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说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你就要懂得和下属交往的距离和分寸,如果走的太近,交往过于频繁,时间长了,下属就对你缺少敬畏感,慢慢你的工作就推不动了,你说话就不太灵了,如果走的太远,和下属接触的太少,相互之间缺少理解和信任,关系也很难融洽。
什么是人际交往中的边界感?简单的说,就是人际交往当中要把握好分寸,不然的话,关系就很难处。
比如说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你就要懂得和下属交往的距离和分寸,如果走的太近,交往过于频繁,时间长了,下属就对你缺少敬畏感,慢慢你的工作就推不动了,你说话就不太灵了,如果走的太远,和下属接触的太少,相互之间缺少理解和信任,关系也很难融洽。
再比如说现在许多孩子为什么不听父母的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和孩子没大没小,言语和行为不注意 ,不考虑自己的身份造成的。
古人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侍奉君主,如果过于频繁琐碎,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如果过于亲近,或者干涉过多,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就会疏远,同样强调对上司、对朋友也要有边界感,要掌握好尺度和分寸。
边界感的把握,需要在生活中去历练,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边界感都包含哪些内容?我们明白了,在生活中就会有意识的注意这些问题。
第一,心理边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不要强加自己的观点给别人,也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不要干涉别人的选择,比如职业的选择,兴趣爱好的选择等等,自己的选择和决策,也不要受别人的左右。
第二,情感边界
这里我们主要想强调和异性交往的边界感,异性之间的交往,除配偶外,都应该保持严格距离和分寸,要明白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不能做,时刻提醒自己,和异性交往的红线不能碰。
第三,物理边界
人和人的亲密程度不同,所以交往过程中,该握手的握手,该拥抱的拥抱,有些动作就不能随便做,比如对领导拍拍打打,搭肩搂背,是不行的,同时不能随便翻看别人的私人物品,比如手机、笔记本、办公资料等等,以保护别人的隐私。
第四,社交边界
角色不同,边界感也不同,要根据自己在社会上,在单位,在家庭等等不同地方的角色来确定自己的边界感,同时要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调整交往的频率和交往的深度。
第五,责任边界
要明确自己和别人的责任划分,不要替别人承担责任,也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亲密关系,需双方共同维持,而非单方面的付出,不要把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
您有什么看法呢?评论区告诉我
我是老李,每天为您分享如何用传统文化守护家庭和人生幸福
更多有关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的分享,欢迎大家每天晚上8点30分来我的直播间交流。
来源:老李爱分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