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候蛰虫坯户,秋寒重,天气凉,蛰居的小虫子开始藏入洞穴,用泥土把洞口封起,以防寒气侵入,这也给我们提了醒,秋寒重,要避风避寒,做好保暖。
天地悄然,秋色平分,一半温暖,一半清凉。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好棉,随着秋分后的昼短夜长,阳光衰微,秋寒一天胜一天。
古人把秋分总结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雷因阳气声而发,秋分后阴气渐盛,所以雷声不再有,雷声的终结也正意味着秋寒的开始。
二候蛰虫坯户,秋寒重,天气凉,蛰居的小虫子开始藏入洞穴,用泥土把洞口封起,以防寒气侵入,这也给我们提了醒,秋寒重,要避风避寒,做好保暖。
三候水始涸,秋天的气候干燥,水汽蒸发也快,那些湖泊河流的水量也会逐渐变少。
而在秋分时,也是传统的“祭月节”,像是北京的日坛,月坛,天坛,地坛等,就是清代的帝王为了祭祀而建的。
在民间也会有一种“竖蛋”的游戏,民谚说“秋分到,蛋儿俏”,把鸡蛋在一个平面上慢慢竖起来。而人们也会在这个平和的日子里,庆祝秋收,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秋分是一年之中,阴阳之气最平和的阶段,而我们也可以借着这股平和的天地之气,调节自身的阴阳,让身体趋近阴平阳秘,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尤其是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要趁着秋冬养阴的好时机,保养“内守之阴”,不知如何下手养阴的朋友们,在秋分后做好这3件事,就可以啦!
第一件:润燥养阴
秋以燥为主气,特点就是干,外界环境干干的,我们身体也干干巴巴,缺少津液。而且秋天呈收敛,清肃的状态,容易耗损体内的津液,很容易伤到阴,为了保护好我们的阴,就需要润燥。
秋分前以温燥为主,秋分后则以凉燥为主,所以秋分后的饮食不光要滋润还要平和,像是银耳,石榴,核桃,百合,梨,藕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我们也要少吃一些辛味食物,容易加重燥气,像是葱,花椒等,多吃上一些酸甘化阴的果蔬。
想润燥养阴,可以常吃这两种果果,也是秋季的应季水果——石榴和秋梨。
古人形容石榴汁就如同仙界的甘露琼浆一样,又甜又皆可。酸酸甜甜的,如红宝石一样的颗粒,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吃。
自古石榴的寓意是多子多福,也被视为吉祥之物,秋天昼夜温差大,燥气又重,这时候石榴就派上用场了,它能敛肝火,保肺气,润肺。石榴中的汁水,更是酸甘相合,化生阴液的好物,生津止渴,润燥敛汗。
而且石榴的水分非常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E和氨基酸,尤其适合咱们女性朋友。
很多人觉得剥石榴麻烦,其实我们只需把顶盖切去,沿着白色隔膜的地方在表皮刮上几刀,掰一掰,就可以轻松取出石榴果粒,果实捏一捏,把石榴面朝下,转圈拍打,不脏手。
剥好的石榴直接一把一把吃,特别过瘾,还可以榨汁喝,很滋润,直接用滤网压出石榴汁就可以啦!
分享一道滋润的石榴银耳羹做法,准备一个石榴,银耳半朵,冰糖少许。银耳冷水提前泡发,撕小朵,锅中加适量水烧开,把银耳放进去蒸20分钟,之后剥开石榴,把石榴果粒用滤网滤出汁水。
银耳蒸好后,放入冰糖搅拌至融化,放凉后把石榴汁倒入银耳中,搅拌均匀,一碗润燥生津,又养颜的石榴银耳羹就做好啦。
如果觉得吃石榴麻烦,我们还可以吃秋梨,大口咀嚼果肉,多汁又爽口!这种天然的甘露饮,甜甜的,想必谁都不会咀嚼,作为秋令应景之果,梨子生吃可以清六腑之热,熟吃可以滋五脏之阴。
而且梨子虽然甜,但是它的热量和脂肪含量很低,中老年人也可以吃些,吃的时候细嚼慢咽,细细品味,若是脾胃比较虚弱,吃梨容易拉肚子,我们则可以做熟了吃,一样能生津养阴,润肺解燥。
这个秋天很流行冰糖烤梨,看到总是不停咽口水,梨肉经过烤制后非常软乎,而且浸满了汤汁,清甜不腻,还带着些许焦糖的香气。
准备雪花梨,去皮去核,银耳泡发,撕成小朵,把梨子,银耳和冰糖一起放到锅里,加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炖煮半小时。
准备一个可以入烤箱的碗或是杯子,每个容器里放一个梨子,加入银耳,红枣,枸杞和刚才煮的梨汤。喜欢吃酸味的,还可以加一些金桔,放进预热好的烤箱,上下火210度,烤40分钟。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效仿古人,吃一吃秋梨膏,一小勺就是浓缩了几十倍的营养精华,而且很方便,秋梨膏是古代宫廷传下来的食方,从唐朝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而且秋梨膏很适合不爱喝水的小朋友,或是吃梨总是拉肚子的朋友,经常应酬抽烟喝酒的朋友,一杯梨膏水下肚,润润的,甜甜的,好喝又营养。
像是平时偷懒,懒得做这些炖煮的食材时,就会泡上一杯梨膏水喝喝,秋梨膏就是用梨子经常长时间熬煮后,制成的浓稠膏体,一般15斤的梨能熬出来1斤的膏,自然营养和养阴效果也是加倍的。
咱们这款秋梨膏,用的就是无农残的砀山梨为原料,坚决不用落地梨,都是新鲜采摘的,除此以外还添加了润肺的枇杷,果香四溢,更养阴滋润。还有清热的百合,降火的菊花,滋阴的玉竹,健脾的甘草等,用蜂蜜来调和味道,全程手工熬制,不加一滴水,没有防腐剂。
小火慢慢熬,这样的膏味道好,营养更好,熬出来的梨膏晶莹剔透,滴水成珠,如琥珀一般,涂抹在面包上能当果酱吃,用温水泡开,搅拌后果香很浓,喝下去甜滋滋的,很润。
当我们吃辣或是用嗓过度时,含一口梨膏在嘴巴里,嗓子感觉一下子就敞亮了,没有那种黏腻被糊住的感觉。
玻璃罐装,方便我们储存,吃完后放到冰箱冷藏即可,一罐吃上一个月没问题。
第二件:睡觉养阴
秋天想要养好阴,让自己的阴阳平衡,睡眠很重要。清代医家李渔曾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睡好觉,我们能皮肤好,气色好,精神好,体内的阴自然也少不了。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可以说睡眠是生命活力的源泉,想要养好阴,睡眠的时辰很重要。
我们要学会按时入睡,就如同小朋友一样,到了晚上必须上床睡觉,严格要求自己,保证睡眠,我们才能拥有好的身体,子时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一天里引起最重的时刻,这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也最好。
如果这时候熬夜不睡,或是睡得不踏实,我们的阴液会亏损,伤心神。不同的季节,入睡时间也不同,秋冬更适合早睡晚起。
越来越多人都有了睡眠障碍,看似平常的睡个好觉也变得越来越难,很多人入睡的时间都会超过半小时,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而且睡得很浅,一晚上总会醒2次,睡眠的时间也低于六小时。
晚上睡不好,白天自然精力不济,注意力不集中,总是忘事儿,做事情也频频出错,这样还会搞得我们心情很差,脾气很差,皮肤很差。
咱们总是睡不好,没办法好好养阴的朋友,可以试试酸枣仁,它是酸枣的果仁,养阴安神。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这个酸枣仁汤,用到的只有酸枣仁和桂圆肉,一般酸枣仁在20克左右,炒熟。桂圆肉5颗,剥壳。用来一起煮水或是加一些大米煮粥都可以。
汉代大医家张仲景经常用酸枣仁汤调理虚劳虚烦不得眠,我们也在酸枣仁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改动,做了酸枣仁膏,让安神助眠效果依旧,很多人喝了睡到醒不来,也是因为平日亏欠的身体的睡眠太多。
它是由酸枣仁、桂圆、百合、莲子、黄精、桑葚、茯苓、红枣、麦芽糖、蜂蜜组成组成的。
用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还配上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百合;
养心安神、健脾益肾的莲子;帮你清心火;再以祛湿健脾、宁心安神的茯苓;
补心安神,养血益脾的桂圆和大枣;帮你补益心脾;
滋阴、补血的桑葚;帮你补肝肾、补气血,又可以弥补熬夜对气血的亏损。
之前小伙伴觉得比较甜,我们做了减糖版,熬得比以前更浓稠,也就是每一勺的密度变大,有效成分更多了。
这些食材直接协同,相互作用,而且熬制膏方很讲究,每种材料都要经过筛选,反复清洗,浸泡,炒制,熬制,过滤,化膏,浓缩等步骤。
身体也更容易吸收,睡前喝上两勺,睡得更踏实。这种熬制好的膏,闻着有淡淡的清香味,倒出来膏体很细腻,没有杂质,晶莹剔透的。
用的是邢台酸枣仁,早在清朝时期,邢台的酸枣仁就倍受青睐,效果好,又饱满。不像是那些很干瘪的,它小而圆,每一颗酸枣仁都经过筛选,只有原料好,熬出来的膏,营养才能更好。
酸枣仁最好还是用温水冲泡着,当水喝,水温不能太高,一般五六十度即可,每天2勺,建议咱们在睡前饮用哦。
正所谓人到中年,缺钱缺觉,我们钱可以慢慢搞,但是睡觉一定不能少,身体才是一切的本钱。
第三件:排毒养阴
秋天以养肺润肺为主,但是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肺气的宣发肃降,只有肺气宣发正常,我们的身体才能更滋润,皮肤才能得到阴液的滋养,身体才更容易阴阳平衡。
保持我们肺气宣发正常,勤疏通就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疏通我们肺气的宣发通道,路径。如果按照身体的部位来划分,我们需要疏通的地方有胸部,胳膊和后背这三处。
叩击胸部:最好是晚饭后1小时开始,保持腹式呼吸,五指并拢,用空心手掌叩击我们的胸部,可以单手拍,也可以双手交替着拍,自上而下,连续做上30~40次,在叩击拍打的时候,嘴巴微微张开,不要把气憋在体内。
拍打胳膊:找到下图胳膊上的这条线,顺着这条线,从上往下去拍打,也就是从我们锁骨下窝的位置开始,经过前臂外侧,肘窝,一直拍打到手掌,遇到疼痛点,就去揉散它,我们拍打最好在早上。
拍打背部:就像是我们平时给家人捶背一样,注意避开脊柱的位置,从上到下,攥拳捶打即可。
只要这三处能给疏通顺畅,体内的肺气宣发便不受影响。如果觉得用手拍打叩击,始终力度不够,我们也可以借助拍打工具,像是这个专业的拍痧板,用来疏通就十分不错。
像是我们的胸部,胳膊,以及背部它都能拍打到位,而且还是硅胶材质,不伤皮肤,拍着手也不痛不累,更容易坚持,毕竟疏通是需要我们长久坚持下去的事情。
这个拍痧板弹性很足,弯折度大于90度,方便我们发力,也更容易控制力道,而且防水防摔,也不用担心用久了变得很脏,清洁起来很方便,直接用完湿巾擦擦即可。掉地上也不怕摔坏。
两面都能用,一面平一些的可以拍打我们的后背,上面的一些凸起点可以加深刺激,另一面有一个弧度,适合拍打我们肘窝这种弯曲有窝的部位,更合贴合身体弧度曲线,拍打不费力。
我们在拍打时,记得用手腕去发力,这样拍打着不会累,加长手柄,即使拍打后背也不用再劳烦家人了,或是独居的自己,也能轻轻松松疏通身体。
在秋分这个一年中最平和的日子,我们也要顺应天时,养好阴,调节自身的阴阳,使之平衡。
来源:大众健康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