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oA 蓝雾 蓝井艾露联名入耳耳机体验 - TDS REVIEW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1 05:39 1

摘要:之前 QoA 的好几条耳塞产品其实都是有 anisong 歌手代言的传统,但说实话究竟歌手本人在产品的研发中有没有参与、有多少参与,是很难推测的。这次的新品“蓝雾”,是他们第一次从设计到调音都邀请歌手深度参与的例子。藍井エイル也是我们熟悉的 anisong 歌

QoA Misty Blue Hybrid IEM - TDS REVIEW

QoA Misty Blue ハイブリッドイヤ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与 TDS 无心快语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评分标准与内容说明 V202502 进行,可以在主流搜索引擎直接搜索。

本文所涉及型号在当时市场背景下的 KT MARK:

QoA Misty Blue: V (Excellent)

这是 QoA 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现的第五个产品。

之前 QoA 的好几条耳塞产品其实都是有 anisong 歌手代言的传统,但说实话究竟歌手本人在产品的研发中有没有参与、有多少参与,是很难推测的。这次的新品“蓝雾”,是他们第一次从设计到调音都邀请歌手深度参与的例子。藍井エイル也是我们熟悉的 anisong 歌手了,那么这条“深度联名”产品有怎样的表现,我们也认真看看。

蓝雾的包装采用了和 Mimosa、Aviation 类似的风格,封套与耳机面板的设计相关,蓝雾自然也是以蓝色为主,下方的标识也提醒你这是藍井エイル联名产品的定位。内部配件包含一条 3.5mm to USB-C 线形小尾巴、两个可替换插头、一张擦拭布、一个耳塞分隔袋、一个收纳盒以及九对耳套。

收纳盒的形态是磁吸翻盖式皮盒,仍然是符合产品整体印象的蓝色,有金属铭牌。内部空间足够放下蓝雾这一套加上中大尺寸小尾巴,也有一定的抗压性能。

小尾巴主要是为了让你能够即插即用,并不是大功率、高素质的走向,它支持到 384kHz / 32bit 的 Wave PCM 解码。

耳套的配置是三对类似 AET07 的硬导管耳套、三对大开口紫色导管耳套以及三对单独成盒的特制耳套。这种特质耳套的前端有类似号角的结构,出音口有一定延长深入,按照官方介绍有助于空间感呈现。我们声音评价也会主要基于这种耳套的搭配。

QoA 长期以来的主线产品都采用鸡尾酒来作为产品名字,且在设计和调音风格上也试图靠近这个意象。Misty Blue 似乎并不是一种配方完全固定的酒种。按照 QoA 的介绍,这次他们专门找调酒师做了一份针对性的配方单,算是给这个深度联名产品也补上了一份完整的周边。

蓝雾的外观也是与藍井エイル进行合作设计的,你可以理解为是蓝井本人也参与了面板图案的创作。实际呈现出的状态是稍浅、饱和度较高、质感颇有层次的蓝色流沙状。色彩的选择是来自于 Fate/Zero ED1《MEMORIA》中的“あの日交わした | 約束の空は色褪せない”一句,即不褪色的约定之空。QoA 也有这个手绘面板的制作过程视频,可以去他们的官博看看。面板四周有一圈渐变的银白色闪粉,则是象征了星空中的星屑。星屑大概是来源于《Gladius》中把梦想比作“高贵的星屑”的一句,“梦はいつまでも终わらない | 夜の空 | 散らばった | 星屑のように | 尊い”一句。由此也可以看出设计层面的高度定制化。

腔体为深蓝色,在光线不足的时候接近于黑色。腔体总体做工非常好,表面光滑程度很高,完全不用担心细节问题。腔体尺寸适中,尽管需要塞下两圈两铁,但是蓝雾依然保持了相对不那么饱满的腔体形状,跟 Aviation 类似,它的腔体在耳珠对应部位是有避让的,即使是小耳廓也不会像一些标准类定制那样撑到耳珠。耳甲艇处有一处凸起,相对更适合耳甲艇容积不过于偏浅的人群,耳甲腔处过渡平滑,比较普适。中小耳廓的佩戴大体上是还不错的,大概率不会觉得胀。中大耳廓则完全不必担心佩戴问题。腔体有一定的厚度,不太建议侧躺佩戴。

导管粗细适中,默认三种耳套的安装都是比较简单的。导管比较短,但是与腔体过渡的区域比较窄,所以它还是有着充足的入耳深度。腔体表面唯一的开孔位于顶部,被动隔音性能中规中矩,不是最隔音的那一档。它也没有明显的气压平衡问题。

QoA 给蓝雾搭配了一条标称为单晶铜镀银材质的线材,四股 Litz 混编,编织紧密程度适中。线皮为非常吸引眼球的靛蓝色,总体上是粗细适中、软硬适中的状态,有轻微的自缠绕。

可换线系统基于 0.78mm 2PIN 平座结构,母座下沉约 1mm,对于小外壳的平座、常规凸插针线材有兼容性。插针侧则有 1mm 凸台和防呆槽结构,插针的阻尼感较大。

可换插头系统则是带有螺纹锁紧的 4PIN 结构,带有防呆凸点,包装内有 3.5mm 单端和 4.4mm 平衡双插头配备。

单元方面,蓝雾搭载了两圈两铁。低频由一颗直径 10mm 的 PET 振膜动圈单元负责,QoA 着重强调了这张振膜仅有 6μm 厚,且有着新的悬架设计。中频由一颗直径 8mm 的 PET 镀钛振膜动圈单元负责,球顶刚性相对更强一些。中高频由一颗定制动铁负责,再加一颗楼氏定制动铁负责高频和极高频。两颗动圈之间、动圈和动铁之间都是并列放置,依靠混合四分频架构实现全频覆盖。它的音色一致性和衔接流畅感甚至要比印象里的 Freya 系列更胜一筹,整体感在怪物房价位表现出色。

阻抗 30Ω,灵敏度 105dB(具体单位未知)。QoA 蓝雾是一条相对易推,但并不是单端入门小尾巴就能够完整发挥潜力的塞子。我们建议从 Atom 4、BHD PRO、Octave 这档的平衡口开始搭配,风格搭配上尽量找一些比较细腻的前端,不太建议过于偏冷的搭配。

基于声场套、原线平衡驱动,满足驱动所需功率条件。

低频量感适中稍偏多一点,厚度和饱满度是比较足的。弹性还不错,下潜能力同价位良好。收放速度不算很快,保留了轻度的残响。氛围烘托有轻度的浓郁感和晕染感,但是不会觉得粘滞。蓝雾的低频是比较圆润、有厚度的,bassline 相对扎实,听上去是比较典型的适合流行氛围表现的状态。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只有轻微的前倾。

中频,人声不贴脸,且口型大小适当,精致程度适中。对于人声的质感表现重视程度略高于线条刻画,线条的突出度不会高,有相当的厚度,听上去不是那种硬朗的质感。对于男女声之间的倾向性不算明显,适合的是不过分纤细的声线类型。颗粒感有比较明显的打磨,顺滑程度相当高。音染是有一些的,但并不会明显扭曲音色特性,而是在略微偏暖的状态下,尽可能保持人声的厚实程度。喉音的位置大体标准,气声比例合适。在大多数欧美流行曲目中,口水声前凸程度有一些压制,显然是为了适应一些日系制作的特性,齿音在部分曲目(尤其是蓝井本人的一些早期作品)的回放中还是有感知。人声的通透程度足够,不会有人为增亮。

乐器方面,大部分乐器也是质感优先的。弦乐器中,小提琴、吉他、中提琴都是比较扎实、饱满的,拉拨弦细节则不会过于突出。大提琴的形体感比较圆润,在空间里的比例稍大一点。铜管类的气势感不错,需要亮度的小号等有合适的亮感,不算张扬。木管类的自然度良好,空气感适中。乐器泛音的量相对还算充足,不至于过分拱出来。打击乐器中,Kick 的存在感稍高,Snare 收得不快不慢,镲片类的亮度适中,不会有过分的刺激感或者金属感溢出。

高频亮度适中,不会有明显的尖峰,能量比较平顺。极高频的延伸能力还可以,滚降稍快一点,但不至于偏早。

空间感的规模并不会很大,而是在中等规模的空间中,横纵都有适当的距离。结合适中的“高度感”,蓝雾呈现出比较自然的略呈扁球的空间。人声与乐器之间分离度适中,有着同价位混合单元耳塞出色的整体感。解析能力还可以,符合价位新耳塞应有水平,“解析感”的不自然突出较少。动态不错,瞬态还可以,但不强调。

QoA 蓝雾对于大多数流行曲目都有着足够的氛围和比较舒服、有厚度的表达,人声的质感表现不错,适合于很多欧美流行和制作水平足够的 J-Pop。Anisong 的适应性是不错的,包容性较高,需要注意一些齿音的存在,它并不是某些 ACG 耳塞直接抹平的做法。摇滚金属大类中,蓝雾对于大部分流行摇滚、另类摇滚和部分流行金属的表现还是可以的,大比例使用失真音色的一些分支和偏极端的类型不太合适。电子大类普遍能够有比较合适的 bassline 表现,只有个别非常突出瞬态表现的类型不在适应范围内。Acoustic 大类,爵士表现还可以,小编制的器乐作品听上去有厚度,但抓耳程度不会很高。

我们会对于 KT MARK IV 级以及 V 级的新有线耳机产品给出两到三首的对应推荐曲目,来尽可能让你在第一时间感知到这条耳机的一些特性和优势。对于 QoA 蓝雾来说,TDS 推荐曲目示例是以下这两首:

藍井エイル - Polyhedra

藍井エイル - 月を追う真夜中

蓝雾应该算是近年来艺人联名产品中我见到的比较全面、比较深入的一个例子,从设计到调音把控都有涉及,依托于 QoA 本已非常成熟的与日系艺人的合作经验拿出了相当到位的成品。声音符合对于大多数流行风格的兼顾,用来听偏流行摇滚方向的 anisong 也是相当合适,素质在这个价位并没有因为联名产品的属性而显得有溢价。我个人的喜好度还是挺高的,甚至是 QoA 最近几条耳塞里最符合我个人期待的一条。

KingTsui, TDS Studio.

Sept 2025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创作,请勿抄袭内容、套抄行文结构等,保留一切权利。

来源:白腿哥科技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