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新质生产力绘就好“丰”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11:30 1

摘要:天下之本。9月23日,秋分,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我国农业发展锚定了新方向。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上,这一理念正化作生动实践,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动力。

农,天下之本。9月23日,秋分,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我国农业发展锚定了新方向。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上,这一理念正化作生动实践,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动力。

科技创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陕西,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岚皋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聚焦魔芋产业,通过加大研发,攻克种植难题、培育优良品种,同时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实现精准管护,显著提升魔芋产量与质量。白水县依托西北首个智慧农机产业基地,将智能装备应用于苹果产业链,通过部署田间传感器,实现精准施肥和灾害预警,大幅提升果园标准化管理水平。扶风县午井镇打造陕西省首个“吨粮田”示范区,通过五大工程盘活土地40余万亩,实现核心示范田亩产突破1400公斤,20%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百万元,并带动4000人就业。科技正驱动农业转型升级,有效实现增产增效和联农带农。

产业融合是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陕西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将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平利县依托富硒土壤资源,发展绿色茶叶产业,开发20余项茶文化研学项目,实现“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融合发展。眉县积极引进猕猴桃深加工企业,推动产业融合,以猕猴桃为原料研发生产果酒、果汁、果脯、面膜等47种产品,产值达40亿元,形成集研发、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靖边县龙洲镇依托波浪谷景区资源,将农业与旅游、电商相结合,通过培育“新农人”开展直播带货,构建“田间—景区”体验链和线上线下销售链,助力农产品破局出圈。通过产业融合,各地不断挖掘农业的多元价值,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绿色发展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底色。陕西在发展现代农业时,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向新向绿。榆林市榆阳区推广“稻鸭蟹共生”生态种养模式,麻鸭除杂草、供肥料,河蟹活水质、食害虫,实现“一水共用、一地多收”。旬阳市仙河镇西沟村探索发展“稻虾共生”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稻虾综合种养试验田里产出的稻米每公斤卖到40元,小龙虾每公斤售价可达180元,有效提升了农业附加值。这些实践表明,绿色发展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活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让农业生产焕发新的生机,绘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图景。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陕西农业将不断迈上新台阶,乡村振兴的画卷将更加绚丽多彩。

来源:长江严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