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同学保研成功后,会觉得 “终于可以放松了”,把大四变成 “摆烂期”—— 每天追剧、熬夜,既不学习也不规划,结果到了研究生阶段,发现自己和同学差距明显,还得花时间补基础。作为过来人,我想说:保研上岸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大四这一年做好这 5 件事,能让你研究
不少同学保研成功后,会觉得 “终于可以放松了”,把大四变成 “摆烂期”—— 每天追剧、熬夜,既不学习也不规划,结果到了研究生阶段,发现自己和同学差距明显,还得花时间补基础。作为过来人,我想说:保研上岸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大四这一年做好这 5 件事,能让你研究生生涯少走很多弯路。
一、提前 “衔接” 研究生学业:别等开学才发现跟不上
很多人以为 “保研成功就不用学了”,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难度和深度远超本科,提前打基础才能避免开学后 “手忙脚乱”。
1. 跟着目标导师 “预热”
拿到保研 offer 后,别等着导师联系你,主动发邮件沟通才是关键。可以问问导师 “研究生阶段需要提前掌握哪些知识或技能”,比如:
如果是理工科,导师可能会推荐你学 MATLAB、Python 等科研软件,或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论文;如果是文科,导师可能会让你提前了解研究方向的核心理论,或整理最新的行业数据。我当时保研后,导师让我先读 10 篇领域内的顶刊论文,还帮我推荐了入门书籍。开学后,当其他同学还在适应时,我已经能和导师讨论研究思路了,进度直接快人一步。
2. 补修 “短板” 课程
回顾本科学习,看看有没有薄弱的课程或技能,利用大四时间查漏补缺。比如:
学金融的同学,如果本科没学好 “计量经济学”,可以找网课重学,因为研究生阶段做实证分析离不开这门课;学计算机的同学,如果编程能力弱,不妨用大四时间刷 LeetCode 题目,或做一个小项目(比如开发一个简单的 APP),提升实践能力。别觉得 “补修没用”,我身边有同学本科数学基础差,研究生学 “高级数学” 时跟不上,只能一边上课一边补本科内容,既累又影响效率。
二、积累 “科研 / 实践” 经验:让研究生简历更亮眼
大四时间相对自由,是积累科研或实践经历的好机会,这些经历不仅能帮你快速融入研究生课题组,还能为后续申博、找工作加分。
1. 参与本科导师的科研项目
如果本科导师有科研项目,主动申请加入,哪怕只是做文献整理、数据收集等基础工作,也能收获很多:
学会如何查文献、写文献综述,这是研究生阶段的必备技能;了解科研流程,比如从确定选题到设计实验,再到分析结果,提前熟悉能减少研究生阶段的适应时间。我大四时跟着本科导师做了一个省级课题,虽然没发表论文,但整理了近百篇文献,还学会了用 Excel 做数据分析,这些能力在研究生写开题报告时帮了我大忙。
2. 找一份 “对口” 的实习
如果不想走科研路,想毕业后就业,大四找一份和研究生方向相关的实习很有必要。比如:
学教育学的同学,可以去重点中小学实习,了解教学流程和学生管理,为后续成为教师积累经验;学会计学的同学,可以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熟悉审计、做账流程,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更有优势。实习时别只做 “打杂” 的活,多观察、多请教,比如向同事学习 “如何写审计报告”“如何和客户沟通”,这些实战经验比课本知识更有用。
三、处理好 “本科收尾” 工作:别因小失大
保研成功不代表 “本科可以随便应付”,毕业论文、学分、档案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入学。
1. 认真写好本科毕业论文
很多同学觉得 “保研了,毕业论文随便写写就行”,但其实毕业论文的质量很重要:
如果你研究生想走科研路,好的毕业论文能帮你建立 “学术思维”,还可能成为后续研究的基础;有些院校会把毕业论文成绩作为入学参考,如果成绩太差,可能会影响导师对你的印象。写毕业论文时,多和导师沟通思路,遇到问题及时请教,别等到 deadline 前才熬夜赶工。我当时花了 3 个月写毕业论文,还主动申请参加校级答辩,最后拿到了 “优秀毕业论文”,导师对我的印象也更好了。
2. 确认 “学分” 和 “档案” 无误
大四上学期末,记得核对自己的学分是否修满,有没有挂科或未通过的课程,及时补考或重修,避免影响毕业;毕业前,按照学校要求整理档案,确认个人信息、成绩单、获奖证书等材料齐全,别等到开学才发现档案有问题,来回奔波很麻烦。
四、规划 “生活”:平衡学习与放松
保研后不用像之前那样紧绷,但也别完全 “摆烂”,合理规划生活,既能放松身心,又能为后续做准备。
1. 培养一个 “长期爱好”
研究生阶段压力不小,有一个爱好能帮你缓解压力。比如:
我大四时开始学瑜伽,研究生阶段压力大的时候,练一会儿瑜伽就能放松下来,效率也会提高。
2. 多陪家人、和朋友相处
本科毕业后,大家可能会去不同的城市读研、工作,见面的机会会越来越少。大四可以多花时间陪家人,比如和父母一起旅行、做饭;也可以和朋友约着聚餐、拍照,留下美好的回忆。别等到毕业后才后悔 “没好好陪他们”。
五、提前 “了解” 研究生生活:避免 “落差感”
很多人对研究生生活有 “美好想象”,但实际可能会遇到 “科研瓶颈”“人际关系问题” 等,提前了解能减少落差感。
可以找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聊聊,问问他们 “研究生阶段常见的问题有哪些”“如何平衡科研和生活”,比如:
学长学姐可能会告诉你 “研究生要学会独立思考,别依赖导师催着做研究”;也可能会提醒你 “和同门相处要互相帮助,别因为竞争而闹矛盾”。提前知道这些 “坑”,开学后遇到问题时就能更从容应对,不会慌了手脚。
最后想告诉大家:保研上岸值得开心,但别让 “放松” 变成 “放纵”。大四这一年,做好学业衔接、积累经验、处理好收尾工作,再适当放松,才能为研究生生涯打下好基础。记住:真正厉害的人,从来都懂得 “赢在规划,胜在准备”,加油,你的研究生生活一定会更精彩!
来源:落尘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