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平记忆】孙保同 || 1987年奎旺河治理工程的经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9 03:24 1

摘要:因当时实行的是家庭承包责任制,所以治理工程,是县分到乡,乡分到村,村分到组,组分到户。作业形式,有以组为单位作业,还有以几户联合作业,也有以单干作业。

右为孙保同先生,摄影孙彦军

我曾参加过开挖反修河工程,还参加过鲁沟河、王陈渠、谢湖沟、新河的治理工程,但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1987年奎旺河治理工程。

这次工程参加人员最多,全县总动员;工程量最大,搬堤,聂湾取直,下挖1米,全程25.44公里。

县乡都成立了奎旺河治理指挥部,县里成立了以副县长董国振为指挥长的遂平县奎旺河治理指挥部,指挥部设在张店乡草庙村。

各乡都建立了奎旺河治理指挥部,其中阳丰乡指挥部设在我村(孙庄村)韩庄,张店乡指挥部设在我村村委。

各乡指挥部所在地都高高悬挂一面xx乡指挥部旗帜,另有多面彩旗,安装有广播大喇叭,用来通报各村工程进度及工地好人好事。

还建有食堂,供乡干部就餐,实行县领导包片,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责任制,干部吃住在工地。

村里一般不开伙,大多是村民小组开伙,阳丰乡郑湾村的一个村民小组的食堂就设在我家。

因当时实行的是家庭承包责任制,所以治理工程,是县分到乡,乡分到村,村分到组,组分到户。作业形式,有以组为单位作业,还有以几户联合作业,也有以单干作业。

县动员会一结束,全县人民立即行动。用大牲畜拉着架子车,带着搭庵棚用的木杆,塑料薄膜,麦秸等,以及被子、衣服和锅、碗、瓢勺、面粉、蔬菜等,从四面八方涌向奎旺河两岸,安营扎寨。

有的在村庄闲置空地上搭棚,有的在鲁沟河、反修河、靠河崖搭个庵棚,一时间,奎旺河两岸庵棚林立。

工程从12月4日开工。由于当时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大部分是车拉人推,有的用小手扶拉着架子车往河堤上拉土筑堤,有的用牲畜(牛马驴骡)拉着架子车往河堤上拉土,还有用泥兜子两人抬的,还有单干自装自挑的。

我有个高中同学叫荣志立,是阳丰乡罗李村人,离我村80多里,工程分在我家门口,住在我家。他是位民办教师,单干的,先是把河底的泥甩到河半坡,再自装自挑,从河半坡挑到河堤顶,要爬三十多个台阶。

为了做工教书两不误,请几天假干几天,再请几天假,再干几天,就这样来回几次,一直坚持干完工程。而我们与他不同,在家门口做工方便,男女老少都可参与,工程进度很快,过了阳历年就完工,还承包了阳丰乡部分尾工。

这年冬季是干冬,新堤全都是干土堆的,没有经过碾压,特别是从韩庄到奎旺河和鲁沟河交汇处,大部分河堤是新筑河堤。

1988年4月,县里怕汛期新堤出问题,决定承包给工程队重新筑堤。因我承包过阳丰乡的尾工出名,被县领导看中,让我承包这段工程。

我与县里签订了合同后,立即召集400多名民工,租用了一台75匹链轨拖拉机,先是把新堤扒掉,而后从根基做起,垫一层十公分厚土,用链轨拖拉机碾压一遍,再垫一层十公分厚土,再碾压一遍。

在县水利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工程圆满完成,经县里检查验收合格,并当年安全渡汛。

作者简介:孙保同,中共党员,退伍军人,遂平县和兴镇孙庄村人,历任张店乡、常庄乡文化站站长,现已退休。

来源:真诚百灵鸟0Xqw2h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