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到夏天,脚气就反复发作?可能是这5种习惯“惹的祸”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16 10:10 1

摘要:王大叔今年63岁,退休三年,平时喜欢种点菜、遛遛弯。可每年一到夏天,他那双脚就开始“闹脾气”——一开始是痒,后来脱皮、起水泡,甚至还裂口流脓,严重的时候连路都走不了。

王大叔今年63岁,退休三年,平时喜欢种点菜、遛遛弯。可每年一到夏天,他那双脚就开始“闹脾气”——一开始是痒,后来脱皮、起水泡,甚至还裂口流脓,严重的时候连路都走不了。

老伴儿张婶劝他去看看医生,他却不当回事:“年轻时候得的脚气,几十年都这样,热几天就好。”

但这次不一样,王大叔刚从医院回来,手里提着医生开的药,脸上满是疑惑:“医生说是脚气,又说我这些年一直处理不当,还问我平时洗完脚有没有马上擦干……”

张婶一听就笑:“你不是一直都是洗完就穿鞋吗?”

王大叔这才恍然:“嘿,还真是这么多年都这么干的。”

可转念一想,他嘟囔了一句:“怎么小时候得的脚气,到老了还这么缠人?”

难道说,脚气这东西,夏天就真的没法摆脱了吗?

一、天气一热,脚气就开始发作?

很多人都发现,一到夏天脚气就“死灰复燃”,痒、脱皮、水泡轮番上阵。这并不是错觉,而是夏天的环境,刚好是“真菌”最活跃的温床。

脚气,医学上叫足癣,是一种真菌感染,主要由皮肤癣菌引起。真菌最喜欢的就是:温暖、潮湿、不通风的环境。

你想啊,夏天本来就热,脚部还要长期穿鞋走路,稍微出点汗,鞋子里就变成了一个“小蒸笼”,湿气出不去、温度又高,真菌在这样的环境下,简直像打了鸡血一样活跃。

而且脚掌上的皮肤角质层厚,水分容易滞留,就更容易成为“真菌温床”。再加上很多人夏天穿凉鞋、公共澡堂不穿拖鞋,或者穿不透气的鞋不换袜子,都是帮真菌“壮大势力”。

总的来说,夏天本来就是脚气高发季,如果平时卫生做不好,或者治疗不到位,脚气一发就是“反复横跳”。

二、脚气反复发作,可能是这5种习惯“惹的祸”

别看脚气听着像小毛病,真要得起来还真难缠。尤其是以下这5种生活习惯,很可能是你脚气反复发作的“幕后黑手”:

1.洗脚不擦干就穿鞋

很多人洗完脚图省事,脚还没干就穿上袜子、鞋子,甚至上床睡觉。

这一来,脚缝长期处于潮湿状态,真菌当然就开心地繁殖起来了。尤其是趾缝之间,很容易积水,是真菌最喜欢“安家”的地方。

2.一双鞋连续穿好几天

夏天脚容易出汗,一天穿下来的鞋,里面全是湿气和汗液。

如果不晾干、消毒,第二天接着穿,真菌就在鞋里扎根不走了。特别是运动鞋、皮鞋这类不透气的鞋子,穿一天得晾两天才合适。

3.全家共用拖鞋、毛巾

这是不少家庭都有的问题。

脚气是传染的,如果家里有一个人脚气不注意隔离,共用的拖鞋、毛巾、洗脚盆就成了“传播链”。尤其是中老年人,抵抗力弱,一传一个准。

4.爱在公共浴池、游泳池光脚走路

这类地方人多、潮湿,地面是脚气真菌的高发地。赤脚踩在这样的地面上,哪怕只有一分钟,都可能被真菌“钻空子”。

5.治疗只靠涂点药膏,不坚持、不彻底

很多人得了脚气,就随便去药店买个药膏抹几天,痒不痒、红不红就算“好了”。

但其实,真菌还没死干净。这种“半拉子治疗”,时间一久就容易复发,甚至比上次还严重。

三、要想保持足部健康,应该怎么做?

脚气要想根治,除了用对药,还得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下面这些建议,照着做,脚气真的能缓不少:

1.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克霉唑是一种常用的抗真菌药,对脚气常见的皮肤癣菌有效。建议不要盲目自己买药,最好去医院确认真菌类型,再由医生推荐用药。

喷雾型比较适合水泡型、趾缝潮湿型脚气,而软膏型适合角化型(脱皮增厚那种)。

关键是:即使症状缓解了,也要坚持用药至少2周,把真菌“斩草除根”。

2.每天洗脚后,擦干脚缝,尤其是脚趾之间

别觉得麻烦,用毛巾或者纸巾都可以,把脚擦干后再穿鞋。

晚上可以用温水泡脚,不要太烫,10到15分钟即可,有助于软化角质,促进药效吸收。

3.平时多晒晒脚、保持通风

夏天穿凉鞋虽然凉快,但如果脚汗多,也要注意通风、清洁。有条件的可以多晒晒太阳,紫外线对真菌有一定杀灭作用。

结尾

脚气不大,但拖久了真能折磨人。

一到夏天脚气反复发作,往往不是天气的错,而是你生活里的小习惯出了问题。别怕麻烦,认真点对待,脚也能轻松度夏。

你夏天有没有这些不好的习惯呢?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来源:栖霞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