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笔高达300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它属于俄罗斯,却因为2022年爆发的乌克兰冲突,被西方国家冻结在银行的账户里。
一笔高达300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它属于俄罗斯,却因为2022年爆发的乌克兰冲突,被西方国家冻结在银行的账户里。
在很多人看来,可以直接把这笔钱拿出来,用于援助乌克兰的抵抗与战后重建。
不过,根据9月22日的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周日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面向全国》节目专访时,却明确表示:
这3000亿资产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任何没收的企图,都可能引发全球金融体系的崩塌。
或许有人会说,战争是非常时期,就得用非常手段。
既然是俄罗斯先破坏了规则,那么西方国家动用其被冻结的资产来援助受害者,不仅是策略上的需要,更是道义上的必然。
而且,西方国家并非毫无动作。
七国集团(G7)在去年就支持了一项计划,向乌克兰提供一笔500亿美元的贷款,而这笔贷款的担保物,正是这笔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所产生的收益。
不仅如此,西方国家已经将大约43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收益,直接移交给了乌克兰。这种“让侵略者自食其果”的逻辑,简单、直接,很容易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但马克龙的警告,恰恰点出了上述逻辑中最危险的盲点。他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核心,不是同情谁,而是捍卫“国际规则”与“可信度”。
全球金融体系能平稳运转,根基建立在铁一般的规则和可预测性之上。
全世界各国央行,敢把数以万亿计的国家主权资产存放在海外就是因为相信这些资产的所有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一旦西方国家开了没收主权资产的先例,哪怕理由听上去再正当,其传递出的信号也是毁灭性的。
今天可以因为乌克兰冲突没收俄罗斯的资产,那明天是不是就能因为其他的政治分歧,去没收任何一个国家的资产?
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将立刻引发全球性的信任危机。
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与西方存在潜在分歧的国家,会马上开始怀疑,把自己的外汇储备继续放在欧美金融体系里是否还安全。
这很可能引发一场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资产转移,各国会疯狂寻找美元和欧元之外的替代品来避险。
马克龙口中的“全面混乱的开端”,指的正是这种因信任崩塌而引发的全球金融秩序瓦解,其破坏力,远非区区3000亿美元所能比拟。
在法律和金融实践中,处理一笔资产的“收益”,和动用这笔资产的“本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马克龙的立场,实际上也默认了这一区别。
利用被冻结资产产生的利息来援助乌克兰,虽然在法律上依然存在巨大争议,俄罗斯方面就直斥其为“盗窃行为”,但这种做法至少在形式上没有触及资产的所有权本身。
这是一种在不打破最核心规则的前提下,在“灰色地带”进行的变通操作。
相比之下,直接没收3000亿美元的本金,就是对“主权资产豁免”这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彻底颠覆。
欧盟委员会在本月提出的“赔偿贷款”新提案,试图通过一套复杂的金融设计来绕开这个难题,方案声称乌克兰只有在未来从俄罗斯那里获得“损失赔偿”后,才需要偿还这笔贷款。
但这更像是在试图掩盖其没收资产的实质。
马克龙的反对,正是看穿了这种操作背后对国际法根基的巨大冲击。
他所坚守的,是本金与收益之间那道看似模糊却至关重要的界限,守住它,就是守住全球金融体系最后的“可预测性”。
来源:小芳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