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家里的饭桌上,总是飘着股微妙的沉默。夹菜的筷子停在半空,话题刚起个头就卡在喉咙里——全因为女儿那句“我自己过挺好,干嘛要依附别人”。这话像根刺,扎得我和她爸心里直犯嘀咕。
最近家里的饭桌上,总是飘着股微妙的沉默。夹菜的筷子停在半空,话题刚起个头就卡在喉咙里——全因为女儿那句“我自己过挺好,干嘛要依附别人”。这话像根刺,扎得我和她爸心里直犯嘀咕。
我总想起她小时候,扎着羊角辫跟在我身后要抱抱,逢人就说长大了要当妈妈的小棉袄。谁能想到,当年那个软乎乎的小姑娘,如今成了职场里风风火火的“女战士”,周末宁愿抱着电脑加班,也不愿去参加相亲局。有次收拾她房间,翻出大学时的日记本,里面写着“要做独立女性”,字迹青涩却带着股执拗,突然就懂了她那些坚持不是一时兴起。
起初,我总忍不住唠叨。“隔壁张姨家女儿都抱上二胎了”“你王叔叔给介绍的小伙子条件多好”,可每次换来的都是她无奈的笑:“妈,我现在能养活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不用看别人脸色,这不挺好吗?”她手机里存着刚换的大房子照片,阳台上摆满绿植,书架上摞着爱看的书,连厨房都收拾得井井有条。说实话,看到她把日子过得这么鲜亮,我心里又骄傲又发愁。
她高中时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未来》。她写想环游世界,想在喜欢的城市扎根,想做让自己发光的事业,唯独没提结婚生子。原来这么多年,她心里早有了自己的地图,只是我们还停留在“按部就班”的老路上。那天晚上,我拉着她爸聊到半夜,他突然说:“咱们年轻时候不也想打破规矩吗?”
现在我试着换了种方式。周末约她去咖啡馆,不再提相亲的事,听她讲项目上的趣事,看她眼睛发亮地说新学的烘焙技巧。她说最近在学吉他,想组个女生乐队,我笑着说:“那妈当你们第一个粉丝!”其实心里还是会担心,怕她老了没人照顾,怕她生病时没人递杯热水,但更多的是,我开始明白,幸福从不是只有一种模样。
晚上她突然靠在我肩上说:“妈,我不是排斥爱情,只是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如果真遇到合适的人,我会告诉你的。”那一刻,我摸着她的头发,突然释怀了。或许我们这代人总把“成家”当任务,而她们更看重“成为自己”。作为母亲,与其焦虑她的选择,不如当她永远的后盾,在她需要时递把伞,在她奔跑时默默鼓掌。
现在我已经不再焦虑她的个人问题,我慢慢开始欣赏她的生活。看她在朋友圈晒独自旅行的照片,在深夜加班后给自己点份精致的外卖,在休息日窝在家里看一整天电影。我渐渐明白,所谓的“不找对象”,不是对生活的逃避,而是一个女孩对自己人生的掌控力。只要她过得快乐、活得自在,又何必用传统的标尺去衡量幸福呢?毕竟,这是属于她的人生,而我能做的,就是永远张开怀抱,等她分享每一份喜悦,也会擦去她每一滴眼泪。
来源:方方是宝妈