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个新闻,真挺让人唏嘘的:有个新楼盘开盘后几个月房子就降了100多万,之前买的业主心态彻底崩了——你说普通人辛苦大半辈子,几个月跌没一百多万,谁受得了?摘要:前几天看到个新闻,真挺让人唏嘘的:有个新楼盘开盘后几个月房子就降了100多万,之前买的业主心态彻底崩了——你说普通人辛苦大半辈子,几个月跌没一百多万,谁受得了?
其实这种事这几年真不算稀奇。抖音上“#房子贬值”这个话题的播放量都超过80亿次。
举个真实例子:南京有一对夫妻,2021年看身边人买房好像都在赚,一冲动,贷款240多万,又问亲戚借了30多万,买了套单价5.5万/㎡的房子,月供1.1万。
买的时候两口子都坚信房子一定会上涨,结果呢,到了去年,同小区同户型的房子已经掉到282万,算下来单价才2.5万/㎡。
等于一平米跌了3万,三年啥也没干,净亏324万。
大半辈子的积蓄,说没就没,还倒欠银行一两百万。换作是你,你崩不崩溃?
而且这种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房地产市场的残酷现实。
.01
复旦大学教授:房价将断崖式下跌
房价已经连调三年,很多人都觉得到底了,跌不动了。但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复旦大学教授发表观点:“大家现在千万不要买房,因为房价将会断崖式下跌。”
这话听着有点吓人,但不是完全没道理。因为现在支撑房地产增长的十大数据,都有到头的趋势了。
第一是人口。房子说到底是人住的,没人增长,房产市场便失去了扩张的基础。
中国总人口已达14亿顶峰,还连续三年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趋势挡不住,以后人口只会慢慢减少。
第二是城市化率。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已经攀升至65%,剩下没进城的很多是老人、孩子——老人一般不愿离开农村,孩子暂时也没有买房能力。
和发达国家比,中国向城市迁移的人口潜力相对较小,预计只有大约5%的增长空间。
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未来的增长可能更多依赖于提升城市内部的发展和优化,而不是单纯的迁移。
第三是老龄化。去年老年人口占比已达21%,预计2035年会超过30%。老年人一般不会买房,非但如此,全国城镇接近45%的人有两套甚至更多房子,他们说不定还会把多余的房子出掉,
事实上,不管是哪个国家,老年人都不可能拉动房地产的需求。
光这三点,就已经说明住房需求正在走下坡路。
第四是房子库存。目前新房待售面积为7.6亿㎡,全国二手房挂牌量700多万套,库存已经够多了,再加上现在也没有完全停止建房,这一块的供给已经超了。
第五是人均居住面积。居住面积的人均指数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数据之一,人们普遍有着对更大更舒适居住空间的追求,这种改善性需求有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的销售。
现在城镇居民人均住房50㎡,这水平已经赶上发达国家。还想怎么扩大?未来能扩展的空间非常有限了。
第六是建设量。2000年全年房子的建设量是1亿㎡,到了2017年就飙升到了17亿㎡。
这什么概念,相当于已经占全球一半!
这种疯狂盖楼,还能继续吗?不太可能了。
.03
如何应对?
面对这种局面,给大家几个实用建议:
①现金为王。手上有钱,心里不顾。别急着抄底,好机会是等出来的。
②换房一定要谨慎!三类房子尽量别碰:郊区的、天价学区房、新区的——这些价格波动大,别盲目赌。尽量选配套成熟、靠近地铁的小区。
③密切关注政策。预售制可能快取消了,建议等政策明朗再上车,能避开很多烂尾风险。如果一定要买新房,只选实力强、靠谱的大开发商。
文末结语
楼市降温期,别盲目跟风,更别赌上身家。稳住,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来源:万子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