概念太泛了,真要做成职业,就得有国家层面的认证,培训和实践都得有规范。

比如颂钵疗愈,得用医学量表长期跟踪效果,不能光靠嘴说有用。

张博宇在北京开了家漂浮疗法中心,本来是服务运动人群的,结果失眠的人咨询最多,他就明确说:“漂浮床只是辅助工具,治不了抑郁、焦虑引起的失眠,得配合心理治疗才行。”

说到底,现在失眠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就是想睡个好觉。

睡眠疗愈行业有需求、有潜力,但不能任由乱象发展。

有了政策规范,再加上行业自己努力,相信以后“好好睡觉”不会再是奢侈品,普通人也能通过科学的方式,轻松拥有好睡眠。

来源:云娱云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