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讥刺袁世凯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9 09:59 1

摘要: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清廷派淮军将领吴长庆率兵入朝协助平乱,张謇应邀为吴氏幕僚,随同入朝。其时,袁世凯亦投奔吴长庆,被编入庆军营务处,担任低级武职,因办事果断,在镇压兵变中立功,渐渐受到吴氏赏识,就让张謇指导袁世凯读书习文。这一年,张30岁,袁24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

张謇与袁世凯是老朋友了。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清廷派淮军将领吴长庆率兵入朝协助平乱,张謇应邀为吴氏幕僚,随同入朝。其时,袁世凯亦投奔吴长庆,被编入庆军营务处,担任低级武职,因办事果断,在镇压兵变中立功,渐渐受到吴氏赏识,就让张謇指导袁世凯读书习文。这一年,张30岁,袁24岁。张謇在日记中称:“袁慰廷(袁世凯字)来谒,人尚明快,颇知兵事。”说明张对袁的初步印象也不错,不但教他读书习文,还教他写诗。据说当时有个同学初学画画,就“画龙一帧,粗具形状”(张相文《南园丛稿》卷十),并拿给袁看。初学写诗的袁世凯就毫不客气地在上面题诗一首:

“画龙如蟒不成龙,

雾暗云昏掩碧空。

若得英雄斩蛇剑,

一挥满地血流红。”

当然,这是“戏题”,开个玩笑,调侃一下老同学而已。不过从中亦可看出,袁某堪称“孺子可教”,当然,应该也离不开老师张謇的悉心栽培吧?后来,张謇成为清末状元、立宪派领袖和实业家;袁氏则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推行新政,鼓励工商业发展。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亦得到袁世凯的政策扶持,应该说,两人关系还是挺不错的。不过,当袁氏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并企图复辟帝制时,张謇就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了。有一天,他甚至当面质问袁某:外面纷纷传言,阁下欲改变国体,究竟有没有这回事呀?当然,其时八字还没见一撇,袁世凯不但不能承认,而是“力辨其诬”,并且振振有词地说:“国民如果欲改变国体,恢复帝制,中国最有当皇帝资格的,第一是宣统帝溥仪,第二是衍圣公孔氏后裔。倘若认为这两姓都不行,那就要搜求朱明皇室的后裔了:内务总长朱启钤、直隶巡按使朱家宝、浙江将军朱瑞,他们都是合格的,何必推举我袁某人呢!”其实,上述三位清末民初的知名人物,都与朱明皇室没有关系,仅仅是姓“朱”而已,张謇听了他这不伦不类的“表白”,只是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却又一本正经地说:“照阁下这样推理,则唱小生的朱素云,也有当皇帝的资格喽?”朱素云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京剧小生演员,与王楞仙、德珺如并称“清末三大小生”。张謇平素朴实寡言,袁世凯没想到他竟然能用调侃的方式讥刺自己。然而,他毕竟曾经是自己的老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袁氏虽然已经贵为大总统,却不便对老师发火,只能默默忍受。为此,袁大总统“不怿者累日” (易宗夔《新世说·言语》),即一连几天都怏怏不乐。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

当然,老师的讥刺并不能阻遏袁大总统称帝的“雄心”,他终于一意孤行地为自己披上了龙袍。可惜,1916年3月,仅仅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就在全国一片反对与唾骂声中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不过,他还幻想保留大总统职务。于是张謇于这年3月给袁某发了一份电报,要他“立颁一申令辞职,坦然示天下以诚”,并且告诫他:“若再迁延,必更祸己祸国,尚忍言哉!”张謇还将这份电报前加了几句说明,转发给了各省将军、巡按使、镇守使与都统,即各省政坛重要人物,给袁某以极大压力。6月6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一命呜呼,张謇又于6月10日给袁氏长子袁克定(字云台),即一心想当“洪宪太子”的那一位,发了一封唁电:

“北京袁云台世兄:

昨夕始闻鱼日十时前总统之噩,回溯旧谊三十五年,哀悼之情宁同伦辈?推前总统致病之由,不能无恨于群小。惟愿世兄此后勉敦善行,以礼治丧,以义教弟,贻亲令名而已。

张謇谨唁

蒸”(《张謇全集2·函电上》)

“鱼日”即6日,“蒸”日指10日。袁世凯6月6日去世,张謇在9日晚上才获知信息,10日便发出唁电。“旧谊三十五年”,此言非虚,对于袁氏而言,张謇确实是亦师亦友,甚至可以说,是一位难得的“诤友”了。与敦促袁氏辞职电报中的当头棒喝“祸己祸国”相比,当初张謇的讥刺,对于袁世凯来说,何尝不是希望他“为己为国”,赶快打消复辟帝制的妄念呢!

来源:历史驿站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