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乌商贸城的三楼和四楼,是潮玩和“娃衣”的主战场。每天早上十一点,29岁的煎蛋(化名)准时出现在娃衣墙前,支架、手机、充电宝一应俱全,一开播就是五六个小时,脚底不停,嘴也不停,一天能走上几万步,口播上千句。
义乌商贸城的三楼和四楼,是潮玩和“娃衣”的主战场。每天早上十一点,29岁的煎蛋(化名)准时出现在娃衣墙前,支架、手机、充电宝一应俱全,一开播就是五六个小时,脚底不停,嘴也不停,一天能走上几万步,口播上千句。
她不是土生土长的义乌人。今年春天,她从西安辞掉做了三年的设计工作,带着不到两万元,租住在义乌郊区。来之前,她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这个城市站稳脚跟,只给自己定了一个期限:三个月混不出来,就回去找工作。
她的起点,是水晶手串。听说水晶火,就进了货、搭了布景、拍了视频。但直播几天,一单没出,速败。后来转战潮玩区,接触到“拉布布”娃衣,从此打开了新世界。
5月28日,一个海外客户在直播间下单了一千多块钱的娃衣套装,成了她的转折点。她立刻锁定这个赛道,成了第一批做“娃衣走播”的主播。那段时间市场疯狂,新款一上架,主播、顾客、批发商一窝蜂冲进店里抢货。她甚至遇到过放下货去拿充电宝,转身回来,货已经被人拿走的情况。
她的工作方式叫“走播”——拿着手机在商贸城一家家店穿梭,边走边播。娃衣挂满整面墙,一排十几套,一面墙得来回过三遍。一边播一边盯评论区,有人下单就现场登记、贴标签、打包,晚上带回出租屋统一处理。
这行特别拼体力,也拼信息差。谁先知道哪家店有新款,谁就能先抢到热门货。煎蛋每天都得加店主微信,眼巴巴盯着老板进店提着黑袋子,一出现就冲上去问:“这个多少钱?”抢完货,找好角落,一边播一边卖。
最火的时候,她一天能卖上百单。顾客来自北上广深,也有海外用户,消费欲望强,款式合眼缘,几百块一套的娃衣说买就买。有一位客户为了抽到隐藏款娃娃,买了几十个盲盒,娃衣也一套不落地配齐。
但风口转瞬即逝。进入8月,“拉布布”销量开始下滑,走播圈内卷升级。有人赔本卖货抢客户,价格越压越低,利润越薄。煎蛋开始调整策略:白天播现货,晚上回家播自己开发的款式,找工厂做定制,把基础款改造得更有设计感,强化差异化。
这对她来说,并不陌生。她本科学的是视觉传达,毕业后在深圳一家小型设计公司干了三年,logo、包装、海报、小程序都做过。工资从五千涨到七千,但常年加班、项目压人,最后公司业务下滑,她被裁员。
她回到西安,又换了几家设计公司,收入低、压力大。扣掉房租,每月剩不了几千块。原生家庭也给不了太多支持。她有个哥哥,小时候身体不好,父母的关注几乎都在他身上。从大学起,她靠兼职解决生活费,发过传单、当过美术老师、在商场打过工。
来义乌,是她为数不多的“主动选择”。她攒了四万块,留两万自己带着,其余贴补家里。刚到义乌,她在商贸城八公里外的村里租了房,一次性付了一年房租,花掉一万。没有人指导她怎么选品、播货、找客户,全靠自己摸索。
她一开始在潮玩区播首饰,没人看也没人搭理。后来有客户问起“拉布布”,她连是什么都不知道,全靠问店员、偷听同行主播才搞明白。每天晚上下播,还要查资料、记名字、研究款式。客户问她:“这个是几代的?”她必须秒答:“三代的,叫‘前方高能’。”
走播这行,拼的不只体力,还有学习力和服务力。她用仿版娃娃展示衣服效果,被客户发现后,一个人直接寄了正品给她。还有客户不断提醒她:“你得想好,‘拉布布’火完后,你要播什么?”
她当然知道。这行靠风口也靠命。最热的那几天,她一天能卖几千块;冷下来后,有时一天只有几百。市场在变,客户在变,商品也得变。她开始提前和工厂对接,做定制款,拉高客单价。便宜货已经不香了,客户更愿意为“特别”买单。
走播让她重新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虽然每天忙到凌晨,嗓子哑、腿发软,但她说:“和以前上班不一样,累是累,但很有劲。”她不再是那个被老板否定、被项目拖垮的设计师,而是掌握自己节奏的创业者。
拉布布的热度终会过去,但她不会停。她已经在筹划下一步,可能是玩偶周边,也可能是全新品类。她知道,只要市场还在变,就还有机会。而她要做的,是继续走下去。
风来了,谁奔得快,谁就有命飞。她走得够快,也够狠。
来源:老闫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