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辅助驾驶硬件和解决方案发布,能否挑战比亚迪“全民智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9 13:16 1

摘要:一开始当然先画大饼:预判未来十年将实现彻底的无人驾驶,那意思就是这十年就是智能驾驶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当然也是竞争最激烈、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错过这个机遇,在汽车产业竞争上必败无疑。

地平线如今发力汽车辅助驾驶领域,从刚开始的硬件提供商正在走向全要素辅助驾驶方案提供商。

一开始当然先画大饼:预判未来十年将实现彻底的无人驾驶,那意思就是这十年就是智能驾驶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当然也是竞争最激烈、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错过这个机遇,在汽车产业竞争上必败无疑。

而我地平线,是当仁不让的引领者,跟我合作才能前途光明。

地平线这么说当然是有底气的,底气之一就是我能拿出业界领先的辅助驾驶处理器芯片,让合作伙伴能在硬件上占据领先优势。而且我的硬件便宜啊,直接让十几万元的汽车辅助驾驶水平超过以往三四十万价位的智能汽车,这个吸引力绝对是非常巨大的。

比亚迪今年推“全民智驾”,那是站在销量冠军的台阶上有非常强的议价权,能把辅助驾驶的价格打下来。现在地平线的硬件不需要什么销量保底,市占率低照样可以搞“平民智驾”,这就给了很多二三线车企机会,能够靠低成本和高性能跟一线车企在辅助驾驶上掰掰腕子。

地平线借助最新推出的两款芯片组合搞出3套方案,涵盖从低端到中高端的汽车档次。低端用两颗“征程6M”芯片,可用于10万元级别的车型。“征程6M”在算力上非常有竞争力,跟现在主流的车载域控制芯片相当,比如英伟达的Orin。

两颗并用,算力已经超过了目前20万以上价位的车型普遍使用的芯片算力,包括猛打价格战的比亚迪。这样的性价比,无疑是相当吸引人的。

个人猜想,如果使用单颗“征程6M”,是不是能够普及到10万元以下的入门车型?128TOPS的算力绝对是独一份的存在,比比亚迪海鸥智驾版用的芯片更有吸引力。当然海鸥用的就是地平线的芯片,是不是要尽快升级背刺老车主?要知道智驾满天飞的小米SU7标准版算力才是“征程6M”的三分之二,居然还卖到了20万元以上。

另外这款芯片已经支持激光雷达,剩下的就看激光雷达低端版的降价速度了。一旦能装到10万元的车上,城市领航功能就能遍地开花。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明年或许就能普及。

地平线这次主推的是“征程6P”,真正的在业界领先的芯片,性能是英伟达的旗舰Orin-X的两倍。过去英伟达这款芯片一般用在售价30万元以上的豪华车型上,现在地平线直接把两倍等级的算力拉低到了15万元的车型上!即便是比亚迪,也只在百万元以上的“仰望”车型上使用了这种等级的算力!

15万元级别属于主流市场,“征程6P”完全可以涵盖目前所谓的L2++高阶智驾的所有算力要求,理论上已经能够满足L3级别的辅助驾驶算力要求。

地平线还为20万元级别的车型提供双“征程6P”硬件方案,这算是目前辅助驾驶能够使用到的最顶级性能,未来实现L3不在话下。想想看,20多万的车以后能够直接升级到L3,实现真正的“脱手”驾驶,是不是很有吸引力?

而笔者最在意的是地平线的另一种设计——弹夹系统。

可插拔意味着车载计算平台I/O标准化,能够通过更换运算体实现算力升级!这对车企当然是好事情,辅助驾驶性能升级变得非常简单,不需要再重新设计,在成本控制上有巨大的优势。而对个人来说,是不是意味着智能驾驶DIY时代的到来?刚买的车只能实现L2,但是几次更换弹夹就能一路升级,未来还能享受L4级别的自动驾驶而不需要换车?

这个诱惑可是太大了。汽车改装又有了新领域。

当然辅助驾驶不只是看芯片,传感器是另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辅助驾驶成本上的大头。所以光是高算力低价并不能实现平民智驾,能够支持的传感器数量和传感器成本更为关键。地平线当然没办法解决传感器成本问题,特别是激光雷达的成本问题。地平线能够做到的就是芯片对传感器的支持能力。

就他的PPT来看,并不乐观,算是之前市场上的一般水平,相比比亚迪的“天神之眼”有较大差距。

笔者不算是内行,所以不知道地平线所列的参数是觉得这就够用了,还是只能支持这么多。我倾向于前者,毕竟软件设计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出调整按照定位需求来设计。比如比亚迪使用了地平线和英伟达的硬件,但是在传感器规格上有自己的方案。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跟其他车企方案比,采用前视3目摄像头,多了一个,而在雷达这一块多用了好几个:5个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雷达。地平线的PPT上显示低端方案只支持一个毫米波雷达,征程6P也就支持3个毫米波雷达,这对行车周边环境无死角监测肯定不够用。或许是地平线综合考虑传感器成本问题才列出这个勉强能用的参数,毕竟比亚迪的天神之眼也在用地平线的芯片,扩展支持更多的传感器应该没有障碍。

地平线这次软硬件结合,同时拿出了他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HSD。

至于到底如何,现在评价他为时尚早。笔者考虑这个HSD是跟硬件一起打包卖?还是分开另算钱?从上面地平线的硬件定位野心看,应该会比华为的ADS便宜很多,不过肯定做不到比亚迪那种“免费”的程度。

所以能否在比亚迪的“天神之眼”之外成为另一个非常具有性价比和实用性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还要看后面的市场表现。奇瑞现在热情拥抱了地平线,想要在华为、比亚迪等智驾巨头之间杀出重围,性价比当然是第一选项。

但是就像很多车主对特斯拉、华为、小米的辅助驾驶技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导致严重事故一样,地平线的方案侧重性价比,就必然会有取舍,其中隐藏的一些问题自然不会在发布会上呈现出来,比如侧重的算力投入,就在一定程度上要节省传感器的开销,这必然会导致辅助驾驶功能上受限,那么所谓的算力可升级,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而真想要实现车主心目中理想的辅助驾驶功能,钱并不一定会比之前少花多少。

当然对地平线参与的这条赛道,笔者还是乐观的。

第一,中国的辅助驾驶硬件和技术正在快速形成领先世界的势头,这对中国的产业进步是至关主要的,为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称霸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有这些头部技术企业积极参与和推动,平民智驾乃至全民智驾时代才能更快到来,百花齐放春满园。有了地平线这样的先进的技术企业支持,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够更好的引领世界汽车产业的未来。中国人才能更快更好地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

来源:积极的道家解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