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沃野田畴织锦绣,古徵秋来好“丰”景。今年以来,澄城县农业农村局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锚定“稳粮、强果、壮畜、兴药”蓝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沃野田畴织锦绣,古徵秋来好“丰”景。今年以来,澄城县农业农村局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锚定“稳粮、强果、壮畜、兴药”蓝图,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金秋时节,喜迎收获。走进澄城县的乡村田间,看,一张张笑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听,一个个2025年的丰收故事正在诉说……
种粮户杨文仓:“难得的好收成”
9月12日,王庄镇翟卓村群众杨文仓12亩地里的玉米正在收获。“我这一亩能打650公斤,我村(亩产量)还有更高的,在今年,这是难得的好收成!”杨文仓笑着介绍说。
今年春季、夏季,澄城县气温较往年显著偏高,降水异常偏少。面对“春夏连旱”的严重旱情,澄城县农业农村局抓早动快,紧盯粮食生产关键节点,持续细化落实抗旱保粮各项措施。
4月初,在翟卓村,村上积极推进玉米单产提升项目,出台补贴播种费和灌溉用水的措施,动员群众在播种春玉米时铺设滴灌设施。
“不说村上给的补贴,一亩地铺设滴灌带费用是80元,灌溉一次大概需要30方水,1方水费用是8毛钱。大水漫灌的话,一亩地浇一次起码得100方水……”与群众的交流中,村党总支书记党中秋一次次跟大家算着“种粮账”。在党员和种粮大户的积极带头示范下,“既省水、又划算”的滴灌玉米迅速在村上推广开来,全村共种植1800亩。
党中秋介绍,今年是村上首次大面积推广滴灌玉米,播种以来,农技人员的贴心服务让种粮群众心里“更有底”。
今年以来,按照市、县农业农村局“三贴近”系列活动工作方案安排,澄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百名农技人员“三贴近”技术服务大比武活动为抓手,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包户、深入一线,开展全要素技术集成、全环节农技培训、全周期指导服务。以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增密度“5335”技术为核心,扎实开展培训,落实小麦“一喷三防”、秋粮“一喷多促”等关键措施。围绕小麦、玉米生育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肥料使用等重点深化技术指导,累计召开培训会32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600余份。
“今年的1800亩滴灌玉米收成不错,估计能平均亩产达到650公斤,明年我们要继续扩大滴灌面积。”党中秋说。
果农蔡会盈、侯国兴:“好品质才能卖上好价钱”
今年,安里镇樱桃大户蔡会盈种植的樱桃又卖了好价钱。“25亩挂果园,卖了110多万元。”蔡会盈介绍,不光自家的樱桃卖得好,他发起的合作社15位会员收入都很好。
2022年,蔡会盈种植的8亩露地樱桃实现销售收入42万余元,创下了澄城县露地樱桃销售历史新高。当年,他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以“统一购苗、统一管理、统一价格销售”的模式,扩大高品质樱桃种植规模,带动群众增收。
近年来,澄城县坚持把樱桃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持续发力让澄城樱桃种得好、卖得好。目前,该县种植樱桃1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伴随着“澄城樱桃甜蜜蜜”唱响全国,蔡会盈和合作社会员们的“甜蜜事业”不断发展。
“去年,县上出台补贴措施推进樱桃设施化建设,曾经创下销售纪录的8亩露地樱桃变成了设施樱桃,合作社整体设施面积进一步扩大。今年,县上又开展‘优果行动’,助力提升樱桃品质。”总结自己十余年的从业体会,蔡会盈感慨地说,好品质才能卖上好价钱。
为进一步加快特色果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澄城县农业农村局在全县深入开展“优果行动”。年初,县果业发展中心及各镇(街)农技人员组成6个工作队,推广果园高接换优、重茬再植,开展樱桃、苹果“全周期”技术服务,促进高质高效示范园建设。“优果行动”实施以来,全县已完成果园品种换优2500亩,完成低效果园改造4500亩。
安里镇果农侯国兴也是近年来澄城县持续推广果园高接换优、加快高质高效示范园建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2022年,在县果业发展中心的支持指导下,他把自己的50亩苹果园全部换接成“秦脆”“瑞雪”两个新品种,同时下功夫提升果园管理水平。去年12月,他的果园被评为“渭南市果业高质高效示范园”。
眼下,侯国兴的50亩苹果即将开园销售。“这两天有不少客商联系,商品果目前每斤收购价8元,整园利润有望达到50万元!”9月18日,望着果园里的满枝硕果,侯国兴高兴地说,果子品质好,才能卖上好价钱。
民营企业家杨俊武:“今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年”
去年年末从国外引进2.4万羽伊莎褐、伊莎粉蛋种鸡苗;今年5月18日,在青岛举办“伊莎褐、伊莎粉蛋种鸡新品发布会”,与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各项经营指标较去年同期明显增长,预计年产值可达1.5亿元——总结企业今年的生产经营情况,赵庄镇民营企业家、陕西澄城尚阳生态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俊武说:“今年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年。”
“企业发展离不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把企业做得更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杨俊武说。
今年以来,为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澄城县畜牧发展中心紧紧围绕生猪、肉羊、蛋种鸡三大核心产业链,扎实开展技术服务。
针对尚阳生态禽业的实际需求,组织技术人员从完善引种资料、协助消毒监测、完善进境动物隔离场防疫条件等入手,帮助企业顺利引进伊莎褐、伊莎粉蛋种鸡苗。指导净化养殖周边环境、开展种鸡抗体监测,保障蛋种鸡养殖安全。指导建设粪污有机肥加工厂,解决蛋种鸡生产环保难题。同时在全县大力推广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有效提高了蛋鸡生产水平和效益。
聚焦生猪产业,以正大、石羊等行业龙头企业为标杆,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深入开展精准服务,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积极引入智能化饲喂和环境控制技术,有效降低养殖成本,促进产能显著提升。深耕肉羊产业,以澄阳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安排技术人员“驻场”推广肉羊科学饲养技术,促进肉羊产能和羊肉品质稳步提升,为“澄城水盆羊肉”标准化推广提供坚实基础。
近年来,澄城县畜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县畜牧业产值有望突破23亿元。
中药材种植户杨利军:“新栽的沙苑子丰收在望”
“‘霜降’后开始收,估计亩产100公斤以上,产量很满意!”9月19日下午,望着雨后生机勃勃的药田,庄头镇中药材大户杨利军高兴地说。杨利军今年新栽了200亩中药材,包括40亩黄芩和160亩沙苑子。其中当年栽植当年就能收获的沙苑子丰收在望,让他对以后的发展信心满满。
值得一提的是,杨利军还经营着一家养殖场。近年来,澄城县畜牧发展中心持续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广高效菌种发酵技术,将畜禽粪污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杨利军的养殖场所产生的有机肥除用于自己中药材外,还把一部分免费提供给村里种樱桃、苹果等的农户。“果畜结合”“药畜结合”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澄城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是知名的道地药材出产区。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优势品种规模化种植,推进道地药材高质高效种植基地建设,截至去年年底,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8.03万亩,产量1.7万吨,产值达2.5亿元。
今年以来,为有效应对旱情,澄城县设施农业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抗旱保苗”工作。依托相关企业在赵庄镇示范推广药粮套种保苗、搭盖遮阳网遮阴保苗技术,在庄头镇开展铺设滴灌带保苗、地膜覆盖保苗等技术示范,确保中药材苗齐、苗匀、苗全。为进一步做好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该中心采取“技术培训指导+技术微课堂”结合的形式扩大服务受益面。定期组织技术骨干深入田间为群众讲解作务要点,在生产关键时期聘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指导30余场次,培训人员1200人次。此外,该中心还依托相关企业在庄头、尧头等镇推广“光伏发电+中草药种植”立体模式,通过光伏板下种药材,实现“一地两收”。(韩乐 马周宁 刘尚谦)
来源:视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