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50亿“联姻”英特尔,市值暴涨260亿,黄仁勋却避谈代?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11:06 1

摘要:今年9月18日,英伟达(NVIDIA),这个在AI时代几乎无敌的GPU霸主,突然宣布要投给英特尔50亿美元,顺便拿下4%的股份。不仅如此,两家公司还要展开“深度合作”:英特尔给英伟达量身打造CPU,还要一起搞AI PC芯片。

今年9月18日,英伟达(NVIDIA),这个在AI时代几乎无敌的GPU霸主,突然宣布要投给英特尔50亿美元,顺便拿下4%的股份。不仅如此,两家公司还要展开“深度合作”:英特尔给英伟达量身打造CPU,还要一起搞AI PC芯片。

这消息一出,英特尔的股价蹭蹭往上涨,一天就飙了20%,市值一下子多了260亿美元。很多人都说:“英特尔终于翻身了,抱上英伟达这棵大树,AI时代也能分一杯羹了。”

这场合作,英伟达出钱,英特尔出力,大家共同进军AI PC市场,怎么看都是双赢。

可细看合作细节,会发现有些地方让人不禁产生疑问。

英伟达这次投的钱,并不是为了让英特尔代工GPU。黄仁勋在发布会上说得很清楚:他们的核心代工厂,还是台积电(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这次投资,不会影响他们原本在先进制程(芯片制造工艺的进步)上的主要合作关系。

换句话说,英伟达只是把不重要的“外围”产业交给英特尔,根本没打算把“核心的制造工艺”交给它。

而英特尔真正的问题,恰恰就在制造环节。过去它靠“设计+制造”一体化模式(IDM)吃得很好,但到了先进制程时代,这套模式已经越来越拖后腿。

台积电2022年就搞定了3nm工艺,英特尔还在苦战相当于台积电 5nm 芯片的工艺。更别提他们最近还想跳过18A节点,直接上14A,听起来像是“弯道超车”,但其实更像是“赌一把”。

美国政府曾经通过《芯片法案》来为英特尔提供大量补贴和低息贷款,去年 8 月将部分补贴转化为价值 89 亿的英特尔股份,但却依然没能解决问题。

那英伟达为什么要投英特尔?

从外面看,这是“产业共赢”,从里面看,这是策略布局。

英伟达这几年风头太盛,全球GPU市场它一家独大,免不了被盯上。投英特尔,可以向美国政府释放信号:“我们支持本土制造。”也能缓解一些反垄断的压力。

另外,未来AI PC是个潜力市场,英特尔在传统PC领域还是有一定基础,合作一把,英伟达也能多一个CPU供应商,提升自己系统级产品的灵活度。

英伟达花小钱办大事,既买了人情,也买了战略位置。

那么反过来看,英特尔得到了什么?

短期来看,得到了股价上涨和市场信心。但长期呢?

这场合作的核心,是英特尔为英伟达的GPU配套做CPU。可是在AI服务器里,GPU才是主角,CPU只是个“调度员”。一台搭载8块H100 GPU的服务器,GPU部分价值超过20万美元,而CPU可能就1万美元左右。

更何况,CPU市场现在也不是英特尔一家说了算今年前三个月,AMD 的 CPU 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 40% 左右。所以英特尔再努力搞x86 CPU,也很难再回到当年的统治地位。

英特尔现在最该做的,是狠狠心割去自己的一块肉。

它需要从根子上动手,拆分制造和设计部门,让晶圆厂去服务市场,而设计团队专注创新。也就是说,别再抱着“设计制造一体化”的老包袱不放了。

英特尔虽然近两年裁了不少人,却迟迟没有大刀阔斧地改造代工业务。架构臃肿、决策缓慢、战略摇摆,这些问题还都在。

如果这次合作让英特尔觉得“我们已经上岸了”,反而就更危险了。因为那意味着它可能会错过最后的转型窗口。

英伟达这笔50亿美元的投资,表面上看是拉英特尔一把,实际上更像是送了一颗糖衣炮弹

英伟达达到了目的:赢得政策好感、增加供应链弹性、掌控更多主动权。而英特尔,只是短暂地尝到了甜头,但如果不抓住机会真正改革,未来很可能就只能在AI时代扮演一个“配角”的角色。

芯片产业的发展,不可能靠一次合作、一笔投资。真正决定企业命运的,永远是你能不能自己动手,解决内部的根本问题。

眼下的英特尔,或许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自我革命”的勇气。

来源:妇产科医生小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