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套现、公司50亿美元回购后,携程再遭监管约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5:36 1

摘要:在中秋国庆双节的出行预订高峰期,在线旅游巨头携程被约谈了。9月17日,因涉嫌利用技术手段对平台内商户的交易及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携程遭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短短45天内,携程第二次因类似问题被地方监管部门约谈。

伴随趋严的监管,行业竞争加剧,携程内部董事会回购和梁建章等高管们“一边回购,一边套现”的左右手互搏操作,显得愈发扎眼。

文 | 啸 天

在中秋国庆双节的出行预订高峰期,在线旅游巨头携程被约谈了。9月17日,因涉嫌利用技术手段对平台内商户的交易及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携程遭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短短45天内,携程第二次因类似问题被地方监管部门约谈。

约谈之前,携程公布了一份营收、净利双双创下历史新高的二季度财报,市值也一度站上4000亿港元。在这份“史上最佳”成绩单发布之际,创始人梁建章及多位高管却相继披露减持计划,累计套现超过5亿元。同时,公司董事会却反手抛出了高达5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这番操作背后,财报上高达144亿元的应收账款,几乎接近单季度营收水平。主营业务上,京东、抖音、美团、阿里等巨头正从价格、内容、本地生活等多个维度,蚕食携程OTA市场份额。

伴随趋严的监管,行业竞争加剧之际,携程内部董事会回购和梁建章等高管们“一边回购,一边套现”的左右手互搏操作,显得愈发扎眼。

45天两次约谈背后

对于手握国内在线旅游市场过半份额的巨头携程而言,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整个行业的生态。45天内两次监管约谈,正是其巨头市场支配地位引发的连锁反应。

事件因一款名为“调价助手”的技术工具而起。据郑州、武汉等多地酒店商家反映,携程平台在未征得商家同意的情况下,利用该工具自动修改酒店在平台上的房间价格。系统实时抓取该酒店在其他OTA平台的价格,一旦发现携程上的定价高于竞对,便会自动下调,以维持其“价格优势”。商家不仅无法自主关闭该功能,甚至有酒店负责人表示,一天之内价格被系统强制修改超过5次,严重扰乱了其正常的经营节奏和收益预期。

上述行为,监管部门认定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这两项法规直指禁止电子商务平台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的限制。

在郑州市场监管局约谈前,贵州省市场监管局也曾于8月5日因类似问题,对包括携程在内的五家涉旅平台进行集中约谈,通报了平台可能存在的“实施‘二选一’、利用技术手段干预商家定价、价格欺诈”等问题。

45天内,来自不同地方监管部门的约谈背后,是携程集团凭借其流量入口和市场份额,手握对商户生杀予夺的大权。对大量中小型酒店而言,携程是其核心获客渠道,这种高度依赖使其在与携程的博弈中处于绝对弱势。面对“霸王条款”,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再说,技术、算法本应该是提升效率、优化服务的工具,但在“调价助手”事件中,技术却成为携程维护自身价格竞争力、限制商家自主经营的手段。如此一来,监管介入成为必然。

在约谈公告中,郑州市市场监管局明确要求携程集团“彻底纠正各类不合理限制行为,充分尊重商户自主经营权”,并“建立健全长效合规机制”。如此来看,这不仅是对单一事件的纠偏,更是对整个在线旅游行业平台治理模式的重要警示。

50亿美元和5亿元套现

携程集团在发布二季报当天,董事会还批准了一项总额不超过50亿美元的股份回购计划。按当时市值算,这笔金额超过公司总市值的10%,堪称“大手笔”。此前,携程集团已根据2025年2月批准的计划,完成约4亿美元的回购。大规模回购,意在向市场传递信心。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美国SEC文件披露,携程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计划出售100万份ADS,按当时股价计算价值约5.27亿元。这并非个例,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范敏自2025年以来也已多次减持,累计套现金额超过2亿元。

一边是公司动用真金白银在二级市场买入,一边是高管在场内持续减持套现,矛盾的操作随即引发市场广泛猜测。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精心设计的资本运作。公司账上现金充裕,通过回购可以有效对冲高管减持带来的股价下行压力,稳定市场情绪。同时,回购的股票可以用于未来的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在外部竞争激烈之际提振内部士气。而创始人减持,则可视为在公司业绩和股价处于历史高位时,进行合理的个人资产配置。

也有分析认为,高管,尤其是创始人,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未来趋势的感知最为敏锐。在公司业绩看似“如日中天”时选择“落袋为安”,可能暗示其对公司能否持续维持高增长、高利润的态势存有疑虑。

值得注意的是,携程集团的股权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曾经的第一大股东百度近年来持续减持,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则悄然增持,持股比例已与梁建章持平。

财报背后的隐忧

支撑高管减持和公司回购底气的,是一份“无懈可击”的财报。

2025年二季度,携程集团净营收148亿元,同比增长16%;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大增26%。其中,国际业务复苏势头强劲,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20%以上,成为拉动增长的核心引擎。

然而,这份营收净利双增的财报背后,「数智研究社」发现,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携程集团应收账款净额达144.13亿元,较2024年底大增15.7%,与16%的营收增速几乎同步。换句话说,当季148亿元的营收中,有97%尚未转化为真实的现金流入。在旅游行业,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本就较长,如此高额的应收账款无疑是巨大的坏账风险。

与此同时,二季度携程集团“其他收入”一项录得11.14亿元,去年同期为净支出1.83亿元。仅此一项非经营性收入,就为公司贡献了近13亿元的利润增量。若剔除这部分主要由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其核心业务的实际盈利能力增速远不及26%的亮眼数据。

当下,外部竞争也在日益加剧。在国内,携程正面临美团、京东、抖音们的“围剿”。美团凭借其在本地生活领域的高频流量优势,牢牢占据着中低端酒店和短途游市场;京东以“三年0佣金”的激进策略,直击行业高佣金的痛点;抖音则依靠其强大的内容生态和算法推荐,重塑用户决策路径。这些外部竞争者,正从根本上挑战携程传统的“搜索-预订”模式。

面对“围剿”,携程的应对策略是强调技术和服务,如升级AI行程规划功能,并进一步加码国际化布局。然而,在用户习惯日益向内容平台迁移、价格敏感性持续提升的当下,这些“护城河”能否抵挡住流量巨头们的猛烈炮火,一切仍未可知。

来源:数智研究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