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是那种平时感冒都挺得过去的人,这回竟然自己跑医院挂了急诊。果不其然,确诊甲流。她家孙子是小学三年级,前几天在学校流感高发,孩子先发的烧,传给了她。
前几天,老邻居李婶在小区群里发了一条语音,声音哑得厉害,说话气也不够用。我一听那状态,心里就咯噔一下。
她是那种平时感冒都挺得过去的人,这回竟然自己跑医院挂了急诊。果不其然,确诊甲流。她家孙子是小学三年级,前几天在学校流感高发,孩子先发的烧,传给了她。
我这二十年在老年人健康领域里,见过太多“一个感冒没当回事,拖成一场大病”的例子。尤其像甲流这种病毒,来得快,转得猛,抵抗力稍微差点的人,真扛不住。李婶算是有经验的,还能及时去医院。可我清楚,不是所有人都能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很多人一开始都以为是普通感冒。
我去她家看她那天,顺便翻了翻她家药箱,连一瓶对乙酰氨基酚都没有。我问她,“你平常都不备点药?”她说,“不想总吃药,等生病了再说。”听完我心里那个急啊。等生病了再准备,往往就已经晚了。
其实不光是李婶,很多家庭都一样,平常一点预防意识没有,等到“甲流”真来了,才发现家里啥也没有。等药店排长龙、医院挂号要抢号,耽误的就是黄金救治时间。
我自己这几年总结下来,家里备药不需要多,但必须有这三样东西,关键时刻真能救命。第一个是退烧药,不用多说,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这种,安全性高,大多数人能用。一旦体温冲上去,先降温是第一要务,哪怕是临时控制,也比干等着强。
第二是医用口罩。你别小瞧这个东西,很多人家里常年不备口罩,觉得那是疫情时候才用的。可甲流一旦传播开,空气里飞沫满天飞,口罩就是你和病毒之间最后的屏障。
尤其是家里有老人,一人感冒,全家中招的情况我见太多了。有一次我去给一位阿姨做健康随访,她家孙子感染甲流,家里没有人戴口罩,结果三代人全中招,最小的才三岁,最大的七十八岁,住了整整一周医院。
第三样,是一个家用的额温枪或电子体温计。别等到发烧了才手背摸额头,那种“经验判断”靠不住。有些老年人发烧不明显,但身体已经在发炎,等到你觉得不对劲,可能已经烧到三十九度了。
我家每年冬季之前,都会把这三样东西检查一遍,药品看保质期,口罩看数量,体温计看电池。不为别的,就图一个心里踏实。
去年冬天我外孙女也感染了甲流,半夜突然高烧,我们第一时间测温、喂药、冷敷,全程不到十分钟,第二天一早送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处理得早,孩子恢复得快。
很多时候不是病情吓人,而是我们准备得太少。你说甲流有多可怕?其实它就是一种传染性强的流感病毒,本身是可以控制的,但关键看你能不能赶在它“爆发”前处理掉。
前几天我在菜市场碰到一个老朋友,她问我,“你觉得打疫苗有用吗?”我说当然有用,打疫苗是预防甲流最基础的措施之一。但有时候你排不上号,或者身体有别的基础病不能打,就得靠其他手段来保护自己。
我小时候家里穷,冬天感冒了连退烧药都买不起,都是靠熬姜汤、擦身子那种土法子。现在条件好了,该用的药、该有的仪器都不贵,关键是你有没有这个意识。我有个表妹在镇上的卫生室,她说每年一到甲流高峰,门口排队的都是小孩和老人,很多人来得太晚,病情已经复杂了。
我有一次在社区讲课,一个老人问我,“我们年纪大了,是不是感染甲流就没救了?”我说不是,关键看你怎么应对。只要前期处理得当,甲流是可以很快恢复的。但这三个东西,家里必须有,尤其是体温计,有时候一量,才发现自己已经烧得不轻了。
有个真实的例子,一位阿姨觉得自己只是“有点冷”,结果靠着被子捂了半天,后来晕了过去,送医一查,已经高烧到四十度。她家里没有体温计,没人知道她烧了多久。医生说再晚来两个小时,可能就脱水休克了。
我每年冬天都提醒微信群里的叔叔阿姨,“甲流不像普通感冒,不能拖着不管。”尤其家里有老有小,一人发病,全家警戒。最怕的是那种“扛一扛就过去了”的心态,很多并发症就是这么扛出来的。
我母亲那年七十岁的时候,也中了一次甲流,起初以为是胃不舒服,不想吃饭,后来才发现是病毒攻击了消化系统。如果不是我经验多,早一步送她去医院,真不知道会拖出什么严重后果。
有些人觉得,反正得了再治,药店多得是。可你真遇上高峰期,那些常用药一抢而空。去年我帮邻居买退烧药,跑了四家药房才买到。所以家里提前准备,是智慧,不是浪费。
我常说一句话,防病不如防错。你不一定能百分百避免感染,但你可以尽量减少风险。三样东西,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也不复杂。关键是你有没有那个“提前半步”的意识。
就像我外孙感冒那次,我们有退烧药、有口罩、有体温计,处理得快,控制得住。反观有些家庭,什么都临时才买,等你跑完一圈药房,孩子已经烧了一整夜。
我不是什么医生,也不靠卖药赚钱,但我二十年接触老年人健康问题,见过太多“早一步”和“晚一步”的区别。有准备的人,往往能把大问题化小,小问题扼杀在萌芽里。没准备的人,一场感冒能拖出肺炎、心肌炎,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一个人身体再结实,也敌不过病毒来的时候的速度。甲流不像你想象得那么温和,它可能让你在一夜之间从“没事”变成“重症”。你以为自己年轻、抵抗力强,可病毒不挑人,只挑时机。
我建议大家,趁现在还没有大规模爆发,把那三样东西都准备好,哪怕你现在身体倍儿棒,也不能掉以轻心。这不是焦虑,这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
我常常在小区里跟人说,“平时多一分准备,病时就少一分慌乱。”你家里有没有退烧药,有没有口罩,有没有体温计,就决定了你面对甲流时的底气。
病毒不会提前通知你它要来了,它只会在你最松懈的时候突然袭击。别等到身边人都感冒了,才想起去药房排队。那时候,你多半已经晚了一步。甲流来势汹汹,你准备好了吗?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流感防控知识手册》
2. 中国疾控中心《甲型流感公众防护指南》
3. 北京协和医院《家庭常备药品指导手册》
4.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老年人呼吸道疾病预防建议》
5. 湖南省卫健委《甲流应对实用指南》
来源:金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