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爆款,写作就没有意义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01:46 3

摘要:写了大半年,篇篇扑街,阅读量冷清得像夜宵摊上没座的孤魂。别人随手一篇就是十万加,自己对着键盘苦熬半小时,连开头都憋不出来。

手机轻轻一滑,信息流里总有几个创作者在哀叹:

写了大半年,篇篇扑街,阅读量冷清得像夜宵摊上没座的孤魂。别人随手一篇就是十万加,自己对着键盘苦熬半小时,连开头都憋不出来。

于是开始怀疑人生:

是不是天赋没开通?是不是该换条赛道?是不是去学短视频配音,还能多赚点零花钱?

实际上,这种焦虑从来不是新手的专属。

写了三五年的老作者也难免掉进这个坑。有人熬夜改标题,像赌徒孤注一掷;有人追热点追到走火入魔,写出的东西四不像;有人一边怀疑“这篇是不是写废了”,一边干脆停更摆烂。

整个圈子被“爆款”两个字折磨得像候诊厅,人人都在等一剂救命药。

但话挑明了说:爆款不是身份证号,没有它你照样能活。更现实点说,没人能一上来就爆。朋友圈刷屏的文章背后,是堆积如山的废稿。

你看到的光鲜亮丽,是别人删掉眼泪和黑眼圈后的版本。

真正的过程,是凌晨两点心态崩溃地改稿,然后默默点保存,第二天装作云淡风轻。

关键问题不在于你能不能爆,而在于你能不能接受“先写烂,再写顺”。

想写好文章没有捷径。第一次炒青菜,不是炒糊就是咸到辣眼,写东西也一样。逻辑乱、重点散、标题尴尬,全都要经历。这些“烂文”是你往前走的门票。你从标题绕来绕去的坑里爬出来,才知道什么叫简洁有力;你从读者嫌水的抱怨里学会删掉废话。

每一次扑街,都是训练。

所以别嫌弃自己写得差。每篇没人看的文章都在帮你试水,摸清读者到底想要什么,把“你想说的”慢慢改成“别人愿意看的”。

这才是真正的功夫。

很多人一看数据立马焦虑:为什么别人能爆我不能?是不是我写得烂?

说实话,爆款本质上就是概率游戏。写得好能提高几率,但保证不了一定爆。差一个时间点、少一个流量窗口,你再好也可能沉底。有的人三天憋一篇,结果凉透;有人随手一段碎碎念,直接上热门。

区别往往不在水平,而在时机和运气。

所以别把“能不能爆”当成决定要不要写的理由。

农民不会因为担心天旱就不播种,他们照样耕地、施肥、除草,剩下的交给老天爷。写作也一样,你能掌控的只有文章的清晰度、节奏感、情绪温度。至于能不能爆,交给玄学部门处理。写够一百篇、两百篇,你会发现,哪怕没有十万加,你的逻辑、表达、笔力早就提升了。

那才是真正能吃一辈子的底气。

盯着爆款写的人,往往最先丢掉初心。

你当初提笔是为了什么?有人为了把脑子里的乱麻捋直,有人为了记录点生活,有人为了帮别人解惑,哪怕只有两个读者点头也觉得值得。真正能撑下去的动力是这些。

爆款只是锦上添花,不是写作的燃料。

把写作搞成流水线爆款工厂,你迟早会觉得累。因为数据不在你手里,热度不在你手里,平台推荐逻辑更不在你手里。

唯一能掌控的,是今天写还是不写,是文章有没有说清楚,是字里行间有没有你自己的温度。

马拉松最怕开跑猛冲,三公里后趴地。

写作也是这样。

那些写出爆款的人,其实都是在“没爆款的日子”里还在琢磨自己。半途而废的人,并不是输在才华,而是输在了急功近利。

很多人说坚持很难。真正难的,不是坚持,而是接受“坚持很久也可能没结果”。扛得过这种心理落差,你就已经比大多数人强了。

所以,如果爆款焦虑压得你喘不过气,不妨换个角度:别问“什么时候能爆”,问“今天写得比昨天更顺了吗”。与其刷后台数据,不如多想想文章结构是不是更清晰,标题能不能一口气点透主题,故事能不能有画面感,表达是不是更接近口语。

写作就像练字,先端正,再漂亮。

咱们不妨,写到第二百篇的时候回头看,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比当初进步太多。所谓爆款,可能在某个平常的早晨悄悄掉到你手里。

那时候你才会明白,之前焦虑半天根本没意义。

说到底,写作不是买彩票,而是一条慢慢积累的路。每一篇无人问津的文章,都是未来的养分。不要因为今天没爆就否定了明天。与其盯着数据,不如安心把字写顺,把想说的事说透。

纳尼,你问“还该不该坚持”?

照我说啊,如果当初的理由还在,就没有停下的必要。

来源:湖北台文化周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