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做文职工作,不熬夜不应酬,饮食也算正常,可偏偏这阵子就是浑身没劲儿,一坐下就不想动,脸色也越来越黄。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没啥大毛病,就是气血不足,建议她好好调理。
早上7点,闹钟响了三遍,李姐还是在床上躺着。不是她不想起床,而是根本没力气。眼皮沉、四肢软,完全提不起精神。
她做文职工作,不熬夜不应酬,饮食也算正常,可偏偏这阵子就是浑身没劲儿,一坐下就不想动,脸色也越来越黄。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没啥大毛病,就是气血不足,建议她好好调理。
“可到底怎么调理呢?”李姐问道。
医生说:“你可以用党参、当归、桂圆、枸杞各5克,黄芪10克,再加去核大枣三颗煮水喝。气虚严重时加点西洋参,既补气又降火。”
李姐试了几天,没想到头晕少了,脸色红润了,连走路都比之前轻快了不少。她这才意识到,原来长期的乏力、困倦,并不是“累”那么简单,而是气血早就出了问题。
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补气血呢?
气虚的表现
气虚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因为不痛不痒,常常被忽视。实际上,这类问题长期不调理,会慢慢影响整个人的状态。
最常见的表现,是疲乏无力。早上起床后明明睡够了8小时,仍然觉得困倦;上下楼梯容易喘气,稍微动一下就出汗;工作一段时间后,大脑反应变慢,注意力难以集中。
有些人还会出现胃口不好、说话无力、声音低弱等问题。女性朋友气虚表现得更明显,可能月经量减少,周期紊乱,甚至伴有头晕心悸。
根据《中国中医药报》一项数据显示,在一项针对2000名职场女性的调查中,有超过六成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虚症状,其中多数与作息紊乱、饮食不规律、情绪压力有关。这说明气虚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多数人日常生活中都会出现的问题。
提醒:这个方子,可以帮助你补气血!
从中医角度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不足,血运行无力;血不足,气也难以生成。因此调理时不能只顾一方面,气血双补才是关键。
这个方子用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温和补益食材,搭配科学合理。党参、黄芪补气,当归、桂圆养血,枸杞、大枣调和脾胃,几种材料组合在一起,既能补气,又能养血,而且性味平和,适合日常饮用。如果担心上火,加几片西洋参就能很好地缓解燥热,又不影响补益作用。
日常生活中,如何补气血?
除了喝这个方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补气养血。
饮食方面,规律进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含铁丰富、易吸收的食材,例如动物肝脏、黑芝麻、红枣、鸡蛋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促进营养吸收。长期不吃主食、节食减肥是导致气血两虚的原因之一。
作息上,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深度睡眠是身体生成气血的重要时间段。长时间熬夜、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脾胃运化,导致气血生化之源受阻。
适当运动也不可少。不需要强度太大的锻炼,哪怕每天快走半小时、做做八段锦,对气血运行的促进都有帮助。运动时出一点汗,是一种良性的调节方式。
如果生活中能坚持这些方法,再配合这道补气血方子使用,身体状态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提升。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文中使用人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对号入座!)
来源:生活有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