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实案例: 小周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最近牵头做了一个重要的功能优化项目。他熬了好几个通宵,做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分析了上百份用户反馈,才写了一份非常详实的产品方案。
在职场这个复杂的生态里,最危险的往往不是那些对你态度恶劣的人,而是那些表面对你和和气气,背地里却在悄悄给你"使绊子"的同事。
他
们深谙"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道理,想让你"出局",从来不会大张旗鼓,而是用一些看似不起眼、甚至披着"友善"外衣的"阴招"。
这些招式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栽跟头、失势,最终被边缘化。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些职场"阴招"的真面目,帮你提前识别,做好防备。
第一招:功劳他领,黑锅你背
这绝对是职场里最常见、也最让人憋屈的一招。它的核心就是"窃取"你的劳动成果,并把潜在的风险和责任都推给你。
真实案例: 小周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最近牵头做了一个重要的功能优化项目。他熬了好几个通宵,做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分析了上百份用户反馈,才写了一份非常详实的产品方案。
方案初稿完成后,他习惯性地先发给了同组的老同事老吴征求意见,想听听他的看法。老吴看完后,赞不绝口:"小周,你这方案写得太专业了,比我预想的好多了!特别是这个用户画像分析,简直说到我心坎里了!"
小周心里还挺受用,觉得老同事果然经验丰富,还能看懂自己的用心。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老吴竟然拿着他的方案,抢先在部门周会上做了汇报。
老吴把方案的核心思路和亮点,比如那个用户画像分析,都说成是自己苦思冥想的结果,只是"让小周帮忙整理了一下具体数据和PPT"。
领导听了,当场对老吴提出了表扬,说他"思路清晰,执行力强"。轮到小周发言时,他只能补充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比如某个按钮的颜色搭配,显得可有可无,之前的心血仿佛都成了别人的嫁衣。
更可气的是,后来方案在评审时,有个小的数据来源被质疑了。老吴立刻站出来,一脸"客观"地说:"那个数据是小周负责搜集的,我当时就觉得来源有点模糊,提醒过他要再核实一下,但他说已经和数据部门确认过了,我也就没再多问。"
一句话,就把所有责任都推给了小周。小周百口莫辩,因为当时只是口头沟通,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第二招:信息封锁,让你"瞎"着干活
在现代职场,信息就是权力。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一个想针对你的同事,会像一个隐形的"gatekeeper",悄悄切断你获取关键信息的渠道。
真实案例: 小林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因为创意不错,很受客户认可。但他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喜欢参与办公室的闲聊,总是埋头做自己的事。
同事小张一直把小林视为晋升路上的竞争对手,因为小林的存在,他感觉自己的光芒都被掩盖了。于是,小张开始有意无意地"封锁"小林的信息。
公司有重要的客户沟通会、策略会,小张总是"忘记"通知小林。或者在会后,当小林问起时,他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没什么大事,就是走个流程,客户那边没什么新想法"。
有一次,一个长期合作的大客户突然提出要调整合作方向,从原来的品牌宣传转向产品促销,这个调整会直接影响小林正在做的一个重要策划案。小张参加了和客户的沟通会,却对小林只字未提。
直到小林把策划案做完,熬了两个通宵准备好提案PPT,准备给客户提案的前一天,才从领导口中得知客户的需求已经变了。小林的策划案瞬间变成了废纸,不仅白费了几天几夜的功夫,还因为耽误了项目进度,被领导批评了一顿,说他"不关注项目动态,工作不积极"。
而小张则因为"提前了解客户需求",在领导面前显得特别有远见,还被委以重任,负责新的促销方案。
第三招:过度吹捧,让你飘了再摔
这一招比前两招更阴险,因为它带着"糖衣"。它通过无原则的赞美和鼓励,让你自我膨胀,失去判断力,最终在关键问题上栽大跟头。
真实案例: 小王刚入职一家新媒体公司,因为文笔不错,思维活跃,很快就做出了几个阅读量10万+的爆款文章。同事老李比小王早来几年,一直没做出什么亮眼的成绩,心里有些嫉妒,觉得自己的资历和付出都比小王多,却没得到相应的认可。
老李开始对小王进行"捧杀"。不管小王写的文章质量如何,哪怕只是一篇常规的资讯稿,老李都会极尽赞美之词:"小王你太厉害了,这文笔,咱们公司没人能比!我当年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差远了!""领导对你期望特别高,我看用不了多久你就能当部门主管,到时候可得多带带我!"
小王年轻,社会经验不多,听多了这些话,渐渐有些飘飘然,觉得自己确实很牛,开始有点眼高手低。
有一次,公司接了一个难度很大的品牌合作项目,需要写一系列深度稿件,不仅要求文笔好,还需要对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客户那边要求也特别高。没人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
老李又对小王说:"小王,这项目只有你能拿下,别人都没这个实力和创意!这可是你在领导面前立大功的好机会,做好了,年底的优秀员工肯定是你!我全力支持你,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小王被说得热血沸腾,觉得这是证明自己的好机会,主动请缨接下了项目。但由于经验不足,对行业了解不深,写出来的稿件多次被客户打回,改了七八遍都没通过。项目最终严重延期,公司还因此损失了一部分合作费用。
小王也因此受到了公司的处罚,绩效评级降到了最低。这时,老李又在私下对其他人说:"我就说他太年轻,扛不住这么大的担子,当初我就劝过他,让他多和领导沟通,找个有经验的人带带,他不听,非要自己硬扛,现在好了吧。"一句话就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还显得自己很有先见之明。
第四招:搬弄是非,让你众叛亲离
这一招是把个人矛盾扩大化,通过散布谣言和挑拨离间,让你在团队中被彻底孤立,成为所有人都提防的对象。
真实案例: 部门里的两个女同事,A和B。A因为工作能力强,做事认真负责,很受领导重视,负责的都是核心项目,薪资也比B高一些。B心里嫉妒,觉得A没什么了不起,只是运气好,于是开始在背后搞小动作。
B会对C说:"A私下跟我说,觉得你上次那个活动策划做得有点敷衍,客户虽然没明说,但她感觉不太满意,还说你工作效率太低了。"又对D说:"我听A说,她觉得你平时工作太轻松了,拿的薪水却不少,有点不太公平,还说你好多工作都是她帮你擦的屁股。"
这些话经过添油加醋的传播,很快整个部门都知道A"爱说别人坏话"、"看不起同事"、"喜欢打小报告"。大家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A,吃饭不叫她,开会不跟她坐一起,有工作也尽量不跟她合作。
A莫名其妙地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工作开展得举步维艰。有一次,A需要D帮忙提供一份数据,D却以"自己很忙,没时间"为由拒绝了,态度还很冷淡。
A想向领导解释,但谣言已经深入人心,领导也觉得A"团队协作能力有问题",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对她的印象也大打折扣。最后,A感觉在公司待不下去了,不得不选择离职。
职场生存不易,了解这些阴招不是为了让你去算计别人,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
这些招式虽然隐蔽,但只要你留心观察,总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如果你感觉自己正面临类似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我可以为你整理一份职场自保沟通提示,里面会包含一些在不同场景下的具体说法,帮你在不激化矛盾的情况下,巧妙地化解危机,保护自己的利益。需要吗?
来源:ꕥ᭄半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