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芯片ETF涨了3.58%,里面的成分股一个比一个猛,海光信息(688041.SH)直接涨了11.12%,瑞芯微(603893.SH)、兆易创新(603986.SH)这些也没落下,分别涨了7.23%和5.48%。
9月22号那天,芯片圈挺热闹的。
芯片ETF涨了3.58%,里面的成分股一个比一个猛,海光信息(688041.SH)直接涨了11.12%,瑞芯微(603893.SH)、兆易创新(603986.SH)这些也没落下,分别涨了7.23%和5.48%。
其实不光这一天,最近DDR4、LPDDR4X这类存储芯片价格也一直在涨,说到底,都是AI算力闹的,一边是AI大模型需求越来越大,一边是芯片原厂还减产了,供需一紧张,价格和股市行情自然就上去了。
以前总觉得AI算力不够,就是GPU不够强,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AI大模型对存储的要求特别高,传输速度得快、能存的数据得够多,技术规格也得跟上,要是存储拖了后腿,再好的GPU也发挥不出实力。
中科曙光存储的副总裁张新凤就说过,算力再好,存储性能跟不上的话,GPU效率会特别低,成本还得往上走,产品迭代也慢。
现在行业里有个共识,叫“以存提算”,说是能破解AI算力的瓶颈。
简单说就是把计算功能挪到存储那边,减少数据来回搬运的时间,这对AI大模型训练太重要了,毕竟训练的时候要反复调用海量数据,来回传数据太费时间了。
像海力士就提到,HBM这种近存计算技术,就是AI芯片的关键之一,现在用的12层HBM3E,以后还得升级到16层的HBM4、HBM4E,性能才能再提一步。
本来想觉得存储芯片涨价只是短期现象,但看现在的情况,AI需求一时半会儿降不下来,原厂减产的影响也还在,供需缺口短时间补不上。
而且存储介质这边,以前卡脖子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NAND和HDD的成本差距还挺大,想完全用NAND代替HDD也不现实,所以存储这块的竞争,以后还得更激烈。
存储的问题刚有眉目,算力扩展又有了新方向,多芯片互联。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说,靠超节点和集群,能避开中国芯片制造工艺的限制,给AI算力续上供给。
咱们的芯片工艺确实没到最顶尖的水平,但多芯片互联相当于把多个芯片“拼”起来用,反而绕开了工艺的短板,这思路还挺巧妙的。
华泰证券也说,多芯片互联是AI算力扩展的关键。
现在AI系统都从单个机柜往多个数据中心发展了,传统的铜互连在高频高速传输时,信号容易衰减还费电,而CPO这种技术不一样,它把硅光和先进封装结合起来,能保持高带宽还能降低损耗,预计2027年就能大规模用了。
英伟达在9月的SEMICONTaiwan大会上也提到,CPO能减少30%的能量损耗,去年3月还发布了支持CPO的交换机,看来头部厂商都盯上这条路了。
不过多芯片互联也不是光靠CPO就行,先进工艺代工、近存计算也得跟上。
台积电现在在搞2nm工艺,还用上了背面供电这些核心技术,近存计算也在从2.5D往3D发展,华邦电、兆易创新提的CUBE方案也有人关注。
这么看来,想把多芯片互联做好,得把好几项技术捏到一起,不是单靠某一家企业就能成的。
技术路线定了,国产厂商也没闲着。
上周神州数码刚推出两款服务器,一款是基于鲲鹏920的大模型训推一体服务器,另一款是推理服务器,本来以为他们只做信创领域的生意,没想到现在也开始盯着互联网客户了,毕竟互联网行业对AI算力的需求太大了,这块市场谁都不想丢。
中科曙光在存储方面也有动作,他们推出的全闪存存储阵列,读写延迟降了不少,性能比传统存储提了很多。
张新凤还说,高端网络以前都是国外说了算,现在咱们也有了国产替代方案,就是还需要点时间打磨。
英韧科技更直接,他们总经理刘刚说,以后会把更先进的技术用到存储系统里,包括新的存储连接方式,现在这家公司还在IPO辅导,看来是想在AI存储这块好好发力。
这些国产厂商的动作,也带动了二级市场。
今年9月国内半导体板块指数比去年同期涨了不少,其中存储芯片子板块涨得更猛。
以前看国产半导体总觉得进度慢,但现在看神州数码、中科曙光这些企业的布局,还有英韧科技这种准备上市的公司,感觉国产替代的节奏比预想中快。
而且随着存算效率提升、国产化率提高,AI算力以后可能不会再是“稀缺资源”,说不定能帮更多行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现在整个行业的逻辑很清晰,AI算力是核心发动机,一边推着存储芯片价格和科技股行情往上走,一边逼着多芯片互联、以存提算这些技术突破,国产厂商再跟着补位。
后续就看CPO能不能按时商用,HBM升级能不能顺利,还有国产服务器、存储技术能不能再提一步,这些要是都顺了,AI算力带动科技股的行情,说不定还能持续更久。
来源:法之生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