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多变,俄罗斯鹰派伊兹博尔斯基俱乐部发力,影响外交走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13:39 1

摘要:先来说说俄罗斯的 “鹰派”。这个词最早源于冷战时期的美国,指那些在国际政治中倡导竞争,把军事力量当作威慑和战略优势手段的群体。在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鹰派” 被用来描述政治和军事精英中的 “战争派”,以及主张恢复俄罗斯帝国的意识形态者。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俄乌冲突持续吸引着全球目光。这场冲突不仅改变了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更引发了人们对俄罗斯外交与安全政策走向的深入思考。

在俄罗斯的政治舞台上,有一群特殊的群体,鹰派,他们的意识形态宛如一个 “指南针”,悄然影响着国家的外交与安全走向。

先来说说俄罗斯的 “鹰派”。这个词最早源于冷战时期的美国,指那些在国际政治中倡导竞争,把军事力量当作威慑和战略优势手段的群体。在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鹰派” 被用来描述政治和军事精英中的 “战争派”,以及主张恢复俄罗斯帝国的意识形态者。

在俄罗斯语境下,“鹰派” 可定义为将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看作长期地缘政治对抗,并且倡导用武力巩固俄罗斯全球大国地位的知识分子和政策制定者 ,用俄罗斯本土的 “民族爱国者” 或 “国家主义者” 来描述他们或许更贴切。

在俄罗斯鹰派群体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组织,伊兹博尔斯基俱乐部。它成立于 2012 年,名字来源于爱沙尼亚边境附近的一座古老堡垒城市,该俱乐部自称是 “反对自由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爱国与帝国阵线”,是俄罗斯最大的鹰派意识形态者联盟。

成员多达 60 多位,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其中像经济学家谢尔盖・格拉济耶夫,他在 2012 - 2019 年担任普京欧亚经济一体化发展顾问;还有与普京有特殊宗教关联的东正教大牧首吉洪・舍夫库诺夫等,都是俱乐部的知名人物。

伊兹博尔斯基俱乐部有两个显著特点,使其在俄罗斯鹰派阵营中格外突出。其一,与其他一些鹰派人士不同,俱乐部成员从苏联解体后,就始终坚持鹰派立场,不断进行游说活动。

其二,它是一个外部组织,不像有些团体在国家机构内部运作。尽管俱乐部成员表示支持普京政权,但也会保持一定批判态度,利用自身平台倡导他们认为更连贯、稳定的国家意识形态。​

那么,以伊兹博尔斯基俱乐部为代表的鹰派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俄罗斯外交与安全走向的呢?这得从两个方面说起,即自下而上的创业机制和自上而下的吸纳机制。​

自下而上的创业机制,就是非国家意识形态群体通过主动策略,把思想注入政策讨论中,让国家关注他们的议程。伊兹博尔斯基俱乐部的鹰派们,在正式政治机构之外,努力对政治决策施加影响。

他们聚集了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成员,和国内外政策网络保持联系,在公共空间通过战略性部署关系资源、话语资源与机构资源,努力获得认可与合法性。

通过组织集体工作,推动意识形态生产实践专业化,和倾向自由派的群体争夺公众关注度与影响力,成为塑造政策专业知识与政策辩论的重要力量 。

比如在一些国际事务的讨论中,俱乐部成员凭借专业知识,通过发表文章、参加研讨会等方式,传播鹰派观点,让更多人了解并重视他们对俄罗斯外交与安全政策的主张。​

再看自上而下的吸纳机制,这是国家通过资源分配、象征性认可和制度吸纳,把符合自身需求的思想转化为政策,同时约束过于激进的主张,维持意识形态的可控性。从 2012 - 2024 年国家资助资源分配情况能发现,俄罗斯政权会根据政治与战略环境,交替支持不同的意识形态派系。

在 2012 - 2014 年,伊兹博尔斯基俱乐部崭露头角,为俄罗斯政权的威权巩固与扩张性外交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可后来,政权转而支持倡导经济发展与西方关系正常化的温和自由派群体,俱乐部被边缘化。

但俄乌冲突爆发后,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俄罗斯政权重新强化鹰派思想,降低国内意识形态的极化程度。

不过,战时官僚机构虽然想提高政权意识形态基础的一致性与韧性,但统一的制度化国家机构还没完全形成,俄罗斯政权依旧依靠和伊兹博尔斯基俱乐部等非国家意识形态行为体的交易关系,来维持灵活框架。​

在俄乌冲突持续、西方制裁不断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对俄罗斯的外交与安全走向影响愈发明显。鹰派意识形态作为一套可实施的思想,在俄罗斯政权构建与合法化外交及安全政策决策方面,作用日益凸显。

俄罗斯政权没有推行单一的意识形态框架,而是在精英群体中保持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多元性,通过交易机制,在不断变化的战略环境里,始终能采取灵活行动方针,获得多样化的支持来源 。

这就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俄罗斯凭借意识形态这个 “指南针”,不断调整航向,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力求在外交与安全的博弈中找到最有利的位置,而鹰派的意识形态,无疑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持续影响着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逻辑与战略抉择 。​

来源:青梅旭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