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8日,恰逢谷雨将临,春雨绵长,“冉冉晨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北京主题作品展”在首都图书馆如约开幕。本次展览以“冉冉晨城”为题,意在呈现北京城市文化的蓬勃朝气,更勾勒出千年古都在时代长河中破晓而出的文化图景。中央美术学院与北京城市发展的共生,是一部艺术
4月18日,恰逢谷雨将临,春雨绵长,“冉冉晨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北京主题作品展”在首都图书馆如约开幕。本次展览以“冉冉晨城”为题,意在呈现北京城市文化的蓬勃朝气,更勾勒出千年古都在时代长河中破晓而出的文化图景。中央美术学院与北京城市发展的共生,是一部艺术介入城市文明的实践简史。展览汇集自上世纪40年代至今、不同代际艺术家所创作的60件佳作,呈现了他们对城市主题的持续探索,也映现了他们的时代精神与文化理想。
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首都图书馆共同承办,得到了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的大力支持,也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
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靳军、直属党支部书记韩文超,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中央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孙韬,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高高担任主持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靳军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靳军表示,此次展览汇聚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中与北京主题相关的部分精品力作,涵盖了城市景观与人文精神等主题,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创作与社会语境的互动关系。展览以“晨起”“蓬勃”“更新”“择中”四个板块为叙事线索,折射出多重维度的城市镜像。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离不开首都图书馆在场地、技术等方面的全力支持,以及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鼎力相助。期待观众能在“冉冉晨城”中感受到北京蓬勃的城市生命力!
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致辞
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指出,具有3000年建城史和87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城市基因里镌刻着层积性生长的密码。正如本次展览主题“冉冉晨城”所展现的,“冉冉”既是晨光初照的都市苏醒,亦是文明积淀的层累生长;“晨城”既指向永定河畔三千载的建城记忆,更隐喻着新时代首都的破晓锋芒。本次展览的举办,将进一步促进首图与中央美术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开辟北京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新模式,提升首都文化软实力,谱写北京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谈到,此次展览虽规模有限,但非常精致耐看。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支持下,“冉冉晨城”集结了中央美术学院80多年来老先生的经典作品,以及近年来美术馆收藏的北京题材留校作品,通过四个单元,构筑一个时空的长廊,展现了首都各个时代的风貌。同时,在有着110年历史的首都图书馆展出,书画交融,又贴合艺术赏鉴逻辑。期望央美与首图未来在科研创作方面深化合作,让高品质展览惠及更多观众。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高高担任主持人
开幕合影
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期待观众们能在首都图书馆的书架长廊间邂逅艺术真迹,在书香和画韵中感受到北京的城市文脉与当代创新。
01
晨起
艺术家们对晨光时刻的多元截取,建构起一幅动态的都市人文图鉴。这些作品以视觉诗学的方式诠释着:晨光不仅是昼夜交替的物理时刻,更是城市生命力的美学表征。
刘金贵,《清洁工》,1984年,83.5cm×288cm,纸本设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谢岩,《清晨紫禁城》,1997年,185cm×205cm,布面油彩,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02
蓬勃
不同代际艺术家对城市生活的关注,呈现了不同年代城市生态的多元剖面。这些作品将“蓬勃”解构为持续生长的有机体,并成为丈量城市文明进程的另一种维度标尺。
史希光,《入少先队》,1964年,78cm×104.5cm,纸本设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谭权书,《天安门工地组画之二》,1958年,27cm×41cm,木版套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广军,《节日的小街》,2018年,90cm×70cm,木版套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瞿广慈,《王府井》,1994年,40cm×35cm×118cm、50cm×65cm×116cm、50cm×43cm×106cm,玻璃钢着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03
更新
艺术家对建筑肌理与文化记忆的视觉解剖,揭示古都更新的深层逻辑: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组,更是集体记忆的移植与精神场域的重构。
邵声朗,《北京风景之八:景山秋雨》,1961年,65cm×34cm,纸本设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戴泽,《颐和园半壁桥》,2002年,41cm×55cm,布面油画,藏家提供
王琦,《大街上的旋律组画之立体交叉》,1987年,40.2cm×28cm,木版单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张桂林,《记忆之五》,2008年,45.5cm×67.5cm,丝网套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缪晓春,《立》,2007年,253cm×444cm,收藏级艺术微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04
择中
艺术家将营城智慧转化为视觉语法。中轴线不仅是物理空间的中枢,更是文明认同的精神锚点。
艾中信,《紫禁城残雪》,1947年,38cm×70cm,木板油彩,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矢崎千代二,《北平北海》,1947年,23.4cm×31cm,纸本色粉,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文金扬,《前门,春节》,1953年,43cm×56.5cm,木板油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谭权书,《天安门》,1958年,35.5cm×25.5cm,木版单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周吉荣,《景观——鼓楼》,2013年,60cm×75cm,丝网套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 关于北京文化艺术基金 |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 展览信息 |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
冉冉晨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北京主题作品展
展览时间:4月18日-5月5日
展览地点:首都图书馆(华威桥馆)B座第二展厅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
协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首都图书馆
支持: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 吴靖
现场图 / 贺伊飞
官方小红书
哔哩哔哩
点赞
分享
推荐
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