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杨的小摊,没什么花哨的装备,就一辆贴满卡通贴纸的电动车、两个印着小熊图案的保温箱,外加一张折叠小方桌,却成了郑州金水区小学生的“放学后据点”。
文|灯泡与麦冬
编辑|影娱先锋
“军火商出摊了。展示一下库存:狗杂、MG3、P90、AUG、M4.....”
“老板!我要AK47,多少钱?”
“我要皮卡丘,昨天在你直播间已经跟你预约好了!”
“军火商,今天有新到的‘狗杂’吗?我要两个!”
小杨刚支起摊位,就响起此起彼伏的“要枪”声。
最近他的“DF-5C”吸引力更是覆盖全网,连人民日报都为他点赞。
一个街头摊主,凭啥靠“卖枪”成顶流?这爆红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门道?
小杨的小摊,没什么花哨的装备,就一辆贴满卡通贴纸的电动车、两个印着小熊图案的保温箱,外加一张折叠小方桌,却成了郑州金水区小学生的“放学后据点”。
下午4点半一放学,菜市场入口的人行道上就排起了长队。
打头的全是攥着1块钱背着书包的小朋友。
他们嘴里念叨的不是“豆沙馅”“芝麻味”,而是“我要P90”“我要皮卡丘面具”。
小杨的手和嘴就没停过。
一边戴着一次性手套快速分拣,刚把“三星堆面具”装进袋子,那边又有人喊“要M416”。
一边眼睛还得盯着排队的孩子,嘴里还得应付着:
“别急别急,‘M416’还有最后三个,预约过的先拿!”
摊儿旁边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家长得站在外边“围观”,因为这里孩子们说了算。
有个穿碎花裙的妈妈举着手机拍视频,镜头里的儿子正举着“奥特曼烧饼”,对着阳光看上面的纹路,妈妈笑着说:
“以前接孩子放学,他总闹着买辣条,现在天天攒1块钱,就为了小杨的烧饼,还会回家给我讲‘辽宁舰’是啥,比报科普班管用多了。”
最有意思的是摊儿上的“特殊兑换区”:
墙上钉着块小黑板,写着“奖状换烧饼——三好学生换‘大国重器’款,进步奖换卡通款”。
小杨说,这是上个月一个孩子提的主意:
“那娃拿着奖状来,说‘叔叔我没带钱,但我考了好成绩’,我就给他换了个‘歼-20’,后来越来越多娃效仿,我干脆设了这个区。”
谁能想到,这个背保温箱卖烧饼的摊主,是2023年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硕士。
去年夏天,小杨和同学一样,揣着“建高楼、修大桥”的梦想进了建筑公司,可现实是“每天盯工地、画图纸,加班到凌晨,像个没有感情的画图机器”。
干了不到半年,他递了辞职信,成了“失业硕士”。
迷茫时,他无意间翻出爷爷留下的旧烧饼炉,小时候他总蹲在爷爷身边揉面团,把烧饼捏成小坦克、小飞机历历在目。
“要不试试做烧饼?至少是自己喜欢的事。”
小杨把出租屋厨房改成“工作室”,每天凌晨4点起床烤普通芝麻烧饼,10点背着保温箱蹲在菜市场门口。
可3块钱一个的烧饼,一天最多卖20多个,连面粉钱都赚不回来,当时都想放弃了,打算再撑几天就回老家。
真正的转机,是今年5月的一个傍晚。
小杨在校门口卖力的推销着自己创业作品“金铲铲”,一个小男孩说“如果可以炸个AUG我就买。”
小杨立马答应明天给他做,第二天,他把“AUG烧饼”放在保温箱最显眼的位置。
男孩果然来了,举着1块钱蹦着买下,还拉来一群同学炫耀。
之后小杨尝试迎合孩子的需求,也会把孩子买烧饼的视频,配文“失业土木硕士在小学门口卖军火”,发在抖音上。
播放量破800万,评论区全是“求地址”“我家娃也要AUG”。
小杨突然明白:孩子们要的,是能“玩”又能吃的新奇玩意儿。
出圈后,小杨的抖音私信塞满了孩子的“定制需求”。
“要能拼的枪;要带花纹的辽宁舰;要印奖状的烧饼。”。
他干脆把创新权交给孩子,每天带个小本子记“奇思妙想”,收摊后就“攻关”。
他还会定时推行“全球首发”和“限量款”。
“周一出‘航天火箭’款(庆祝航天发射);周三上‘文物盲盒’款(随机兵马俑、四羊方尊);周末推‘节日限定’——六一做‘卡通大集合’;国庆做‘国旗纹路烧饼’。”。
孩子们每天盼着放学,就为了看当天的“隐藏款”。
小杨的创新,不只是造型上的花架子,更藏着他作为硕士的“小心思”。
他发现,孩子们买完造型烧饼后,总爱追问“这是什么”,于是干脆在“创新”里加了“知识buff”,让烧饼变成“能吃的科普书”。
做“东风-5C导弹”烧饼时,在保鲜袋上印上“这是保护祖国的‘大国重器’,射程超远哦”;
做“三星堆面具”时,附一张小卡片,写着“3000年前的古人做的‘青铜面具’,现在在四川博物馆”;
就连“AK47”“AUG”这些“军火款”,他也会在袋子上注明“这是游戏里的武器,现实中要爱护和平”。
为了让知识更“生动”,他还搞了“互动式创新”。
直播做“歼-35烧饼”时,一边捏面团一边给镜头前的孩子讲“它能在航母上起飞,翅膀可以折叠”;
出“恐龙化石”款烧饼时,故意把“骨骼纹路”刻得清晰,让孩子吃的时候像“挖化石”,还会问“你知道这是霸王龙还是三角龙的骨头吗”。
这种好看又能学的创新,不仅让孩子喜欢,更戳中了家长的“痛点”。
很多家长主动拍视频分享,帮他的抖音粉丝从几万涨到上百万。
出圈后,有人劝小杨“趁火开店”“加盟连锁”,甚至有人想给他投资做“预制烧饼”,但都被他拒绝了。
他却始终围着“小而美”的初心。
“我要的不是‘大生意’,是孩子们看到烧饼时的笑脸。”
他坚持手工制作,不用模具批量生产;
坚守1块钱定价,哪怕成本上涨也不涨价,还“每人限购2个”,避免囤货倒卖。
他甚至创新了“流量玩法”,小摊做成“信任IP”。
在抖音上搞“云点单”,孩子画个图发过来,他就记在本子上,第二天预留出“专属烧饼”,还会拍段“制作过程”发给孩子,让他们有“参与感”。
创新+知识+真诚,让他的“军火烧饼”成了郑州的“街头IP”。
有人专门来拍短视频,称他的摊儿是“郑州最有温度的网红点”;
学校老师甚至邀请他去做“手工课嘉宾”,教孩子们用面团捏“文物造型”;
人民日报还点赞他“把知识融入烟火气,用小创新传递大能量”。
如今,小杨的保温箱依然每天准时出现在纬四路菜市场门口。
里面的烧饼造型换了一茬又一茬。
但他说:
“我的创新永远围着孩子转,他们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我就加什么。”
正是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初心,让他从一个“失业硕士”,变成了孩子们口中的“烧饼魔法师”。
也让一个小小的烧饼摊,走出了一条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创新路”。
部分资料参考:
人民日报|“东风-5C烧饼,吸引范围覆盖全网!”.2025
大众新闻|热点丨土木专业研究生摆摊卖“军火”烧饼 1块钱1个被小学生"抢空" 网友:这不妥妥狙击小学生的心.2025
法治视讯|95后硕士摆摊卖烧饼,2个月狂吸40多万粉丝,直面“学历浪费论”和走红后的烦恼.2025
红星新闻|土木硕士摆摊卖烧饼:1元1个刚够原料成本,只卖给小孩,接受定制烧饼造型,做饼4小时卖饼20分钟.2025
来源:影娱先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