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提起张晚意,大家脑海里大概率会冒出“演技扎实”“宝藏演员”这些标签,尤其是他在年代剧里的角色,更是圈粉无数。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看似突然走红的演员,已经在演艺圈熬了整整9年,前8年基本都在“查无此人”的状态里打转。而他最特别的地方在于,红了之后也没签大公司
张晚意:出道9年不签公司,个体户演员的逆袭里藏着演艺圈的清醒
现在提起张晚意,大家脑海里大概率会冒出“演技扎实”“宝藏演员”这些标签,尤其是他在年代剧里的角色,更是圈粉无数。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看似突然走红的演员,已经在演艺圈熬了整整9年,前8年基本都在“查无此人”的状态里打转。而他最特别的地方在于,红了之后也没签大公司,一直以“个体户”身份单打独斗——这背后藏着的,不仅是他自己的血泪教训,更是演艺圈里最真实的生存逻辑。
刚出道那会,张晚意和所有新人一样,一门心思想找个“靠山”。毕竟对没资源、没人脉的新人来说,签约经纪公司就像拿到一张“入场券”,公司承诺给资源、教经验,自己只要好好演戏就行。可他千算万算没算到,签的公司压根没按常理出牌。具体咋“坑”的没明说,但从后来的纠纷能猜个大概:要么是合约里藏了“霸王条款”,比如超长年限、低分成;要么是公司收了钱不办事,承诺的角色没兑现,资源全给了关系户。
更狠的是,等张晚意想解约时,原公司直接甩出一张“天价账单”——索赔1000万!这对当时没名气、没收入的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换作一般人,可能就认怂妥协了,但张晚意硬是咬着牙扛了下来。没有团队帮忙,他就自己跑法院、找律师;没有钱请大牌律所,就和律师一点点磨细节。要知道,新人跟经纪公司打官司,赢的概率本来就低,就像鸡蛋碰石头,全靠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死磕。好在最后有惊无险,要么是法院调解,要么是双方协商,他只赔了60万就解脱了。
经此一役,张晚意对经纪公司彻底没了信任。之后好几年,哪怕有公司递橄榄枝,他都摇头拒绝,干脆当起了“个体户演员”。可能有人觉得,自己当老板多自由?但内行人都清楚,演艺圈的个体户有多难。没有公司的资源库,拿剧本得自己托朋友打听,甚至要主动去试镜几十次才能拿到一个小角色;没有宣传团队,剧播了只能靠自己发微博吆喝,连个热搜都买不起;就连谈片酬、签合同,都得自己上阵,生怕再掉坑里。
中国传媒大学2023年发布的《中国演艺人生存现状报告》里就提到,近60%的个体户演员每年接不到3部戏,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占比超40%,能拿到的角色大多是配角、客串,主角基本轮不到他们。张晚意也经历过这些:有段时间,他整整半年没接到戏,只能靠之前的积蓄过日子;好不容易拿到一个角色,戏份却被删得只剩几句台词。但他没放弃,没戏拍的时候就待在出租屋里看剧本、练台词,把每一个小角色都当主角演。他曾在采访里说:“自己给自己打工是累,但至少路是自己选的,不用看别人脸色,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不过话说回来,个体户的难是真的,但灵活也是真的。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短视频、网剧兴起,演员曝光的渠道多了,不一定非要靠公司推。北京电影学院的李教授就分析过:“现在观众更认演技,只要你有实力,哪怕没公司包装,一个好角色就能让你出圈。个体户演员不用被公司逼着接烂戏、凹人设,反而能更专注于打磨作品。”
张晚意就是最好的例子。前几年,他接了一部年代剧,虽然是男二号,但他把角色的隐忍和坚韧演活了。没有大公司的宣传,就靠观众口口相传,硬是凭着演技上了热搜。之后他又接了几个类似的实力派角色,每一个都让人印象深刻,慢慢就积累了口碑。有人说他是“大器晚成”,但他自己知道,这“晚成”不是运气,是9年里没放弃的坚持,是打官司时的孤注一掷,更是当个体户时的咬牙硬扛。
现在的张晚意,虽然没有大公司当靠山,但活得比很多签约演员都通透。不用为了流量接自己不喜欢的戏,不用应付公司的各种应酬,只用专注于演戏。他的经历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演艺圈的复杂:有经纪公司的坑,有个体户的难,但也有靠实力逆袭的可能。其实对演员来说,真正的底气从来不是公司给的,而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熬出来的——你演得好,观众就认你;你足够坚持,就总有发光的一天。这或许就是张晚意给所有追梦人的启示:路难走没关系,只要方向对,慢慢走总能到终点。
来源:自在原野nx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