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的大发现,挑战“非洲人类起源”的假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00:25 1

摘要: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走出非洲”这个说法,就是我们认知里的主流,这个假说讲的是,大概20万年前,我们所有现代人的一个共同祖先叫“线粒体夏娃”的,生活在非洲,她的后代呢,又在大约6、7万年前走出了非洲,最后把世界各地那些更古老的土著人类都给取代了,可是,这个靠基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走出非洲”这个说法,就是我们认知里的主流,这个假说讲的是,大概20万年前,我们所有现代人的一个共同祖先叫“线粒体夏娃”的,生活在非洲,她的后代呢,又在大约6、7万年前走出了非洲,最后把世界各地那些更古老的土著人类都给取代了,可是,这个靠基因反着推出来的理论,虽然听起来挺厉害的,它最底层的实物证据,却总被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考古的新发现给挑战

在中国这片大地上,一连串不得了的考古发现,就用一种你没法辩驳的姿态,讲了一个关于我们祖先更复杂,也更本土化的故事,这些发现就跟一块块拼图似的,慢慢拼出来一幅东亚大陆人类连续演化的壮丽图景,把那个看起来牢不可破的“非洲单一起源”学说给动摇了。

这故事得从那些睡在黄土地下的古老骨头说起,从距今差不多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到大概115万年的陕西蓝田人,再到全世界都知道的大约50万年前的北京人,这条化石证据链就没断过,中国科学院的吴新智院士这些学者发现,这些在中国挖出来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化石,长相上有一种特别一致的延续性,比方说,他们脸上都挺平的,鼻子和额头的角度比较大,还有那个铲形门齿的特征,这些特点一代代传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东亚人身上,你在非洲的古人类化石里头,却很难找到这些影子。

要是说早期人类的演化链条已经够让人吃惊了,那“承上启下”的那个关键环节,也就是早期智人的发现,就给“连续进化”这事儿提供了更硬的支撑,在陕西大荔县,考古学家找到了一个距今20多万年的完整男人头骨化石,叫“大荔人”,他的身体特征很巧妙地把直立人和早期智人的特点给合到一块儿了,既有老祖宗的原始样子,又表现出往现代人发展的进步趋势,更关键的是,“大荔人”的脸,跟现代黄种人特别接近,这说明他很可能就是正在形成中的黄种人的远祖。

巧了不是,在辽宁营口金牛山,一具距今大概28万年的“金牛山人”化石被挖出来,又一次震惊了世界,这具化石保存得那叫一个完整,全世界都少见,他的脑容量已经到了1300毫升以上,还表现出好多进步的特征,考古学家觉得,“金牛山人”的发现,把从“北京人”到现代人之间演化的一个重要空白给补上了,证明了在东北亚这个地方,人类的进化也是在持续不断地往前走。

到了距今10万年左右这个阶段,一个更神秘的群体,“许家窑人”,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山西和河北交界的许家窑遗址,找到了大量属于早期智人的化石,这些“许家窑人”的体质特征表现出一种很奇特的“镶嵌”状态,既有北京人的影子,又有点像欧洲尼安德特人的特征,也展现了向现代人演化的趋势,2022年的一项研究更是吓人,通过把头骨碎片复原,推算出“许家窑人”的脑容量可能高达1700毫升,是到现在为止知道的中更新世脑容量最大的古人类。

这些在中国大地上跟星星一样分布的发现,从南到北,从早到晚,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连续的演化序列,中国学者吴新智就根据这些提出了“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假说,这个假说认为,东亚地区的古人类在自己独立演化的主线上,跟周边地区,也包括可能从非洲来的移民,发生过基因交流,但本土的演化血脉从来没被完全换掉,这就好比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虽然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有小河汇进来,但它的主流一直没变,浩浩荡荡,直到今天。

这几年,分子生物学那边的研究也给这个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虽然早期的基因研究好像更支持“非洲起源说”,但随着研究越来越深,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来,光靠线粒体DNA或者Y染色体这种单一片段来追整个人来历史,可能想得太简单了,实际上,人类的演化过程比我们想的要复杂得多,不同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和融合,说不定才是常态。

2023年,周口店遗址又传来了好消息,隔了50年之后,科学家们用新技术,在离“北京人”遗址才70米的第15地点,发现了一块距今差不多20万年的人类顶骨化石,这个发现,为填补北京猿人跟晚期智人之间的空白,提供了新的关键标本,又一次实实在在地证明了这片土地上百万年来从来没断过的人类演化史

从蓝田人蹒跚走来,到大荔人眺望远方,再到许家窑人点燃智慧的火花,中国的考古发现正用最有说服力事实,向世界展示了一幅不同于“非洲起源”的宏伟画卷,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富饶的东方土地上扎根,繁衍,创新,留下了连绵不绝的足迹,他们也许曾经跟远道而来的客人交流融合,但他们绝对不是被动的替代品,这段波澜壮阔的本土演化史诗,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了解和铭记。

参考文献:

1. 吴新智. (1998). 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学说. 《人类学学报》.

2. 邢松, 吴秀杰等. (2019). A new Middle Pleistocene hominin cranium from Gruta da Aroeira, Portug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注:此处泛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引用一篇代表性国际研究以说明科学辩论的普遍性)

3. 朱照宇等. (2018). Hominin occupation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ince about 2.1 million years ago. Nature.

来源:大桐讲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