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国宝传国玉玺去哪了?烧了还是沉湖了?乾隆皇帝早识破骗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07:10 3

摘要:中华五千年历史里,传国玉玺绝对是最神秘的宝贝之一。这东西打秦朝就有,皇帝拿着它才敢说自己是正统,可自从唐末后唐皇帝李从珂兵败自焚后,这玉玺就没了踪影。它是真被大火烧成灰了,还是藏在哪个没人知道的地方?

中华五千年历史里,传国玉玺绝对是最神秘的宝贝之一。这东西打秦朝就有,皇帝拿着它才敢说自己是正统,可自从唐末后唐皇帝李从珂兵败自焚后,这玉玺就没了踪影。它是真被大火烧成灰了,还是藏在哪个没人知道的地方?

要聊传国玉玺,得先说说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的说法。相传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发现一块璞玉,先后献给楚厉王、楚武王,两位国王都认为是普通石头,砍了卞和的双脚。

直到楚文王继位,让人剖开璞玉,才发现是绝世美玉,这就是和氏璧。后来楚国衰败,和氏璧辗转落到赵国,赵惠文王将其视为国宝。

秦昭襄王听说赵国藏有和氏璧,提出用十五座城交换。赵王怕秦国失信,又不敢拒绝,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凭着智慧和勇气,成功将和氏璧带回赵国,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秦国灭六国后,和氏璧落入秦始皇手中,但它是否被制成传国玉玺,至今仍是史学界争议话题——更多学者认为,传国玉玺可能是用蓝田玉制成,而非和氏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命丞相李斯雕刻传国玉玺,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这枚玉玺方四寸,印钮为五螭盘踞造型,象征皇权至高无上。从这时起,传国玉玺成为皇帝权力的象征,被存放在咸阳宫符节台,号称“传国之宝”。​

秦朝灭亡时,子婴向刘邦献上传国玉玺。刘邦称帝后,将这枚玉玺定为汉朝国宝,代代相传至西汉末年。​

王莽篡汉时,派堂弟王舜向太后王政君索要玉玺。王政君愤怒之下,将玉玺掷于地上,导致玉玺崩缺一角。后来王莽命人用黄金镶嵌缺角,传国玉玺从此有了金镶玉的特征。​

东汉建立后,传国玉玺仍为皇权象征。东汉末年政局动荡,玉玺多次易主:绿林军攻破长安后,玉玺落入更始帝刘玄手中;赤眉军打败刘玄,玉玺又归赤眉军所有;最终光武帝刘秀平定叛乱,夺回玉玺,重新纳入汉朝宫廷。​

东汉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作乱,洛阳陷入战乱。孙坚率军进入洛阳后,在城南甄官井中发现传国玉玺。后来孙坚战死,玉玺被其子孙策献给袁术,袁术凭此玉玺称帝。袁术败亡后,玉玺被曹操所得,最终归还汉献帝。曹丕篡汉建立曹魏后,玉玺归入曹魏手中,曹丕还在玉玺肩部刻下“大魏受汉传国玺”字样。​

从三国到魏晋南北朝,传国玉玺随着政权更替不断流转。西晋统一后,玉玺归西晋所有;西晋灭亡后,北方陷入战乱,前赵、后赵、冉魏先后占有玉玺。

冉魏皇帝冉闵为求得东晋支持,将玉玺送至东晋,从此玉玺归入南朝,先后流传于宋、齐、梁、陈四朝。隋朝灭陈后,隋文帝杨坚得到传国玉玺,继续将其作为正统凭证。​

隋炀帝杨广被杀后,萧皇后带着玉玺逃往突厥,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一度让人雕刻“受命宝”“定命宝”等数方新玺,以彰显皇权。贞观四年(630年),李靖率军击败突厥,萧皇后带着玉玺返回唐朝。李世民得到玉玺后,确认其金镶玉特征,遂将其定为唐朝传国之宝。​

唐末天下大乱,朱温篡唐建立后梁,玉玺落入后梁手中;后唐灭后梁后,玉玺归后唐所有。清泰三年(936年),后晋石敬瑭联合契丹攻打后唐,李从珂兵败,与太后、皇后等在洛阳玄武楼自焚,传国玉玺从此失踪,成为历史谜团。​

宋朝建立后,历代皇帝都在寻找传国玉玺,却始终无果。宋哲宗时期,有人在咸阳献上一枚传国玉玺,经大臣鉴定为真品,朝廷为此举行隆重仪式庆祝,但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枚仿制品。

到了元朝,有传言称元顺帝出逃时携带传国玉玺,但缺乏可靠证据;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后,多次派徐达、蓝玉等率军北伐,除打击残元势力外,也试图寻找玉玺,最终一无所获。​

清朝时期,皇宫收藏了大量御玺。乾隆年间,有人献上一枚号称传国玉玺的玉印,乾隆帝亲自参与鉴定,发现这枚玉印材质为青玉,刻字风格与秦篆不符,且金镶玉痕迹为人工伪造,遂断定为赝品。乾隆帝还下令将这枚假玉玺撤出御玺行列,改用“制诰之宝”“敕命之宝”等正规御玺。​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紫禁城,期间特意下令搜寻传国玉玺,士兵翻遍皇宫各个角落,包括养心殿、乾清宫的隐秘库房,均未发现玉玺踪迹。从此,传国玉玺彻底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今天的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再见到真正的传国玉玺。但它的传奇经历,早已超越了一件文物的意义,它曾是皇权正统的象征。

来源:趣史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