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危气体道路运输豁免政策全解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05:30 1

摘要:低危气体道路运输豁免政策是我国基于“分类管理、风险适配”原则构建的重要制度,核心目标是在保障运输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该政策围绕适用范围、操作规范、地方差异、技术监管等维度持续优化,以下从政策框架、实操要点、风险防控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

低危气体道路运输豁免政策是我国基于“分类管理、风险适配”原则构建的重要制度,核心目标是在保障运输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该政策围绕适用范围、操作规范、地方差异、技术监管等维度持续优化,以下从政策框架、实操要点、风险防控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

一、政策依据

与适用气体政策主要依据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限量瓶装氮气等气体道路运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氮、氦、氖、氩、氪、氙六种不燃、无毒、无腐蚀气体可享受豁免,部分省市在部委文件基础上适当拓展豁免范围,如山西省、甘肃庆阳关于二氧化碳的豁免,但这属于地方性政策,跨区域运输时需特别注意目的地监管要求。豁免后,符合条件的气体可按普通货物运输,无需危险货物运输资质。

二、具体豁免条件

不同形态的低危气体需满足差异化限量要求,具体如下:

提示:

1.《关于进一步规范限量瓶装二氧化碳气体道路运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交运发〔2016〕61号):专门针对二氧化碳(CO₂) 的限量运输豁免进行了规范。

2.运输单元总量是指一辆车上装载的所有豁免气体的总量上限。一旦任何一项超出上述限量,本次运输活动即整体失效豁免资格,必须严格按照危险货物进行运输。

三、豁免范围与限制

1)豁免内容:取消的强制性要求

企业资质豁免:承运企业无需持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

车辆设备豁免:无需使用符合《道路运输爆炸品和剧毒化学品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等标准的专用车辆(即常说的“危险品运输车”),允许使用普通货运车辆(但需保障安全)。

人员资格豁免:无需配备持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证》的驾驶员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押运员证》的押运员。

行车管理豁免:无需遵守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上限速80公里/小时、0-6时段禁行等特殊的道路通行规定。

2)例外情形与安全红线(豁免失效条款)

包装设备不合格:气瓶超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瓶阀、安全附件失效。

运输量超限:单瓶容积超标,运输单元总量超标或二氧化碳净质量超过其规定限值。

操作不规范:标签标识缺失或错误,混合装载,装卸与运输过程违章。

突发应急事件:在运输途中发生泄漏、燃烧等任何事故或紧急情况时,豁免自动终止。处置措施必须立即升级,按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执行,并立即报告警方和应急管理部门。

3)违规后果:从处罚到吊销许可

一旦因上述情形导致豁免失效,其运输行为即被认定为“未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擅自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将依据《道路运输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进行处罚,违规者最高可吊销经营许可证。

一、车辆与设备要求(新国标强制实施)

1)运输标志革新(2025年4月起生效)依据新国标《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 13392—2023),低危气体运输车辆需完成以下调整:

取消三角形标志灯:此前车辆悬挂的三角形标志灯不再使用。新增矩形标志牌,需标注介质的UN编号(如氮气UN1066)和企业应急电话。菱形标志牌与特殊标志牌,用于标识货物的主要和次要危险特性,并在特定情况下使用(如危害环境物质或高温物质标记)。其尺寸有标准版、缩小版和放大版之分。

简化车身标识:无需喷涂“易燃”“剧毒”等高危标识,但需在车身两侧及后部粘贴基础安全提示。整改时间,2025年3月31日前已获批的车辆,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整改,逾期禁止上路。

2)安全设备智能化升级,除了标志更新,运输安全也在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虽然低危气体运输目前未必强制要求,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2025 年低危气体运输车辆的安全设备智能化升级趋势明显。

实时状态监控:通过物联网(IoT)技术,如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车辆速度、位置、货物状态(如压力、温度)等数据,并传输至云端管理平台,实现风险的早期预警和应急响应的快速联动。

AI辅助驾驶行为监控: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精准识别驾驶员疲劳驾驶、分心驾驶等危险行为,及时发出警报。

智能压力监测(特定地区/气体):对于冷冻液化气体等,部分地区率先推行智能压力传感器的强制加装要求(如云南、内蒙古),并实时将数据上传至省级监管平台。

3)气瓶管理规范需符合《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6)

确保所有气瓶均为合格的无缝气瓶或焊接绝热气瓶,在定期检验有效期内,无泄漏、无损;安全附件齐全;

充装过程需按照规定的压力和流程操作,充装后要进行复验,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如氮气充装压力≤15MPa,充装后复验误差≤1%);

在运输过程中,气瓶必须妥善固定,防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因颠簸、碰撞而受损,避免气体泄漏等安全事故发生;

空瓶与实瓶应分区存放,间隔距离不小于 1 米,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乙炔瓶若随车运输,单车存放量不得超过 5 瓶(40L 规格),且必须直立放置,并配备可靠的防倾倒支架;

虽按普通货物运输,但气瓶上必须正确粘贴/悬挂产品合格证和符合国家标准的气瓶警示标签,明确气体种类和潜在危险(如“窒息”)。

二、操作规范与文件记录

1)充装与装卸要求

充装前:气瓶、阀门及安全附件(手轮、瓶帽、防震圈)外观完好,标识清晰;复称误差≤1 %;冷冻液化气体需计算并标记“保留时间”;新罐车或换装介质前,必须用氮气置换,罐内氧含量 ≤1 %。

充装过程:低温液体现场充装须由持证人员操作,佩戴防冻护具,现场通风、设警示牌;充装完毕,阀门关严→移除充装接头→检漏→贴电子标签(记录介质、压力、时间、车辆、司机)。

装卸作业:轻装轻卸,禁止抛滚、脚踢、坡道滑放;钢瓶横向放置时阀门统一朝车辆右侧;直立运输须用防倾倒支架,垛高≤5 层;夏季加遮阳棚,>50 ℃ 启动喷淋降温;限量豁免运输(氮、氦、氖、氩、氪、氙),单瓶 ≤50 L,每车 ≤500 L 或 ≤500 kg,按普货管理,但仍须轻装轻卸、妥善固定并关严阀门。

特殊时段与区域:夏季高温时段发运计划已调整,避开11:00–15:00;江苏长江干线要避开LNG 加注船夜间作业时段(18:00–次日 06:00)。

2)文件与监管要求

常规文件:托运清单/运单,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SDS),气瓶检验报告,培训记录,应急预案,运输记录,这些文件需保存至少12个月以备核查。

区域特殊文件要求:江苏长江干线水域运输需额外携带《水上运输报备单》,提前24 小时报备;内蒙古、山东等智能监管区域需携带《智能设备运行记录表》便于监管部门核查。

部分地区(内蒙古、山东)要求接入智能监控系统:充装数据自动采集(电子标签记录时间、压力、路线),运输中每10分钟上传位置数据,偏离路线超5公里触发警报。

各地基于实际需求对豁免政策进行补充,核心差异如下:

甘肃庆阳:拓展豁免气体:允许二氧化碳(UN1013)按普通货物运输(需满足 50 升 / 500 升限制);取消驾驶员异地从业资格证转籍限制。

江苏:豁免车辆仍需接入“江苏危货智能监管平台”进行定位上传,但不再核发危货通行证;长江水域运输:低危气体需在白天 6-20 时通行;驾驶员每季度需参加应急演练(考核泄漏处置能力)。

北京:城市配送:备案后允许车辆在7:00-20:00 进入五环内,简化 “最后一公里” 流程。

山西:罐体检报告:全国范围内的罐体检报告通用,企业无需重复检测;驾驶员可由企业自主组织专项培训,无需地方统一考试。

浙江:兼职安全员:运输单元总水容积≥300 升的车辆,需配备兼职安全员,通过远程视频指导应急处置。

内蒙古:豁免车辆如单次运输量≤200 L 可享绿色通道免过路费。

山东:在智能监管区域,对符合豁免条件的低危气体运输车辆,要求企业携带《智能设备运行记录表》。

广东:豁免车辆通过“粤运安”小程序在线报备即可,无需现场盖章。

黑龙江:冬季低温期(12-2 月)允许日间 9:00-15:00 豁免运输,避开极端低温。

浙江:公安、应急、交通三部门联合认可豁免;要求企业按《限量瓶装气体运输指南》培训驾驶员并备案。

上海:关注“正面清单”,对危险化学品(包括部分低危气体)的运输和管控有一些特殊的管理模式和要求,主要体现在“正面清单”管理和中心城区限制等方面。

广西:搭建了低危气体运输监管信息平台。运输企业需将数据接入平台;广西海事部门特别制定了船舶运输低危气体的专项安全指引;驾驶员需参加本地化的培训课程。

豁免政策虽取消“危险货物从业资格证”要求,但对人员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1)驾驶员要求

普通货运驾驶证:驾驶员须持有与车型相符的公安交警部门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

需通过企业专项培训:如《限量瓶装氮、氦、氖、氩、氪、氙道路运输指南》,熟悉气体特性、泄漏处置流程;

江苏、山西等地强化实操考核:每季度开展应急演练,重点培训“气瓶泄漏识别(结霜、异响)”“堵漏工具使用”,未达标者暂停运输资格。

广西、四川等地:除了全国统一要求培训外,还需要参加本地化的培训课程(复杂地况、多发气候等)。

2)押运与监控要求

国家层面:无需强制配备押运员,未强制接入“危化品道路运输监管平台”,也不强制安装危化品专用卫星定位终端。若车辆已安装普通货运卫星定位装置(满足《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要求),保持在线即可。

地方试点:个别省份(如江苏、广东)将豁免车辆一并纳入“普货电子运单”或危货平台备案模块,仅为统计与应急,不产生危货级 30 s 高频上传、偏离报警等强制义务。浙江对大容积运输单元(≥300升)要求兼职安全员,实现“远程+现场”双重应急保障。

运输企业宜保存GPS 轨迹、电子运单≥12 个月,以便路检抽查和气瓶追溯。

一、违规处罚标准

1、未按豁免条件运输(如超量、气瓶过期):按危险货物违规处罚,最高罚款10 万元,一般情形罚款 3 万 - 5 万元,最高吊销许可证。

2、设备违规(如未换新版标志、未接智能监控):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最高罚款10万元,暂停豁免资格。

3、刑事责任:违规引发事故者,可能构成“危险作业罪”,最高处1年有期徒刑。

二、应急处置流程

1、泄漏处理:立即疏散人员至上风向,穿戴防护装备关闭阀门;用水幕/泡沫覆盖抑制挥发,倒罐需在雾状水掩护下进行(禁止压缩气体加压,防爆炸)。

2、事故报告:泄漏或事故后,需在30分钟内通过监管平台上传事故位置、气体种类、泄漏量,未及时报告者纳入信用黑名单。

资质自查:定期核查气瓶合格证、运输文件、车辆标志,确保气瓶在适装介质列表内,避免超期使用。

全程监控:建立“充装-运输-装卸”全链条记录体系,数据保存≥3个月(符合内蒙古、山东等地要求),确保可追溯。

人员培训:每季度开展应急演练,结合AI识别工具,强化驾驶员“阀门检查”“泄漏处置”能力。

政策跟踪:重点关注地方动态(如甘肃二氧化碳豁免、江苏长江时段限制),及时调整运输方案。

分类标准细化:交通运输部2025 年 4 月发布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在“豁免清单”附表中新增:UN1013 二氧化碳(工业级,纯度≥99.5 %);UN1002 压缩空气(含氧 19.5 %–23.5 %)。参考《危险货物国际道路运输公约》(ADR),ADR 2025 版 Special Provision 662 已将“UN1002、UN1013”列入同一豁免组,届时,国内段与ADR 段限量一致,真正实现“一箱到底、一单互认”,可显著降低工业气体出口、食品级 CO₂ 供应链及空分设备现场补气的合规成本。

技术监管全覆盖:交通部明确,所有“豁免但危险”货物(含低危气体)应接入“国家危险货物区块链追溯平台”,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状态可控”。低危豁免气体运输正从“纸面豁免”走向“技术豁免”,审批做减法,监管做加法,数据做乘法。企业越早完成车辆联网、气瓶智能化改造,越能在未来3 年享受“零押运、低保费、快通行”的全覆盖红利。

绿色物流倾斜:内蒙古等氢能重点省份探索“绿氢运输豁免”,目前绿氢仍按高危管理,未来或参考低危气体标准优化,降低绿色能源运输成本。 低危气体运输豁免政策的本质是“限量管控+风险可控”的平衡。企业需以国家政策为纲、地方规定为目、技术应用为翼,构建全流程合规体系,才能在降本增效的同时,规避安全风险。

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谢谢。

来源:丹东天茂气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