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7号深夜,云南警方一纸通报把演员谢孟伟推上了热搜,通报里写得明明白白,36岁的河北雄县人谢某某,在拍电影休息时穿带明显警用标志的衣服直播带货,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按《人民警察法》被行政拘留7天。
9月17号深夜,云南警方一纸通报把演员谢孟伟推上了热搜,通报里写得明明白白,36岁的河北雄县人谢某某,在拍电影休息时穿带明显警用标志的衣服直播带货,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按《人民警察法》被行政拘留7天。
这谢某某,就是22年前演《小兵张嘎》火遍全国的“嘎子哥”,更绝的是,通报出来才十几个小时,他的快手账号直接被封了。
这下可好,想借着这事再冲波流量的算盘,彻底打空了。
这事说起来也挺魔幻,9月10号那天,嘎子哥在云南临沧的影视基地直播,手里拿着个号称能当充电宝又能当随身Wi-Fi的二合一产品,跟往常一样喊着“亲情价”“高科技”。
不一样的是,他身上穿了件警服,肩章、臂章在镜头里看得清清楚楚。
有网友在评论里提醒,“穿这身是不是不太合适”,换旁人可能就赶紧换衣服了,嘎子哥倒好,嘴一瘪还挺得意,回了句“嘎子卖货有问题,我能穿这身衣服?都是要政审的!”
这话现在听着,简直是给自己挖坑,远在辽宁的一位观众看到直播,直接给云南警方打了电话。
本来想靠警服撑场面显得“正规”,到头来却成了被处罚的直接证据,嘎子哥这次翻车真不算突然。
往前倒一个月,8月份他还跟以前搞反诈的主播老陈吵过一架,就因为一台699块的酷派手机,老陈说他卖的手机配置造假、可能是翻新机。
那时候嘎子哥靠着酷派的正品声明和一通“表演式自证”,让老陈不得不道歉,账号还被封了几天。
谁能想到,才过一个月,老陈反手就抓住他穿警服直播的事,追问“这算不算违法”,最后把他送进了拘留所。
搞不清嘎子哥是真不懂法,还是被流量冲昏了头,警用服装这东西,就算没有警号和胸徽,普通人也不能随便穿出来带货。
他大概觉得,“嘎子”这个名号自带“靠谱”滤镜,穿身警服更能让粉丝相信产品,却忘了法律可不管你是谁。
如此看来,这场翻车,更像是长期抱着侥幸心理的必然结果。
要聊嘎子哥,绕不开2003年的《小兵张嘎》,那年他14岁,凭着朴实的演技把“嘎子”演活了。
到现在,提起谢孟伟,大家第一反应还是“嘎子哥”,这种角色名盖过本名的情况,很多老艺术家一辈子都盼不来。
本来以为他会在演艺圈一直走下去,可后来的路走得并不顺,除了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演的“豆饼”还有点存在感,之后就没什么让人记住的角色了。
他的演技这些年不进反退,以前那股朴实劲儿没了,偏偏还总想着耍帅装酷,路人缘慢慢就败光了。
无奈之下,他转身扎进了直播带货的大潮里,在直播间,他倒是找到了“存在感”:跟其他主播PK,身后跟着一群年轻男女当背景板,还有几十万粉丝叫他“嘎子哥”,自称“嘎家军”。
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怕是比演个小角色痛快多了,2020年,他还被中消协点名,因为卖假酒被投诉一大堆。
那时候他在直播间哭着道歉,说会承担责任,潘长江老师还以长辈身份劝他,“网上的东西都是虚拟的,你把握不住”。
结果呢,没过多久,潘长江自己也开始直播卖酒,卖的还是嘎子哥之前卖过的同款。
“潘嘎之交”就这么成了网友调侃的梗,本来想靠前辈指点迷津,最后却发现大家都在流量里打转,嘎子哥大概也觉得,既然别人能这么干,自己为啥不能?
嘎子哥的事儿,说穿了就是流量时代里一个典型的“迷失样本”,从2018年开始,不少在演艺圈混得不景气的艺人,都把直播当成了“退路”。
嘎子哥也一样,他紧抱着“嘎子”这个IP不放,觉得靠情怀就能留住粉丝,靠喊几句“家人”就能卖货。
直播间里的酒比超市还贵,照样有人买,卖的手机被质疑是翻新机,哭一场道歉又能接着播。
这种“简单粗暴”的变现方式,比琢磨演技,转型拍戏容易多了。
很显然,他没搞明白,“嘎子”这个名号是观众给的,不是用来透支的。
穿警服直播这事,表面看是不懂法,说到底还是觉得“名气能当保护伞”。
他大概以为,只要粉丝还认“嘎子哥”,做点出格的事也没关系。可法律不管你是不是明星,公众人物更得守规矩。
更何况,现在网友眼睛都亮着呢,一次两次翻车能靠道歉糊弄过去,真触碰到法律红线,谁也救不了。
并非明智之举的是,他把直播里的“争议”当成了流量密码,从卖假酒到跟人互撕,再到这次穿警服带货,每一次都想着“搞个大新闻”吸引关注。
毫无疑问,这种打法确实能短期涨粉,但消耗的是多年积累的口碑。
等“嘎子”这个IP彻底被榨干,他还能靠什么立足,现在嘎子哥从拘留所出来,账号也没了,想再靠直播翻身怕是难了。
他大概终于能明白潘长江当初说的“把握不住”是什么意思,网络这潭水太深,流量这东西看着诱人,可没有底线托着,早晚得呛水。
“嘎子”这个曾经代表着机灵、勇敢的名字,如今被贴上了“翻车”“违法”的标签,实在可惜。
希望他这次能真的吸取教训,也给其他想靠流量走捷径的人提个醒,名气这东西,用好了是资本,用歪了就是祸根。
来源:云娱云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