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少7》以身试“坑”畅玩埃及,普通人避不开的雷明星也逃不掉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2 22:21 1

摘要:《花少7》名为同心季,又称友好季,嘉宾们之间的关系极度友好,节目组少了狗血“花学”争议,多了不少温情时光。

《花少7》名为同心季,又称友好季,嘉宾们之间的关系极度友好,节目组少了狗血“花学”争议,多了不少温情时光。

但到了埃及行程,前脚观众还和嘉宾一起为古埃及历史感动,后脚便有敏锐的观众咂摸出不对劲来:这群明星嘉宾,是不是被坑了?

观众罗列的被坑证据很多,嘉宾们的包车费用比普通游客反映的费用高许多、

节目组给埃及行程一共提供了63000块人民币,原本在嘉宾眼中这个预算算宽裕,再加上马达加斯站有结余,导游张晚意制定行程时便主打极致舒适。

但正式观光行程开始的第一天晚上,整个计划就出现超支迹象……网友给他们算了行程开销,发现多处存在“坑”,同时也引发不少责任争议。

最受争议的是马哥团队提供的包车、地陪价格。

马哥是《花少5》负责嘉宾沙特行程的那位旅行从业者,他通过《花少5》走红并与嘉宾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王安宇便将他推荐给了《花少7》的马思纯。

埃及项目开始后,嘉宾便第一时间联系马哥,并很快便选择了他提供的包车与地陪服务,这块支出也是整个行程里占比挺大的一块。

但马哥的报价与当地司机的报价却相差挺大,网友怀疑马哥有“杀熟”嫌疑,给嘉宾们推荐了过高的服务,这个怀疑在马哥点赞杀熟评论后达到顶峰。

更尴尬的是,包车服务跟嘉宾的行程并不太契合。

由于埃及天气太热,嘉宾们一开始便商量好将午休时间拉长不外出,但包车是按每天10小时来算,导致大量时间浪费,便不得不支付高额的超时费用。

对于这个行程的“坑”,网友们其实持不同意见。

部分网友认为马哥“杀熟”,没有考虑花少嘉宾的经费问题,提供了高于市场价的服务,占了节目组宣传的便宜,却又想多赚同胞的钱。

但也有网友指出马哥一开始便“明码标价”,并没有在价格上欺骗嘉宾,既然导游同意了这个价格,便不应该再指责他们。

马哥是不是“杀熟”,相信观众各有各的判断,但站在旅行者视角这个项目存在“坑”是显而易见,且坑的地方还挺多。

一在价格。

可能新导游张晚意及其他嘉宾对《花少5》合作过的人过于信任,也可能是一开始觉得预算充足,他们在得到马哥报价时,并没有再去比价。

车辆服务是好的,却不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二在行程安排。

嘉宾团的规划是要拉长午休,但包车项目是有10小时限制,很明显,他们的行程安排并不适合包车,第一天行程结束后其实导游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其实卢克索各景点的交通很便利,按他们的行程打车比包车更划算。

三在人员重复。

嘉宾们向马哥包车的同时要求提供了一个中文地陪小丽,价格与包车价同等。

事后又嘉宾们又聘请了一位导游穆穆专门负责带他们观光各个景点解说,穆穆的历史讲解也收获很多赞赏。

但穆穆和小丽的工作,明显有些重叠了(也有网友推测穆穆是节目组建议必须请的讲解员),这便导致小丽基本上只在车上陪同,起到的作用看起来很鸡肋。

节目播出后,地陪小丽也遭到很多批评,对此,小丽也发文回应,主要观点便是她跟节目组有协议,在车上不能主动跟嘉宾交流,只能回答问题。

就……其实核心矛盾还是这个行程可以省下地陪。

行程“坑”的争议之后,便是消费“坑”。

在到达埃及之前,导游张晚意便提醒众人在埃及消费要砍价,因为当地人“很享受砍价的过程”,其实说白了就是市场爱宰客,就看你能不能识别出来。

到了实际消费,花少团做足砍价态度,却仍旧踩坑连连。

比如,好不容易从1200砍到200的商品,工作人员150买两份。

再比如,砍到100的围巾,换一个摊子直接报价50……

在乘马车观光时,花少团花了500每辆马车的价格,但不少去过埃及的网友都表示他们在这方面的花费仅需要100,在砍价盛行的地方,价格杀真是防不胜防。

花少团在消费方面几乎一踩一个准,这也让观众对导游穆穆和地陪小丽产生一些质疑,为什么他们不提醒嘉宾当地市场价格底线?

客观来说,市场购买工艺品那里,导游真没提醒的义务,这个种自由交易市场更多的看买家自己的判断,砍价没有砍到底价,其实很常见。

但马车消费那里,也的确显示出当地工作人员并不会替嘉宾“省钱”。

比如网友透露马车100便可以拿下,但导游穆穆面对1000的报价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很自然地翻译给嘉宾,让嘉宾自行选择。

还是张晚意想起地陪小丽提供过参考价,专门电话联系小丽询问,才在小丽的提醒下有了600的参考,此时穆穆意识到嘉宾想还价,才主动帮他们砍到500一辆。

而小丽为什么会提供600的参考价,她在回应中也做了解释,大致意思就是当地报价本就悬殊,他们相当于在那些报价中取了一个中间值,且网友提供的价格可能跟他们的路程有区别。

整体来看,埃及站的“坑”,是多方面综合导致。

既有价格上的踩坑,又有行程安排上的疏漏,两者结合起来,预算便加倍飙升。

之所以点燃观众怒火,其实更多是刺中了大众旅行中踩坑的痛点,尤其是出了名“去旅行努力不让自己被骗超过三次的埃及景点”,网友早就积压了大量吐槽欲。

当这份不满在发现有全程录像且对当地旅游业有很大红利的花少团都会踩坑时,便爆发了出来,再加上明星粉丝之间的观点矛盾,话题便愈演愈烈。

给观众的提醒,莫过于如果想要性价比更高的旅行,就不要因为“熟人介绍”而忽略比价,不要因为当地工作人员没有提醒价格虚高就觉得价格正常。

同时在行程多做点攻略,减少没必要的浪费,适合自己行程的才是最好的,避开花少团以身入局给大家淌的雷走,总是要比毫无经验来得好些。

如果做足这些仍旧踩坑,那就当是踩坑避雷之旅吧,毕竟,踩坑有时候也是旅行的一个附加旅行,有时候防不胜防不如专注享受,正如被“坑”了的花少消费之旅,他们其实玩得很开心。

来源:七话影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