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再觉得AI只是概念了!它正在悄悄重塑每家公司的营销方式——从内容生成到用户触达,从精准投放到复购提升,AI已经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增长发动机”。
AI不会淘汰营销人,但会用AI的营销人,会淘汰不用AI的
别再觉得AI只是概念了!它正在悄悄重塑每家公司的营销方式——从内容生成到用户触达,从精准投放到复购提升,AI已经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增长发动机”。
你可能会嘀咕:“AI听起来很高大上,跟我有什么关系?”但其实,它早已渗入到我们日常的每一个营销动作。这篇文章,不聊虚的,只讲干货:有哪些好用不贵的工具?别人是怎么做的?具体怎么操作?咱们一个一个拆。
AI核心能力:听懂人话、看懂图像、自己学习
一、AI营销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
1.1 AI到底解决了啥问题?
AI核心能力就三个:听懂人话(NLP)、看懂图像(CV)、自己学习(ML)。放在营销里面,专治这些“不爽”:
精准度太低:传统投放像“撒网捞鱼”,AI却能预判用户下一步想买什么。比如某电商靠推荐算法,直接把GMV拉高了35%。
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客服和内容。像“海螺AI”这类智能客服,能搞定近一半常见问题,一年能省几十万人力成本。
效率慢到抓狂:一张海报、一篇推文、一条视频,以前要搞几天,现在AI几分钟就能出街。有些工具甚至让内容产出效率提高10倍以上。
1.2 你再不用,对手已经用起来了
调查显示,近80%的消费者更喜欢能提供个性化体验的品牌。如果你还在“广撒网”,抱歉,你可能已经落后了。
AI让营销不再“凭感觉”,而是“靠数据”,它能持续学习、实时调整,让推广更聪明、更高效。
二、四大实战场景:AI这么用,真的香
2.1 内容生产:创意也可以“批量制造”
文案生成:
输入产品卖点,DeepSeek-V3(豆包)这类工具几分钟生成十几种风格的文案。
案例:某美妆品牌用AI写小红书笔记,A/B测试后互动率翻了两倍。
视觉设计:
比如用“即梦”,一句文案直接生成海报。
案例:某电商团队618期间,原本3小时做1张海报,AI 5分钟出了20版,整体效率提升20倍。
视频制作:
如“腾讯智影”,输入文案直接生成口播视频,人声、背景都能选。
案例:某旅游公司靠AI日更30条短视频,单条成本从2000元降到200元,获客成本降60%。
2.2 数据洞察:别光“看数据”,要“用数据”
用户画像:
通过Kimi整合多维度数据,AI自动生成360°用户画像。
案例:某母婴品牌借助AI分析行为,实现精准推荐,转化率提高45%。
投放优化:
比如“办公小浣熊”,自动监控广告ROI,实时调价、关停低效计划。
案例:某教育公司靠AI调控朋友圈广告,ROI翻了3倍。
2.3 精准触达:连互动都可以“自动化”
智能外呼+企微转化:
如腾讯企点AI外呼,自动筛选意向用户、直接加微信。
案例:某教育机构靠AI外呼,线索转化率升50%,人力成本降70%。
社群运营:
“海螺AI社群助手”自动回复、定期报告、识别高价值用户。
案例:某快消品牌用它管3000+会员群,省了40%客服人力,响应秒级。
2.4 转化与复购:让每次沟通都“直击痛点”
销售助手:
比如DeepSeek销售助手,实时推荐话术,辅助成单。
案例:某B2B企业使用后,新销售培训周期减半,成交周期压缩20%。
复购激活:
AI预测用户购买周期,推送个性化优惠。
案例:某食品品牌靠AI发“专属折扣券”,3个月内复购率提升40%。
三、怎么落地?四步搭建你的AI营销体系
3.1 系统化应用,不踩坑、不浪费
1、先找痛点:你哪里最吃力?是内容效率低?投放ROI差?还是客服根本忙不过来?
2、选对工具:别贪多,从一个环节切入。比如内容用“即梦”“智影”,数据用“Kimi”,社群用“海螺AI”。
3、做闭环:以用户旅程为主线,设计AI增强流程,比如:AI生成内容→投放→社群维护→复购提醒。
4、看数据:建立核心指标看板(转化率、成本、复购率),持续跟踪、迭代。
3.2 看看他们怎么做:
零售:某服装品牌用AI生成“千人千面”详情页,转化率提升28%。
B2B:某SaaS企业通过AI分析官网行为,精准筛选高意向客户,销售成功率提高2倍。
快消:安慕希用AI做私域分层运营,复购率提升40%,用户流失大幅减少。
真实案例参考(已脱敏):
完美日记:用AI管理企微用户,自动分层、推送内容,80%日常互动AI完成,人效大幅提升。
瑞幸咖啡:AI动态分配广告预算,拉新和唤醒沉默用户方面,ROI比传统高200%。
携程旅行:借助AI生成和A/B测试短视频素材,爆款率提升3倍,下载成本大幅降低。
结语:AI不会淘汰营销人,但会用AI的营销人,会淘汰不用AI的
AI真正的价值,是把我们从小事、杂事中解放出来,去做更重要的——策略思考、创意激发和情感连接。
如果你还没开始用AI,不妨从小处试一试:
用AI工具写一篇推文;
让它调一下广告计划;
试试智能客服能不能扛住咨询……
未来已来,只是还没均匀分布。动作快的人,早就尝到甜头了。
写完这篇文章时,我手机突然弹出流量不足提醒。我随手拨通客服电话,听筒那边传来的,是越来越像“人”的AI助手——语气自然、对答如流,甚至还会主动确认我的需求。没等我挂断,“叮”的一声,短信来了:“您对本次智能服务满意吗?回复1-5评分。”
你看,AI已经无声无息地,钻进了我们和用户接触的每一个缝隙。
这也让我更确信:未来的AI营销,绝不是冷冰冰的技术输出,而是一个“反馈-学习-优化”的闭环。只要我们愿意倾听用户的声音、持续迭代,AI就会越来越懂人心,越来越贴心。
客户的满意,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下一次增长的起点。而AI,正默默把这个起点,推得更高、更准。
来源:晋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