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味致时代——宋书玉理事长在第三届中国(酱香型)白酒酒体设计大赛开幕式上的致辞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12:29 1

摘要:云起赤水,风送酒香。今日我们相聚于茅台古镇,恰逢秋分时节,天地澄明,万物丰盈,正是酱香美酒与自然共鸣的黄金时刻。我们再一次因酒相约、为美相聚,共赴一场天地人酒之间的精神盛宴,共同迎来第三届中国(酱香型)白酒酒体设计大赛的隆重启幕。

2025年9月23日,第三届中国(酱香型)白酒酒体设计大赛开幕式在贵州茅台隆重举行。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

云起赤水,风送酒香。今日我们相聚于茅台古镇,恰逢秋分时节,天地澄明,万物丰盈,正是酱香美酒与自然共鸣的黄金时刻。我们再一次因酒相约、为美相聚,共赴一场天地人酒之间的精神盛宴,共同迎来第三届中国(酱香型)白酒酒体设计大赛的隆重启幕。

中国白酒,是流淌的诗、是封存的时光、是舌尖上的山河。从一粒粮到一滴酒,是一场跨越春秋的对话;是一段天人共酿的传奇。美酒之韵,源于水土,成于四时,凝于匠心,而最终绽放于杯盏之间。它不只是一杯佳酿,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一方风土的诉说、一代人情感的寄托。而我们今天所探讨的“酒体设计”,正是这岁月沉淀中最精微,也最富创造力的艺术——它融合天时、地利、人和,跨越科学、美学与哲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起一座味觉的桥梁。

酒体之意,始于天酿,成于人为

酒体,是酒的灵魂与生命所在。它不仅是风味物质的组合,更是文化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酱香型白酒,是中国白酒体系中工艺复杂、周期漫长、风味深邃的杰出代表。其独特的风味特征和复杂的工艺体系,体现了酿酒技艺的成就。酱香之美,在其厚重干净、回味绵长、空杯留香。这一切,源于“制曲—发酵—蒸馏—陈贮—勾调”的工艺流程,源于多轮次、多典型体、多酒龄基酒的结构化组合与艺术再创。层层叠加,形成“酱中藏陈、陈中带幽”的深邃表达。根在曲,魂在窖,韵在陈,稳在调。

酒有性格,杯见山河。酱香型白酒的酿造,本质是与天地对话、与四时同频的过程。其美中之美,正在于不可复制的风土印记。酒体设计,可以说是酱香型白酒灵魂的塑造工程,是科学、艺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酒体设计师的首要使命,是深刻理解并尊重这一风土表达,通过科学手段解析自然馈赠,将地域特色转化为产品的独特风味标签。

酒体设计师,当有“与天对话”的谦卑,也当有“为天补笔”的敬畏。需以微生物学、风味化学、感官科学为基石,驾驭数据与模型,把握酸酯平衡之美、组分协同之道;更须具备市场的洞察、文化的传承、审美的感知与情感的共鸣。所谓设计,不是简单的拼配,而是理解基酒的风味底盘,遵循物质作用机理,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守工艺之正,守风土之正;创味觉之新,创表达之新。

《礼记》有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味之微,可纳天地;一杯之味,可载春秋。我们要实现的,不仅是感官的惊艳,更是精神的共鸣;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文化的表达。酒体之至高境界,也正是如此——诸味协调、余韵悠长、格调清雅、身心皆宜。真正的酒体设计,要走向人间烟火、百味人生。它要听得懂市场的潮声,更要读得懂人心的渴望。

酒道之承,源古汇今,文明薪传

中国酒体设计之传统,源远流长。《周礼·天官·酒正》中“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已体现出因事制宜、因人而异、因礼而别的酒体分类智慧。事酒清新明快,昔酒温润醇和,清酒清冽高明,各有所归、各具其美。这种基于用途和礼仪的酒体设计思想,不仅反映了古人对酒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中华酒文化的丰富内涵。

而《诗经》之中,“春酒以介眉寿”“醴酒以奉祖考”,酒与礼相伴、与情相融,渗透于宗庙祭祀、宴乐欢聚、离别思念之间,成为民族情感与礼仪的载体。美酒在中国文化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满足于口腹之欲,更是文化的图腾和情感的纽带。

如今,我们站在文明传承与产业发展的交汇点,更应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滴酒,以创新精神开拓每一缕香。我们要酿的,是未来的经典;我们要设计的,是下一个百年依然令人怦然心动的味道。酒体设计,既要延续古法,更要以现代科技解构传统、再造传统,让中国白酒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酒体设计涉及科学、艺术和人文等多个领域。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酒体设计需要基于对酿酒原料、微生物发酵、风味化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实现酒体的精准设计和稳定生产。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酒体设计需要具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对颜色、香气、口感等方面的精心调配,打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产品。从人文的角度来看,酒体设计需要融入文化元素和情感表达,通过对品牌故事、文化背景等方面的深入挖掘,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在现代酒体设计中,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分析和预测酒体的风味特征,实现酒体的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生产。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酒体设计的效率和精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然而,科技只是工具,真正的酒体设计还需要依靠设计师的经验和直觉,以及对酒文化的深刻理解。

酒香之远,以新为桥以美为归

当我们展望更广阔的市场,酒体设计师便要成为中国白酒的“翻译官”与“文化使者”。我们要在保持东方韵味与传统根基的同时,建立跨文化的风味沟通体系,探索更国际化的审美表达与产品叙事,让中国白酒不仅被国人喜爱,更被世界欣赏。

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实现酒体的稳定性、再现性与可传播性。确保酒体的质量稳定和风味一致,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创新价值表达,提升酒体的审美价值与情感吸引力。深耕文化赋能,增强产品的叙事能力与品牌厚度,并以开放为心态,融入全球消费图景,共创美美与共的味觉经典。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国际市场需求的研究,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消费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中国白酒的文化输出,通过举办国际性的酒类展览、品鉴活动等,提升中国白酒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正因如此,我们举办全国白酒酒体设计大赛,其意义远不止于一场竞技。它是产业的风向标,是创新的实验场,更是人才的孵化器。通过大赛,我们可以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酒体设计人才,推动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今日之大赛,不是简单的高低之分,而是万千风味各展其美的舞台;不是技艺的重复演练,而是传统的再解读、未来的再创新。

在这里,科学方法与艺术灵感相互碰撞;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彼此交融;老师傅的经验与年轻人的创造力共振合鸣。我们希望通过大赛,推动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产业生态,为中国白酒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协会也将持续携手高校、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完善酒体设计师培养体系,健全职业认证与评价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技术扎实、文化深厚的新时代酒体设计人才。将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国际交流活动等,提升酒体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中国白酒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每一滴美酒,都是天、地、人共同协作的结晶;每一次举杯,都是文化与情感的深刻互动。美酒产业的未来,属于坚守者,也属于探索者。让“老味道”历久弥新,让“新表达”根深叶茂,让产业、文化与科技在更高层次上相互赋能,让消费者在不同时间与场景里一次次与美酒相遇。

酒体设计,是守其正、创其新、尽其美、担其责的事业。作为酒体设计师,肩负历史使命和产业责任,肩负着技艺传承与弘道养正。我们担当时代,通过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白酒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面对未来,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推动酒体设计的进步和发展。

以风味致时代,以匠心见文明。酒体设计师,是味觉秘境的编织者,是文明长河的点灯人。愿诸位以舌尖为尺、以心灵为度,在这一方比赛的舞台上,不仅赛出技艺的高下,更赛出格调的高远、情怀的深厚。愿大家在这一程风味之旅中,点亮自己,也照亮中国白酒的未来。

编审 / 李林

美编 / 于雪莲

来源:中国酒业协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