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人对野菜很是偏爱,在他们眼里,野菜就是“绿色黄金”,最常食用“七头一脑”,其中这一脑就是菊花脑。“春三草”“旱八鲜”“金陵十三菜”,这其中都少不了菊花脑。在南京,从初春到仲夏,饭桌上少不了的一直是那碗菊花脑鸡蛋汤。淡黄的蛋花伴着清新绿的汤汁儿轻盈起舞,恍如
南京人对野菜很是偏爱,在他们眼里,野菜就是“绿色黄金”,最常食用“七头一脑”,其中这一脑就是菊花脑。“春三草”“旱八鲜”“金陵十三菜”,这其中都少不了菊花脑。在南京,从初春到仲夏,饭桌上少不了的一直是那碗菊花脑鸡蛋汤。淡黄的蛋花伴着清新绿的汤汁儿轻盈起舞,恍如一丛盛开的碎菊,让人赏心悦目,香气扑鼻,喝上一口,齿颊留香,不禁让人叫绝。
甘熙《白下琐言》著于清代道光年间,其时太平天国尚未起事,在该书中就出现了“菊花苗”,应该就是“菊花脑”无疑。清末龚乃保在《冶城蔬谱》里写作“菊花叶”,他说:“野菊与九月菊同时,开小黄花,有香,其嫩苔中蔬料,丛生菜畦旁,春夏尤佳,带露采撷,指甲皆香。凉晕齿颊,自成馨逸。”
聂凤乔在《蔬菜斋随笔》中称菊花脑为“全世界栽培面积最小的蔬菜”。这也是它较为奇特的地方——是江苏特色蔬菜,也只在南京盛产。苏东坡曾作《后杞菊赋》文以自嘲,“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乐观的苏东坡到哪都能发现美食,菊花脑也让他咀嚼出了生活的真滋味,真叫人赞叹不绝。
据说早在南宋时,名将岳飞率领岳家军在南京牛首山抗击金兵粮草不足时,曾采食菊花脑充饥,为这种看似普通的野菜增添了一份英雄气概。所以南京人喜欢食用菊花脑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也因如此,菊花脑也更具有了一定的爱国主义色彩。
菊花脑在南京已有一百多年的栽培史。相传公元1864年,曾国藩率领清兵攻打太平军,南京城被围,粮草殆尽,百姓在寻找野菜充饥时,发现菊花脑嫩茎叶清香爽口,后来便不断引种,从此广为传播。
菊花脑的生命力分外顽强,只要按时浇水,在房前屋后、阳台花盆都能蓬勃生长,足够随吃随摘,从初春吃到盛夏。菊花脑的叶子鲜嫩程度随着气温升高而递减,待暑意褪尽,植株开花,叶子就不再适合吃了,不过可以将结出的比芝麻略大的种子收集起来,留着明年再种,花晒干后也能泡菊花茶,充分达到了物尽其用。
菊花脑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菊花脑的茎和叶不仅可以做成美食,还可以入药。多部医药典籍对它都有记载。国家药典《上海常用中草药》就对菊花脑记载有:“清热解毒。主治鼻炎,支气管炎,风火赤眼,疮疖肿痛,蛇咬伤,湿疹,皮肤瘙痒。”每年7-9月采集,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使用都可。《中华草本》也载有可煎汤内服,可取适量捣碎敷在患处,同时它也是泡洗熏蒸的好材料。
菊花脑,春夏之际,枝繁叶茂,丛丛翠色;金秋时节,簇簇黄花,清香远逸。它的嫩茎叶作蔬,一年之内有半年可以采食。菊花脑自带清凉香气,入口后有着略微苦涩的味道,咽下后口腔中仍蔓延着类似薄荷的微凉感觉,清淡的做法最能体现本味。
而今,喜爱菊花脑的不止是南京人了,它早已风靡大江南北,成了一道清新淡雅的平民菜,让大江南北的人们赏心悦目,不禁为之叫绝。 清小禾
来源:爱广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