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旗最动人的模样,绝不是挂在荣誉室的墙上,而是高高飘扬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荣誉室里,连队政治指导员栗新朝对新兵们说。
新华社沈阳8月5日电 题:胜利的旗帜高高飘扬——走进“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黄一宸、詹丽红、王立军
盛夏,又一批新兵来到了距平型关千里之外的“平型关大战突击连”。
“战旗最动人的模样,绝不是挂在荣誉室的墙上,而是高高飘扬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荣誉室里,连队政治指导员栗新朝对新兵们说。
他身后,正是“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的战旗。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消息很快传遍大江南北——这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那一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当年的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2营5连率先冲进了敌群,老连长曾贤生的大刀砍到卷刃,排长们的枪托砸得断裂,班长们的身上分不清是敌人还是自己的血。”“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连长阎伟说,“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这面旗帜,战斗过后由115师343旅授予连队。经此一战,全连只剩下30多人,牺牲者平均年龄不过20出头。
2015年9月3日,在新中国首次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为主题举行的阅兵中,“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光荣接受了祖国和人民检阅。
201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包括“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在内的100面荣誉战旗气势如虹,见证了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奋进征程。
如今,擎旗向前的,是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多数出生在21世纪,共同的名字是“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装步九连”。
过往的荣誉带给九连自信,自信的九连官兵书写新的荣誉。
“当年的突击,是高举着大刀冲锋陷阵;今天的突击,则是要在‘人装合一’的基础上加快提高打赢能力。”站在荣誉室里一把满是暗红色锈迹的大刀前,阎伟说。
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幕拉开,九连开启了由摩托化步兵向“合成铁拳”的蜕变重塑。这场驾驭新型装甲步战车的“突击”,从最初摸底考核中射击、通信、驾驶三大专业及格率不足60%,到连队专业人员考核优良率100%,用时不到3年。
“一车注意,正前方‘敌’坦克,反坦克导弹,摧毁!”
3秒之内,导弹没入漫天风沙。
在恶劣天气影响下,导弹开始偏离目标。上士王振民立刻进行修正,导弹最终摧毁目标。
这是发生在蒙古国东戈壁省的一幕。去年,连队整建制出国参加中蒙“草原伙伴-2024”陆军联合训练,探索出风沙条件下某装备新战法。
仅2024年一年,连队就参加了3场实兵演习、3场比武考核,被陆军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54名官兵立功受奖。
“胜利不会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自己走向胜利。”阎伟说,各类比武前,九连会组织尖子队和补差队加练。
“每个人的能力有参差,只有人人都想拿第一,九连才能是第一。”负责带教的比武尖子王烽说。
每逢有人职务晋升,九连都要集体开一次“提职补短会”,大家直言短处,帮助战友更好地履新。第46任政治指导员姜丰回忆:“我调离之前,他们让我别再那么‘唠叨’了,还送了我一本纪念相册。”
相册里,有一张特殊的“大头照”。“这是刘鑫的照片,刚入伍的时候他性格特别内向,看人都是低着头。”姜丰说。
经过两年的淬炼,刘鑫凭借全旅比武第一的成绩立下三等功。
两年,可以改变很多——
刘鑫的两年,是从“曾经想退伍”到“坚定要留队”;王振民的两年,是从业务尖子到能力全面的“六边形战士”;阎伟的两年,是从聚焦实兵对抗到抓“有人+无人”训练……
从2025年到2027年,也只有两年。
到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那时,九连又会度过怎样的两年?
“下连仪式上,每名九连新兵都收到了一张带有荣誉编号的战斗宣言书。”栗新朝说。
宣言书中空白的部分,将由每名新兵来书写……(完)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