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南洋镇大地绿家庭农场,连片的水稻田如碧波荡漾的绿色海洋,微风拂过,稻穗跟着轻轻摇曳。阳光下,水稻根茎壮实挺拔,饱满的稻穗沉甸甸垂落。农场负责人周红俊头戴草帽,脚踩田埂,拨开稻穗,仔细查看籽粒的饱满度和色泽。
田间地头,稻谷飘香,瓜果满枝,菊花开颜……金秋九月,天朗气清,在农历秋分时节,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我区田间地头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科技种植保丰收
在南洋镇大地绿家庭农场,连片的水稻田如碧波荡漾的绿色海洋,微风拂过,稻穗跟着轻轻摇曳。阳光下,水稻根茎壮实挺拔,饱满的稻穗沉甸甸垂落。农场负责人周红俊头戴草帽,脚踩田埂,拨开稻穗,仔细查看籽粒的饱满度和色泽。
“你看这稻穗,颗粒多饱满,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错!”周红俊指着身旁水稻介绍,农场种植的泗稻301、南粳9108都是优质稻种,眼下正处于灌浆期,这是决定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键阶段。他每天都会来田间转悠,根据土壤墒情、水稻长势调整管理措施,确保每一株水稻都能健康生长,预计10月25日左右就能开镰收割。
大地绿家庭农场的良好长势,是我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我区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打造集中连片、设施完善、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通过土地平整、灌溉设施升级、田间道路修建等举措,农田生产条件大幅改善,昔日零散的“小块田”,如今已成连片的“高产田”。
先进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粮食生产更具科技感。在我区高标准农田里,无人机植保已成常态,操作人员手握遥控器,就能精准喷洒农药、肥料,效率提升数倍,还节约农药用量。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水量,水资源利用更高效。卫星定位播种确保种子播种均匀、行距标准,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全区今年30.11万亩秋粮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经综合研判,今年秋粮将再获丰收,预计亩产、总产都比去年增加。”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特色种植效益高
不止粮食作物长势旺,特色种植也透着丰收的盼头。在果盛家庭农场里,桃树郁郁葱葱,枝头挂满青涩中透着微红的冬桃,个个圆润饱满,压弯枝条,似静静等候游客采摘。果园负责人蔡云露在桃林间忙碌,仔细检查果实生长情况,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待。
“我们的冬桃和普通桃子可不一样,生长周期长达218天。从春天开花到秋天成熟,要经历大半年的等待。”蔡云露告诉记者,也正是因为生长期长,冬桃能积累更多糖分和营养,口感格外脆甜,深受消费者喜爱。
据了解,为保证冬桃的品质,农场严把从种植到收获每一环节的质量。冬桃长到乒乓球大小时,会被套上专用果袋,既能防病虫害、减农药残留,又能避免阳光直射灼伤果皮,让果皮颜色更均匀、品相更好。待套袋两个月后,上市前一周再拆开,让桃子接受阳光照射,进一步积累糖分,提升口感。
靠着过硬品质,果盛家庭农场的冬桃在本地市场迅速站稳脚跟,每到成熟季,还不时有外地市民慕名而来,常常供不应求。近年来,农场还搭上电商平台的快车,通过直播带货、线上店铺,将冬桃远销全国各地。
“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发500多单快递。”蔡云露笑着说,“这小小的冬桃,不光走出了乡村、闯开了大市场,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给大家带来真金白银的收益,真是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致富果’。”
金菊飘香产业兴
在黄尖镇新闸村树东家庭农场的菊田里,也是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小心翼翼地采摘刚成熟的菊花,动作轻柔,生怕损伤花瓣。
“现在摘的是第一批成熟的菊花,品种不同成熟时间也不一样,所以得分批次上市。”农场负责人陈树东介绍,从9月中下旬开始采摘,能一直持续到11月底。
树东家庭农场的菊花不仅颜值高,用途也十分广泛。新鲜采摘的菊花经过晾晒、烘干等工艺处理后,一部分作为中药材销售给药企,一部分则包装成菊花茶,走进超市、茶馆和寻常百姓家。
“我们的菊花品质硬,不管入药还是泡茶都很受欢迎,今年的订单早就排满了,又是一个丰收年!”陈树东的话里满是底气。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亭湖烟火,皆因有你。愿这份丰收的喜悦,化作前行的力量,共同守护这片生生不息的大地,迎来一个又一个丰收年。
来源:射阳市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