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09月22日 18:08浙江在 AI 技术持续渗透的当下,具身智能正从概念走向产业落地,成为驱动科技与制造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国金证券最新行业研究周报显示,辅助驾驶领域政策强推规范化发展,Robotaxi 玩家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热度攀升,技术
原创 WJM 外骨骼之家
2025年09月22日 18:08 浙江在 AI 技术持续渗透的当下,具身智能正从概念走向产业落地,成为驱动科技与制造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国金证券最新行业研究周报显示,辅助驾驶领域政策强推规范化发展,Robotaxi 玩家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热度攀升,技术迭代与供应链成熟度双提升。两大核心方向共同推动 “ROBO+” 成为汽车板块最强产业趋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辅助驾驶:政策定调安全基线,巨头加码开启商业化新篇
辅助驾驶作为具身智能在交通领域的核心应用,正迎来 “政策规范 + 技术突破 + 资本入局” 的三重利好。2025 年 9 月以来,行业标志性事件频发,不仅为行业划定安全发展边界,更加速推动高阶智驾从 “1-N” 渗透、Robotaxi 从 “0-1” 突破。
1. 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终结 “辅助驾驶乱象”,安全成行业底线
9 月 17 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发布《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下称《要求》),明确六大核心要点,为辅助驾驶行业划定安全基线:
明确驾驶自动化系统分级,强调组合辅助驾驶不属于自动驾驶系统,避免用户混淆误用;
区分不同等级辅助驾驶的安全要求,针对高频、高风险场景设定基础安全能力标准;
统一乘用车与商用车的辅助驾驶能力要求,规范全车型技术落地;
明确事故判定与分析依据,厘清驾驶员与系统的责任边界。
《要求》并非强制车辆安装辅助驾驶系统,而是对已搭载系统设定 “最低安全门槛”,可有效减少因系统能力不足或驾驶员误用导致的事故。这一政策将推动车企按规布局,加速中国辅助驾驶行业从 “野蛮生长” 向 “规范发展” 转型,华为系(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蓝谷)、理想汽车、小米集团等在智驾技术、场景积累、供应链整合上具备优势的车企,将更易抢占合规化红利。
2. 英伟达砸 30 亿美金入局:Robotaxi 技术路线再迎变数
近期,英伟达在内部会议中正式宣布孵化 Robotaxi 项目,计划投入 30 亿美金,未来在美国落地开城,由资深高管 Ruchi Bhargava 牵头负责。与此前仅提供技术支持的合作模式不同,此次英伟达直接下场,采用 “端到端 + 强化学习” 的全新技术路线 —— 通过一个神经网络整合多模态数据,依托 Cosmos 世界基础模型(已完成 2000 万小时数据预训练)生成复杂场景合成数据,提升系统应对真实路况的能力,与特斯拉 FSD 技术路线高度相似。
当前美国 Robotaxi 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Waymo 运营车辆仅约 700 辆,特斯拉在奥斯汀首批投放量仅数十辆,技术路线之争尚未有定论。英伟达入局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实际项目验证 “GPU 芯片 - 物理 AI 大模型” 的全链路工程能力,进而定义下一代 “物理 AI” 基础设施标准。这一动作将加剧 Robotaxi 行业竞争,同时为产业链带来增量需求,地平线机器人(智驾芯片龙头)、禾赛科技、速腾聚创(激光雷达整机龙头)、舜宇光学、宇瞳光学(光学器件) 等核心供应商有望受益于技术迭代与产能扩张。
3. 阿里加持哈啰、文远知行出海:Robotaxi 商业化加速破局
除了巨头下场,行业资本与全球化布局也在同步推进:
哈啰 Robotaxi 获阿里战略投资:9 月 17 日,哈啰宣布旗下 Robotaxi 业务获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双方将深化智驾大模型、算力平台合作。此前哈啰已联合蚂蚁集团、宁德时代成立 “造父智能”,首期出资超 30 亿元,目标两年内实现 Robotaxi 规模化运营,目前正与多地政府对接,并计划拓展国际市场。阿里的算力与算法支持,将为哈啰解决规模化落地的核心瓶颈。
文远知行拿下比利时 L4 牌照:9 月 19 日,文远知行 Robobus(文远小巴)获比利时首个联邦级 L4 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成为全球唯一在 7 国(比利时、中国、法国、阿联酋等)拥有自动驾驶牌照的企业。后续文远知行将在比利时开展混合交通环境下的试运营(2025 年 11 月 - 2026 年 1 月),并计划推进常态化运营,为欧洲自动驾驶测试树立标杆。
Robotaxi 商业化拐点临近,百度、滴滴(供应链)、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头部厂商的技术落地与场景拓展,将带动激光雷达、大算力芯片、传感器清洗系统等赛道进入爆发期。国金证券预测,2025 年高阶智驾渗透率将提升两倍至 15%,辅助驾驶与 Robotaxi 共同驱动相关产业链高速增长。
二、人形机器人:融资破纪录、技术迭代快,供应链 “门票行情” 开启
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另一核心载体,近期呈现 “资本热捧 + 技术突破 + 政策支持” 的繁荣景象。从融资规模到产品落地,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应用,行业正加速从 “技术验证” 向 “量产准备” 迈进,2025 年下半年 “门票行情” 与技术迭代双线机会凸显。
1. Figure 融资 10 亿美金:估值 390 亿美金,人形机器人进入 “军备竞赛”
9 月 16 日,美国人形机器人企业 Figure 宣布完成超 10 亿美金 C 轮融资,投后估值达 390 亿美金(约 2773 亿人民币),创下行业融资新纪录。此次融资将重点用于三大方向:
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商业场景的规模化部署;
建设下一代 GPU 基础设施,加速 Helix(AI 平台)、BotQ(机器人系统)的训练与仿真;
启动真实世界数据集采集,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操作能力。
Figure 的融资里程碑,印证了全球资本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长期看好。与此同时,行业其他玩家也动作频频:Dyna Robotics 完成 1.2 亿美金 A 轮融资(英伟达、亚马逊、三星参投,估值破 6 亿美金)、艨码科技完成种子 + 轮融资(拓新界资本独家投资) ,资本密集加注将加速技术迭代与产能落地,推动行业从 “单家突破” 向 “集群发展” 转型。
2. 政策 + 盛会双驱动:广东、工信部齐发力,场景落地明确
政策层面,多地与多部门近期出台支持政策,为机器人产业划定发展路径:
广东省发布 AI 玩具行动方案:9 月 16 日,《广东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玩具产业行动方案(2025-2027 年)》印发,提出支持 “AI + 机器人” 融合,开辟陪伴玩具新市场,探索 “AI + 玩具 + 机器人” 跨界模式,切入迷你 AI 机器人、仿生宠物等形态,应用于娱乐、教育、养老等场景。
工信部聚焦核心部件 “补短板”:9 月 17 日,工信部征集 2025 年度重点产品、工艺 “一条龙” 应用计划推进机构,将 “高性能一体化电动关节模组、行星滚柱丝杠精密传动技术、机器人用精密齿轮传动装置” 等 116 个方向列为重点,直指产业链关键短板。
国新办定调场景落地:9 月 18 日,国新办在 “十四五” 科技创新成就发布会上明确,人形机器人正加速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场景落地,为万亿级产业奠定基础。
行业交流层面,智元机器人将于 9 月 20 日在上海徐汇举办具身智能技术 Meetup,邀请 AGIROS 开源社区、openEuler 等机构专家,分享通信中间件、嵌入式系统技术,并现场展示灵犀 X2 机器人与 OmniHand 2025 pro 灵巧手,推动技术交流与生态整合。政策引导与技术交流双管齐下,将加速机器人从 “实验室” 走向 “产业端”。
3. 本体厂商多点突破:特斯拉、华为系领跑,商业化路径清晰
人形机器人整机(本体)厂商近期在量产验证、场景合作上取得显著进展,头部企业商业化路径愈发清晰:
特斯拉 Optimus 量产无虞:马斯克近期表示,将于下周召开擎天柱机器人量产会议,明确产能规划。特斯拉供应链是目前最快进入小批量生产的体系,此前短暂停滞的供应链已逐步重启,2025 年下半年各环节定点将陆续落地。
埃斯顿 Codroid02 小批量验证:埃斯顿酷卓发布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 Codroid02,目前已在工业场景开展小批量验证,公司具备自主核心零部件与本体研发能力,未来将推出更多自主产品。
众擎机器人签下 2000 台订单:9 月 12 日,众擎机器人与多伦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将供应超 2000 台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于公安、交通、零售等领域,标志着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迈出关键一步。
银河通用、中力股份聚焦垂直场景:银河通用在颐和园推出具身智能文旅机器人零售小店,计划今年量产超千台,未来三年实现 10 倍增长;中力股份与白犀牛自动驾驶合作,投资 “星源智机器人”,预计 11 月推出具身装卸机器人,完善无人物流闭环。
国金证券指出,特斯拉、Figure、华为、字节、小米、智元等具备 “大脑(AI 算法)+ 硬件迭代能力 + 需求场景” 的本体厂商,商业逻辑最顺,将主导行业发展方向;而汽车主机厂、3C 品牌商凭借供应链与场景优势,竞争地位也在持续提升。
4. 核心零部件 “门票行情” 开启:灵巧手、PEEK、新型磁材成焦点
人形机器人的量产,离不开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突破与国产化替代。2025 年下半年,供应链 “门票行情”(即进入头部厂商供应链的机会)与技术迭代机会并存,重点关注以下方向:
(1)“门票行情”:特斯拉、智元、华为供应链成必争之地
特斯拉供应链:作为最快进入小批量的体系,重点关注触觉传感器、谐波减速器、摆线针轮、高功率密度电机、PEEK 材料、粉末冶金工艺等环节,相关企业若能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将快速实现技术验证与产能扩张。
智元供应链:核心变化在于垂直商业模式重构,宁波华翔(全尺寸人形机器人 ODM) 成为重点推荐标的,同时需关注潜在 PEEK 材料布局企业。
华为供应链:聚焦下游垂直应用场景落地,重点关注与华为合作的能源管理、域控制器供应商,如均胜电子(已向智元、银河通用送样机器人能源管理产品)。
(2)技术迭代:灵巧手、电机、PEEK 引领创新
灵巧手:作为技术迭代最快的部件,下半年重点关注触觉传感器(电阻、视触觉方案,用量提升)、丝杠加工技术(冷锻工艺) ,兴业科技(与能斯达合作研发柔性电子皮肤)、奥比中光(与地平线、地瓜机器人合作打通感知 - 决策链路)等企业已布局相关技术。
电机:新型磁材如钐铁氮进入 “0-1” 突破阶段,有望提升电机功率密度与能效,相关材料企业将迎来增量机会。
PEEK 材料:因成本下降与龙头示范效应,PEEK 替代传统钢材的进程将加速,从丝杠保持架延伸至更多部件,关注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 PEEK 企业。
此外,均胜电子、宸展光电、孚能科技等企业近期也发布核心产品:均胜电子推出机器人 AI 头部总成(集成柔性屏、麦克风阵列、深度相机)与基于英伟达 Jetson Thor 的全域控制器;宸展光电发布 Nexus 系列开发板(算力最高 275 TOPS,为机器人提供 AI 运算平台);孚能科技向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送样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推动机器人续航提升。
三、投资建议:聚焦 “ROBO+” 核心赛道,把握两大方向机会
国金证券认为,“ROBO+”(智驾 + 人形机器人)是汽车板块最强产业趋势,具身智能作为 AI 最强应用,将重塑整个汽车产业链,建议从两大方向布局:
1. 辅助驾驶:抓住高阶智驾与 Robotaxi 双重红利
智驾芯片:重点关注地平线机器人(国产龙头,适配多车企车型);
激光雷达:推荐禾赛科技、速腾聚创(整机龙头,成本下降推动渗透率提升),以及永新光学、长光华芯、炬光科技(上游光学器件、激光发射模块供应商);
光学器件:摄像头用量随高阶智驾提升(从 5 颗增至 11 颗以上),关注舜宇光学、宇瞳光学;
传感器清洗:关注清洗系统领先企业,解决激光雷达、摄像头恶劣环境下的清洁问题;
整车与 Robotaxi:推荐华为系(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蓝谷)、理想汽车、小米集团(智驾技术积累深厚),以及百度、滴滴供应链、小马智行、文远知行(Robotaxi 商业化领先)。
2. 人形机器人:锁定本体龙头与供应链核心玩家
本体:重点关注特斯拉、Figure、华为、字节、小米、智元(具备 “大脑 + 硬件 + 场景” 优势);
供应链:把握 “门票行情” 与技术迭代机会,推荐均胜电子(能源管理、域控制器)、宁波华翔(智元 ODM)、兴业科技(柔性电子皮肤)、宸展光电(AI 运算平台) ,关注触觉传感器、谐波减速器、PEEK 材料相关企业。
四、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新车型频出,油车促销力度加大,可能挤压智驾研发投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玩家增多,技术路线与市场份额竞争将更激烈。
产销量不及预期:汽车与电动车产销量受宏观经济、消费意愿影响,若需求下滑,将延缓智驾渗透率提升;
人形机器人进展不及预期:若软件技术无法满足通用场景需求,或硬件降本不及预期,将影响人形机器人量产与商业化进程。
具身智能的时代已来,辅助驾驶政策定调、人形机器人融资破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加速奔跑。对于投资者而言,把握 “ROBO+” 核心赛道,锁定具备技术壁垒与供应链优势的企业,将有望在这场科技变革中抢占先机。
来源:外骨骼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