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不冷,就看秋分”,今日秋分,今年冬天特别冷吗?看农谚咋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06:03 1

摘要:“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就到了农历八月初二,9月23日了,这天是秋分节气到来的日子。此时太阳黄经到180°,斗指“酉”。秋分,是秋季的中间点,过了秋分,秋季就正式进入了后半程,凉爽会进一步加深,冬天也越来越近了。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就到了农历八月初二,9月23日了,这天是秋分节气到来的日子。此时太阳黄经到180°,斗指“酉”。秋分,是秋季的中间点,过了秋分,秋季就正式进入了后半程,凉爽会进一步加深,冬天也越来越近了。

我国幅员辽阔,因此到了秋分节气时,南北方地区会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点。在南方,秋分期间昼夜温差小,仍可能出现高温天气,长江流域部分地区气温超过35摄氏度,华南地区因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闷热感强烈,通常10月份才开始降温。此外,华南沿海地区秋分后易受台风影响,带来强风雨天气,而西南地区则可能迎来“华西秋雨”,常可能出现连绵阴雨;在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雨季结束,天气转凉。多晴朗天气,碧空万里,风和日丽。昼夜温差大,白天阳光充足时比较暖和,但夜晚气温会迅速下降,形成“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典型特征。

俗话说:“勿过急,勿过迟,秋分种麦正适宜。”秋分通常出现在农历9月22日到24日,是北方冬小麦播种的黄金期,此时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温暖利于种子发芽,夜晚凉爽能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土壤湿度适中,既能避免春旱影响出苗,又能为根系提供良好条件。如果冬小麦种的早了,秋分前气温尚高,土壤湿度不足时播种,种子可能因为高温蒸发,或干旱无法正常发芽,导致缺苗断垄;如果种的晚了,小麦幼苗可能因为低温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全,难以安全过冬,影响来年产量。因此秋分节气是最适合种冬小麦的时候。

秋分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是“二分二至”之一,是秋季的“风水岭”。因此古人非常重视立秋这个节气。关于立秋,民间有很多习俗。比如“秋分吃秋菜、粘雀子嘴、放风筝、送秋牛、竖蛋、吃秋蟹”等习俗。南方这个时候,最流行的就是“吃秋蟹”了。

此时的螃蟹蟹黄饱满、肉质肥美,符合“秋风起,蟹脚痒”的食俗。在这天,人们会把螃蟹仔细刷洗干净,用细麻绳把蟹足捆扎结实,防止蒸煮时蟹黄蟹膏流出,然后把蟹放到蒸笼中,肚皮朝上摆放,在蟹身上放几片姜片去腥,用大火蒸上十几分钟,等蟹壳变得通红透亮,蟹香四溢时,就可以拿出来品尝了,搭配着姜醋汁细细品尝,别提有多惬意。

今年的秋分不一般,属于“早秋分”。古人观察秋分节气到来的规律,发现秋分一般于农历八月中旬到来,如果秋分节气早于农历八月中旬,就是“早秋分”;如果秋分节气晚于农历八月中旬,就属于“晚秋分”。

老话说:“早秋分寒似霜刃,晚秋分暖若春柔。”如果该年秋分节气来的比较早,则预示着秋分期间天气比较寒冷,给人凛冽之感;相反,如果该年秋分节气来的比较晚,那么预示着该年秋分期间天气暖和,仿佛春天一般柔和。不过这里的“寒似霜刃”、“暖若春柔”都是夸张的说法,只是为了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早、晚秋分在气温上的冷热差异。

古人经过长时间的劳作发现,发现秋分当天的天气与冬天的冷暖有一定联系。因此在民间,有一句老话叫做:“冷不冷,就看秋分”。今日秋分,今年冬天会特别冷吗?我们从古人留下的农谚了解下。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日这天太阳炙热,烤的人暖烘烘的,按照古人的说法,预示着到了大寒的时候,即使有霜花,天气也不会冷,连人都冻不伤。

这里的“烤得慌”、“冻不伤”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只是为了形容冷热。

大寒,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寒潮频繁南下,是一年中最寒冷的节气,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节气,俗话说:“大寒大寒,无风也寒”,说的就是大寒节气的寒冷。如果该年到了大寒节气时,天气还不太冷,则预示着该年冬天不冷,是个暖冬。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日这天雨丝密集,如同悬挂的帘子一般,按照古人的说法,预示着到了农历十一月(冬月)时,雪下的非常大,积雪堆积到屋檐那么高。

农历十一月是冷空气比较活跃的时期,受冷空气影响,天气会更为寒冷。尤其是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遇时,容易形成降雪天气,进一步加剧寒冷程度。像北方地区可能出现大雪甚至是暴雪,南方地区虽然降雪少,但也可能会出现雨夹雪或霜冻天气。因此这个农谚也从侧面表明该年冬天会特别冷。

而且冬天的降雪对农作物的生长还比较有利。雪水中含有一定的氮化物,这些氮化物会被土壤吸附,并转化为农作物能够吸收利用的氮素营养,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支持;而且降雪在田地堆积后,会形成天然保温层,让土壤温度保持相对稳定,避免作物因土壤温度急剧下降而遭受冻害;而且还能缓冲温度波动,冬季昼夜温差大,降雪可以在白天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土壤吸收的热量;在夜晚则能减缓地面热量的散失,从而缓冲土壤温度的剧烈波动,为农作物根系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农作物安全过冬;此外,冬季降雪后,气温会明显下降,这会让隐藏在土壤中、树皮缝隙中的病虫害受到低温而死亡,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基数。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日这天刮起了秋分,按照古人的说法,预示着到了冬天的时候,寒风就像刀子一样,割在人身上,让人感到冬天寒风的猛烈和寒冷。

在冬天,高纬度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区;而低纬度地区相对温暖,气压较低。空气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于是就形成了冬季风。当这种寒冷的高气压空气快速流动时,就形成了寒风。比如,我国冬季常受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冷空气影响,这些地区冬季气温极低,冷空气南下过程中就带来了寒风,同时也会让所到之处的气温大幅下降。这也说明了冬天的寒冷。

这句话很好理解,如果秋分这天是个晴天,则预示着冬天天气不会太冷,属于“暖冬”。

温暖的冬天会让人们更愿意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对于一些因为寒冷而旅游淡季的地区来说,冬天暖和可以吸引更多游客。

不过对于作物来说是不太好的。作物都有自己适应寒冷冬季的生理机制和生长周期。冬天暖和可能会打乱它们的生物节律,影响它们的生长。比如一些作物可能会提前发育,但后续如果出现降温天气,就容易受到冻害。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日这天是阴天,预示着到了三九天的时候,天气会特别寒冷。

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是数九天中最寒冷的阶段,如果三九天冷,则说明该年冬天不会暖和,是个冷冬。

总结:“冷不冷,就看秋分”,今日秋分,今年冬天特别冷吗?我们根据古人的经验可以知道,如果秋分日这天是晴天、太阳高照,预示着冬天冷;如果秋分日这天下雨,刮风,阴天,预示着冬天暖和。

今日秋分,我们这里下雨了,你们那里天气如何呢?欢迎大家留言!

来源:乡村三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