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烟花秀可以成为“流量密码”,大地艺术也可以为自然添彩,但都请以环境友好为前提,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烟花易冷,这场“放错了位置”的烟花秀带给人们的思考,却未停息。
烟花秀可以成为“流量密码”,大地艺术也可以为自然添彩,但都请以环境友好为前提,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烟花易冷,这场“放错了位置”的烟花秀带给人们的思考,却未停息。
近日,一场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上演的烟花秀引起轩然大波。艺术家蔡国强与户外品牌始祖鸟合作的《升龙》艺术项目,本意是通过三幕彩色烟花沿山脊燃放,形成一条动态的“升龙”景观。然而,这场炫目的表演没有获得预期的赞誉,反而“点燃”了公众的愤怒。
在高原燃放烟花的行为,引发环保争议。主办方宣称,这场烟花秀旨在传递东方龙文化的“吉祥”寓意,并强调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定生态修复方案。但这些说法已被科学解释“打脸”。专业人士指出,海拔4500-5500米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脆弱,地表仅10厘米厚的草毡层一旦破坏,自然恢复需数十年至百年。爆破产生的冲击波还可能导致草甸土层松动,引发小规模滑坡或泥石流。
而再绚烂的艺术效果,都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9月22日凌晨,《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发文《气得编不出标题》,对这一事件表示愤慨。正如其所言,“真正的艺术家们耗尽心血却最终不曾在大地上留下任何痕迹,伟大的作品只是经过大地,从不曾改变过大地”。这句话,道出了大地艺术的本质和伦理边界。
真正尊重自然的艺术创作,应当以最小干预为原则。对于烟花秀而言,要么在经科学评估、专门设计的场所内,将传统烟花技艺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要么借助数字技术,在确保零污染的同时拓展艺术表达的边界。
前者以湖南浏阳的周末焰火秀为代表,它在固定的天空剧院场地,将“月光瀑布”与“星际之门”等创意焰火打造成市民和游客可定期欣赏的公共文化产品。后者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数字烟花为典范,通过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巨幅网幕上呈现出逼真的烟花效果,而不产生任何烟尘粉尘。
这两种模式都表明,优秀的烟花秀不必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它完全可以在合适的地点、运用合适的技术,创造出美好体验。老百姓需要的,正是这种既恪守生态底线,又能带来真实感动与欢乐的烟花,而非那些标新立异并可能伤害自然的“生态冒险”。
此外,与传统公共庆典不同,这场高原烟花秀从选址到传播都有着很深的商业烙印,故而被网友斥为用雪山当背景板,拿生态换流量。事件一经爆出,始祖鸟控股股东——安踏体育,股价开盘即大跌,市值蒸发125亿港元。这也说明,人们真正需要的烟花秀,必须摆脱“营销道具”的角色,回归到文化与公共属性,承载集体情感与共享价值。
总之,烟花秀可以成为“流量密码”,大地艺术也可以为自然添彩,但都请以环境友好为前提,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烟花易冷,这场“放错了位置”的烟花秀带给人们的思考,却未停息。
津云评论员|仁言
来源:津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