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遵义:引来好水润良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11:24 2

摘要:金秋时节,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界溪村连片稻田翻滚着金色的稻浪,种植大户吴永强、吴永华兄弟俩正各自驾驶着一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饱满的稻穗不断被卷入机身,一派繁忙而喜悦的丰收图景在眼前铺展。

金秋时节,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界溪村连片稻田翻滚着金色的稻浪,种植大户吴永强、吴永华兄弟俩正各自驾驶着一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饱满的稻穗不断被卷入机身,一派繁忙而喜悦的丰收图景在眼前铺展。

湄潭县湄江中型灌区村民吴永强使用收割机收割稻谷。

“农田灌溉有保障,我和弟弟才能放心承包下800多亩土地种植水稻。”有着10多年水稻种植经验的吴永强说。兄弟俩从最初的200多亩,到如今的800多亩,种植规模的扩大,离不开灌溉条件的改善。更让他们安心的是与湄潭县茅贡米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公司将以每斤2元的价格回收稻谷,销路和收益都有可靠保障。

据了解,湄潭县茅贡米业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以每亩每年75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承包了1860亩土地,租期长达15年,专门用于种植优质水稻品种“大粒香”。这一模式不仅让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稳定收入,也为种植户拓宽了盈利空间。

稻穗饱满。

永兴镇天棚村党支部书记张国辉介绍,天棚村用的是湄江中型灌区的尾水,官庄支渠年久失修,村民的农业灌溉根本得不到保障,过去30年都没用上水库的水。如今,随着湄江灌区升级改造工程的完成,村里1000多亩耕地的灌溉问题彻底解决,今年种植的“2115”水稻,亩产可达600公斤左右。

湄潭县复兴镇两路口村的变化同样显著。“全村2200多亩农田以种植‘玉珍香’和‘2115’水稻为主。过去灌溉水不足,水稻产量一直上不去。灌区改造升级后,今年‘玉珍香’亩产可达450公斤,‘2115’亩产可达600公斤,比以往产量提升了20%。”两路口村党支部书记唐书浪说。

据了解,湄潭县湄江中型灌区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历经数十年风雨,工程设施逐渐老化,干支渠破损严重,农田灌溉得不到保障。2023年,遵义市水务局积极争取国债资金5710万元,对湄江中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于2024年4月投入运行,为周边农田注入“新活力”。

“改造后的灌区改善灌溉面积4.6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11万亩;年新增节水量786万立方米,新增粮食产量590.85万公斤,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71提高到0.64。”湄江水利工程管理所所长张旭说。

为实现精细化管理,湄江水利工程管理所还在水渠、农田等位置,安装了监控、土壤墒情监测、水量计量等设备,实时监测水渠运行、土壤状况及灌溉水量,一旦发现问题,能第一时间响应处置,全力保障灌溉用水安全。

稻谷装车。

在播州区,龙岩中型灌区覆盖西坪镇和团溪镇,2024年遵义市水务局对其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累计修复骨干渠道9.73公里,完成渠道防渗3.52公里,配套支渠修复改造16.27公里,新增灌溉管道1.62公里,保障了服务区农田灌溉用水。

而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凤冈县天桥镇,水利工程的建设更是为当地发展破局。2020年总投资1.58亿元,地处天桥镇浑塘河支流的响滩子水库灌区工程竣工投用,解决了天桥镇龙凤村、齐心村等3.65万亩农作物灌溉用水问题。

“通过灌区改造与建设,遵义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5年0.442提升至2024年0.506,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遵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十四五”规划以来,遵义市水务局积极向上争取水利发展资金和国债,累计投入灌区建设资金6.86亿元,先后实施了道真沙坝、绥阳后水河、湄潭湄江、播州龙岩等16个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共解决了55.65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有效提高了灌区农田灌溉供水保证率,为遵义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粟超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