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伙计们注意!20多年前的“买断工龄”钱,现在真有可能退回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4:08 3

摘要:提起20多年前的“买断工龄”,不少老职工心里都不是滋味——有的干了十几年,就拿两三万打发了;有的刚过四十,攥着那笔钱站在厂门口,心里又慌又懵:“以后社保咋办?日子咋过?”最近各地传来不少动静:当年有些不合法的“买断”操作,现在不仅能补差额,有的连之前的钱都能重

提起20多年前的“买断工龄”,不少老职工心里都不是滋味——有的干了十几年,就拿两三万打发了;有的刚过四十,攥着那笔钱站在厂门口,心里又慌又懵:“以后社保咋办?日子咋过?”最近各地传来不少动静:当年有些不合法的“买断”操作,现在不仅能补差额,有的连之前的钱都能重新算清楚!这可不是瞎传,有国家规定撑着,还有2025年刚出的真事儿,今天就跟大伙掏心窝子唠唠。

先唠明白:当年“买断工龄”,本就不合法!

首先得说个关键:从国家规矩来讲,“买断工龄”从来就不是正经说法,甚至早被明令禁止过!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有些企业为了“甩包袱”,跟职工说“拿笔钱,以后就跟单位没关系了”,连社保都给停了,这其实是违法的。

1999年劳动部就发过文,明明白白说“任何单位不能以‘买断工龄’的名义,断了职工的社保关系”;2008年《劳动合同法》更细了:要是协商解除合同,补偿得按“干满一年补一个月工资”算,半年以上按一年算,不满半年补半个月。可当年不少企业根本没按这来——干16年给2.8万的大有人在,要是按当年的工资标准算,光补偿金就差了好几万,更别说社保断缴的坑了。

说白了,当年的“买断”有俩大问题:要么钱给少了,远低于法定标准;要么借“买断”甩责任,停缴社保,让职工老了没保障。这些当年的“旧账”,现在正慢慢被翻出来算清楚。

这几种情况,钱真能追回来!2025年有实打实的例子

不是所有“买断”都能追钱,但这几种情况,最近两年已有不少老职工成功了,2025年的新例子更是给大伙吃了定心丸:

第一种是补偿给得太少,明显不公平的。2024年江苏徐州有家纺织厂,32个老职工一起找企业算账:他们1998年被“买断”,平均干了12年,每人就拿1.5万到2万。后来有人翻出当年的工资条——当时月工资都快3000了,按规矩“干一年补一个月工资”,每人该补3万到8万,差得也太多了!最后法院判企业补了差额,最多的一位老师傅补了6万多。

第二种是借“买断”停社保,导致退休待遇差太多的。成都有家国企2000年搞“买断”,不仅给的钱少,还偷偷停了职工的养老保险。2025年初,20多个老伙计一起找企业协商,最后企业不仅补了补偿金差额,还把断缴的社保给补上了——现在这些老师傅每月养老金多了近千块,够给家里添不少东西了。吉林还有342名职工,2025年4月刚提交了维权申请,核心就是当年企业“买断”后没缴社保,坑了大家的晚年保障。

第三种是当年被强迫、被骗着签字的。有些企业当年耍手段:“不签就没饭吃”,或者骗职工“拿了钱自己交社保更划算”。可《劳动法》早说了,“欺诈、强迫签的合同不算数”。2024年淮安就有个例子:企业当年隐瞒了社保补缴政策,导致职工退休后领的钱少了,最后人社部门让企业给了补偿,也算帮老职工讨回了公道。

想维权别慌!3步走,证据找对就有戏

不少老伙计觉得“都过去二十年了,肯定没戏了”,其实不是这样——只要找对方法、备齐证据,真能把“旧账”算明白。这3步照着做,少走冤枉路:

第一步:先翻老物件,找证据

不管当年的“买断协议”是手写的还是打印的,先翻家里的老箱子、旧抽屉找找——重点看上面有没有写“社保缴到哪个月”“补偿是按啥标准算的”。要是协议丢了也别慌:带身份证去社保局,让工作人员打份“社保缴费记录”,能看出当年社保断没断;再去银行查当年的“工资流水”,证明你在厂里干了多久、每月拿多少工资。老同事的证人证言也管用,几个人一起说,比一个人说更有说服力。

第二步:先算笔明白账,知道自己该得多少

不用记复杂公式,按“当年月工资×工龄”大概估就行。比如你1998年被“买断”,干了15年,当年月工资1200元,按规矩该补15×1200=18000元。要是当年只拿了8000元,那差额10000元就有理由去要。要是记不清当年工资了,去人社部门官网查“当年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参考这个数算也成。

第三步:先调解再维权,多地有“绿色通道”

现在不少地方的人社局,专门给老职工开了“历史劳动纠纷调解窗口”,不用直接打官司——先去社区或区里的调解窗口递材料,工作人员会帮着联系原企业协商。要是协商不成,再申请劳动仲裁。别担心“时效”问题,只要能证明“当年企业没说清楚政策,自己最近才知道权益被侵害”,仲裁时效会重新算。吉林那批职工就是先找调解,没谈拢再走行政复议,现在已经受理了。

别白跑腿!这两种情况,大概率追不回

虽说维权有希望,但也不是所有当年“买断”的都能要回钱,这两种情况就别折腾了,省得浪费时间:

一种是当年协议合法,钱给够了的。要是企业当年按“干一年补一个月工资”给了钱,社保也缴到了解除合同的当月,你签字时也心甘情愿,这就是合法的“协商解除合同”,现在没法反悔。比如你当年干10年,月工资1000元,拿了10000元补偿,社保也没断,那现在就别再找了。

另一种是已退休,没直接损失的。淮安有位老师傅,退休后想补当年的社保,可超过了政策允许的补缴期限,最后没办成,只能协商点经济补偿。要是你已经领了好几年养老金,社保年限也够了,再追讨“买断款”差额就很难——除非能拿出证据,证明当年的“买断”直接让你养老金少了一大截,不然大概率没用。

最后说句实在话:追的不是钱,是晚年的踏实

20多年前,不少老职工拿着那笔微薄的“买断款”,有的摆地摊,有的打零工续社保,日子过得不容易。现在能追补差额、补缴社保,不是为了“占便宜”,而是要回当年该得的公平——咱们干了十几年、几十年,凭啥被“甩包袱”?凭啥老了要少拿养老金?

要是你当年也经历过“买断工龄”,不妨先找找老协议、查查社保记录,就算暂时追不到钱,弄明白自己的权益也不亏。身边有老同事、老邻居有类似经历的,也互相提个醒,人多力量大,维权更有底气。

毕竟,咱们辛苦一辈子,就盼着晚年能踏实点。该要的权益争取到了,心里敞亮,日子才能过得更舒心。

来源:生活观察家小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