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根据南宋学者吕祖谦《鹿洞书院记》及后世主流观点,最广为流传的是指北宋时期的四大著名书院。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根据南宋学者吕祖谦《鹿洞书院记》及后世主流观点,最广为流传的是指北宋时期的四大著名书院。
一、中国四大书院
1. 白鹿洞书院(江西九江)
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
南宋朱熹出任知南康军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并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该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成为理学传播中心,被誉为“海内第一书院”。
2. 岳麓书院(湖南长沙)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五代时期形成书院雏形,北宋开宝九年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
朱熹曾与张栻在此论学,开书院会讲之先河。岳麓书院至今仍行使教学、藏书、育人的功能,现存为湖南大学校区,有“千年学府”之称,是湖南大学的二级学院。
3. 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其前身为睢阳学舍,五代后晋时期由杨悫创办。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宋真宗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庆历三年升格为南京国子监,是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范仲淹曾在此求学、讲学,是北宋科举人才辈出的书院。
4.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时称嵩阳寺,北宋至道二年改为“太室书院”,宋景祐二年赐名嵩阳书院,是理学重要传播地,毗邻嵩山少林寺。
司马光、范仲淹、程颢、程颐等曾在此讲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部分内容在此完成。
其他说法及争议:
1. 石鼓书院(湖南衡阳):在某些文献(如《文献通考》)中取代嵩阳书院,称“宋初四大书院”。南宋时朱熹曾作《石鼓书院记》,但其原址已毁。
2. 茅山书院(江苏句容):北宋处士侯遗所建,部分史料将其列为四大书院之一。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它们代表了宋代书院的鼎盛时期,对儒学、理学发展有深远影响。
二、四大书院现状
1. 岳麓书院
是修复最好、实用功能最强的古代书院。清末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成为湖南大学一院,1986年大规模复修后,现为湖南大学下属学院,设有中国史和中国哲学博士点等。院内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等名联,1999年创建“千年讲坛”,2012年中国书院博物馆在其旁开馆。
2. 嵩阳书院
清末废科举后,曾先后改为嵩阳高等小学堂、中岳中学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干部培训基地等,1980年后单纯作为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郑州大学在其原址东侧成立嵩阳书院二级学院,还与北京大学合作成立嵩山研教基地,但存在教学模式待规划、管理体制复杂等问题。
3. 白鹿洞书院
1902年停办后命运多舛,1996年被列为庐山世界文化景观主要景区,如今几乎完全成为景点。为复兴书院,当地曾与江西师范大学共建机构,举办过《论语》研习班等活动,但举办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存在文化追求转向经济追求的问题。
4. 应天书院
是古代书院中唯一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其现状与其他三大书院有所不同,在历史变迁中曾遭破坏,目前处于修复和重建阶段,部分建筑已恢复,成为展示古代书院文化和当地历史的场所。
来源:承文说人文学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