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大后,她去了新西兰求学,进了奥克兰大学,那可是新西兰顶尖的学校,传媒专业在国际上也排得上号。她在那学了几年,毕业后直接扎根当地华人媒体圈子,当起了主持人。
三妹本名张小英,出生在四川成都,从小耳濡目染的“辣味文化”让她说话办事都利落得很。
成都的街头小巷里,茶馆里总有说书人讲故事,她小时候没准就听着那些调调长大,练就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长大后,她去了新西兰求学,进了奥克兰大学,那可是新西兰顶尖的学校,传媒专业在国际上也排得上号。她在那学了几年,毕业后直接扎根当地华人媒体圈子,当起了主持人。
很多人以为她是新西兰本地人了,其实她还是中国国籍。这事后来她在直播里亮出来,网友们直呼没想到,但也觉得这妹子靠谱,没忘根。
三妹的职业生涯起步不算太早,但一步一个脚印。奥克兰大学毕业后,她加入了新西兰华人电视台BNE TV,从助理做起,慢慢接手时事节目。
BNE TV是当地华人社区的窗口,覆盖新闻、访谈啥的,她一上手就负责《新闻今日谈》之类的栏目。
2020年疫情那会,她开始录Vlog,分享新西兰的超市囤货日常。
三妹的声音清亮,表达不绕弯子,分析事时总能抓到点子上,不像有些主持人爱卖关子。主持风格落落大方,幽默中带点自嘲,笑起来眼睛弯弯的,让人觉得像邻家姐姐一样。
她的节目渐渐火起来,最出圈的得数《三妹说亮话》。这个节目每周二播出,她和台湾“前立委”郭正亮搭档,聊地缘政治、两岸关系。
郭正亮是政论圈老面孔,分析犀利,三妹在一旁补数据、抛问题,两人配合默契。
节目从2024年6月11日首播,就吸引了大批大陆观众。为什么受欢迎?因为三妹不光是主持人,她还懂事的本质,总能从大陆视角切入,帮观众理清国际形势的脉络。
比如聊东风导弹啥的,她会结合公开报告说射程覆盖范围,郭正亮再加地缘分析,观众看完觉得学到东西,还不累。
节目播放量稳稳上百万,网友留言说,三妹的解说让抽象话题变得具体,像是请了个靠谱老师在给自己上课一样。
除了郭正亮,她还拉来其他政论嘉宾,节目阵容越来越壮。像蔡正元、苑举正、雷倩、赖岳谦这些台湾评论员,都上过她的访谈。
2025年7月,她办了《三妹会谦哥》,专和赖岳谦聊热点。赖岳谦是“国防专家”,谈军事情报时头头是道,三妹负责串联话题,确保讨论不偏。
一次节目里,他们聊黄岩岛动态,她从贸易壁垒切入,赖岳谦接上战略调整,观众反馈说这种跨海对话接地气,不像纯理论堆砌。
还有《三元小课堂》,她和蔡正元、苑举正三人轮流上,浅显讲国际大事,大陆上班族午休时刷一刷,解渴得很。
这些合作不是随便拉人,三妹提前准备资料,访谈时总能问到点子上,让嘉宾发挥空间大,节目深度和广度都上去了。
三妹和复旦大学教授沈逸的搭档也特别出彩。《沈逸观察》是她的另一档王牌,2024年9月开播,两人每周聊国际形势。
沈逸是网络红人,分析一针见血,节目里,他们谈核力量发展,东风61部署对战略平衡的影响啥的,三妹用数据佐证,沈逸再点本质。
她的聪明才智在这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光主持,还主动找资源,提升节目质量。
三妹把这些剪成短视频,粉丝从2024年6月28日入驻抖音时的几万,涨到2025年9月的45万。视频播放量动辄百万,内容从热点解读到经济数据,什么都沾边。
为什么三妹这么吸引大陆大众?说白了,她的魅力在于真实和亲和。
海外华人主持人不少,但三妹不一样,没架子,节目里偶尔自嘲一句,缓解紧张气氛,让人觉得不远不近,正合适。
她的笑容自然,嗓音优美,口齿清晰,这些硬件条件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她总从观众角度出发。像93阅兵时,她直播解说,标注导弹型号,解释技术参数,郭正亮连线分析地缘。
观众说,三妹的解说带温度,让人感受到家的力量。她的节目不光是看热闹,还能学知识,帮人看清大局。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难能可贵。
2025年6月11日的直播首秀里,三妹直接亮出中国身份证,回应国籍质疑,网友直呼解气。她的立场稳,节目里为祖国发声,但方式温和,不硬怼。
2025年4月22日,三妹和郭正亮去深圳拍Vlog,记录街头烟火气。视频里,她分享麻辣火锅的辣度,聊两岸经济,接地气到家。这样的内容,拉近了海外和大陆的距离。
三妹的路子走得聪明,她不光靠电视台,还多平台发力,覆盖两岸三地。相比有些主持人爱炒作,三妹低调务实,这点在华人圈子特别吃香。
2025年9月17日,《三妹说亮话》聊芯片突破,她展示光刻机模型,解释7纳米参数,郭正亮补产业链影响。三妹的影响力,在两岸媒体圈扩散,连接海外华人声音。
来源:历史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