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汽车行业谈论安全,从来不缺标准化的实验室测试。但当一位非遗锻刀匠人拿起锤子,将一块汽车防撞梁锻造成一把真正可以使用的千层钢刀时,人们对“安全性”的理解或许将变得更加直观。四川非遗锻刀第三代传人周光兴,携手领克08EM-P进行了一次罕见的跨界尝试——将2000
在汽车行业谈论安全,从来不缺标准化的实验室测试。但当一位非遗锻刀匠人拿起锤子,将一块汽车防撞梁锻造成一把真正可以使用的千层钢刀时,人们对“安全性”的理解或许将变得更加直观。四川非遗锻刀第三代传人周光兴,携手领克08EM-P进行了一次罕见的跨界尝试——将2000MPa级车门防撞梁熔炼、反复折叠锻打,最终打造成一把可劈牛骨、可试刀锋的传统千层钢菜刀。这不是工艺展示,而是对材料强度的一种实证,是对领克08EM-P车身结构安全性的另一种解读方式。
2000MPa热成型钢,构筑侧向防护核心
作为领克智能电混SUV家族的代表车型,领克08EM-P采用了高占比热成型钢材,其车门防撞梁选用2000MPa等级材料,结合一体式硼钢门环,支撑起整车的侧碰安全性能。在强度与韧性之间寻求平衡,是热成型钢的本质优势,也正是此次被锻打成千层钢的材料来源。
在中汽研发起的新能源车型“60km/h侧碰叠加侧柱碰”权威实车测试中,领克08EM-P获得A级认证。这项测试不仅考查车身结构对复杂侧向冲击的抵御能力,还覆盖电安全、乘员保护、后碰救援等多个维度。领克08EM-P的表现,进一步验证了其结构设计与材料选型的协同优势。
真实事故印证安全结构完整性
技术数据之外,实际用车场景才是最直接的验证。2024年2月,一辆领克08EM-P在山路湿滑条件下跌落约60米山崖,多次翻滚后乘员舱保持结构完整,A、B、C柱无明显形变,三名乘员轻微擦伤后自行脱困。在另一事故中,车辆以120km/h速度正面撞击收费站石墩并发生翻转,未见起火风险,驾驶员平安离开车辆。还有一次典型事故中,车辆在高速路段钻入前方卡车车底,尽管前部严重受损,但乘员舱区域未受入侵,车主仅受轻伤。
这些事故案例背后,是整车安全结构设计、约束系统布置和高强度材料协同工作的结果。特别是2000MPa防撞梁与硼钢门环构成的侧向保护框架,在极限冲击下保障了乘员舱的完整性,进一步印证了实验室数据的可信度。
这场由非遗工匠与智能电混SUV联手完成的材料挑战,背后是对领克08EM-P产品哲学的具象化表达。对领克而言,安全不仅是一组参数、一份报告,更是能被感知、可被验证的真实保障。无论是权威碰撞测试、极端道路事故还是传统锻造验证,最终落点都在于一件事:通过足够坚实的结构设计和材料体系,为每一位用户提供可依赖的安全保护。
领克08EM-P用一块防撞梁开启了对材料强度的公开实验。这不仅是一次传播形式的创新,更是一种品牌承诺的延展。让用户理解、感知并信任安全,从根本上增强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信任连接。未来,随着更多真实场景、极限测试的展开,领克将持续强化其“以用户为中心”的安全设计理念,让每一段旅程都更安心、每一处细节都值得信赖。
来源:小珊聊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